第94頁
後晉方面既然向契丹皇帝扔了硬話,多少對契丹有點戒備。但畢竟沒人料到耶律德光的志向如此遠大,總覺得他就算有再大的氣,估計在邊境上鬧騰鬧騰,找找場子也就得了。沒想到人家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使這麼大的身段。剛一上來後晉連吃敗仗,東邊前線上儲存軍糧的重鎮貝州都丟了,西北的代州也被耶律安端拿下。為了實現皇帝夢格外賣力的趙延壽更是打了雞血一樣馬不停蹄一路南下,奪取了南樂,兵鋒已經進入現在的河南境內。
眼看對手攻勢如此凌厲,石重貴嚇得趕緊派使者找耶律德光求和,商量能不能投降輸一半。
耶律德光此來是奪取中原的,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不過既然人家都已經派人來議和了,單一個“不准”說著容易,說完了以後理虧的就是他了。他乾脆獅子大開口,提出:“老子只有倆條件,一是要把黃河以北的地盤都給我,二是和談事宜要桑維翰和景延廣這倆人親自來跟我談。”
大家可以拿張地圖,看看他要求的這塊地盤有多大,今天的河北全境,幾乎整個山西和半個山東,還有一部分河南全都劃在裡邊了,終遼國一朝,契丹人也沒能真正把這些地盤占走。
這時候輕飄飄一句話,石重貴只要腦子沒病,就肯定不會答應。更何況,讓桑維翰和景延廣去和談,擺明了是要拿這倆人出氣。這倆人一文一武,是石重貴的左右手,在後晉還有一戰的實力下,更加不可能把他們往火坑裡推了。
眼看對方提的條件自己答應不了,石重貴也只好放棄幻想,大舉出兵迎戰小爺爺耶律德光。他任命老將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軍進駐戚城(河南濮陽北),自己親自領禁軍進駐澶州(河南濮陽)。另外給了在太原關起門來當大王的劉知遠一道任命,讓他擔任幽州道行營招討使,意思是契丹人打你的山西,你自己看著辦。
五代時期中原地區無日不戰,名將強兵輩出,後晉真的動起手來,滿懷信心而來的耶律德光就招架不住了。最先倒霉的是他五叔耶律安端,上來就讓劉知遠一通暴打,打得抱頭鼠竄,從鴉鳴谷東竄,跑去找耶律德光會合了。
接下來倒霉的是他派去接應楊光遠的部隊,其實這支部隊打了敗仗實在可以說“非戰之罪”,真的是因為倒霉。
楊光遠自以為了不起,真的鬧起來了,手下各路部隊跟著他造反的沒幾個,老楊一上來差點就當了光杆司令,只好向耶律德光求助。
耶律德光本來指望著他這個內應能發揮作用呢,看他如此包實在氣不打一處來。可畢竟老楊投靠有功,真要是不管他,耶律德光又怕傷了未來有志於漢奸事業之人的心,只好派部將麻答領步、騎兵各一萬,去救援老楊。結果這支部隊在馬家口渡河的時候,剛好趕上後晉將領李守貞、皇甫遇領兵水陸並進,也要去進攻老楊。
怎麼那麼巧,契丹兵前部剛剛過河在河東邊布防,剩下部隊正在陸續渡河的當口,後晉兵就到了。
李守貞和皇甫遇一看,呦嗬,這可是個便宜啊,所謂“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老哥兒倆不願意當王八蛋,當然要奮勇上前。他們倆有水軍啊,欺負水裡漂著的契丹兵還不容易。一出手就把河裡的契丹兵全都滅了。河東邊的契丹兵成了孤軍,被這老哥兒倆慢慢折騰死了。河西邊剩下的契丹兵只好一邊罵後晉人賴皮,對著後晉大軍比中指,一邊撒丫子跑了。
眼看自己派出的部隊都沒得著好結果,耶律德光只好親自上場,準備跟後晉打一場光明正大的燦爛之戰了。
皇帝能有幾個
眼看左右兩路部隊都吃了大虧,耶律德光只好親自上場。不過他也怕硬碰會吃虧,還是想智取。自己領兵跑到頓丘(今河南濬縣北)設伏,讓圍攻戚城的契丹部隊假作後勁不繼,解圍敗退,希望能引出後晉軍隊追擊,好趁機大舉殲滅對方有生力量。
他算計得挺來勁,奈何這一次老天爺不肯給他幫忙了,就在他擺好口袋陣,撤回大軍以後,不給面子的老天爺突然開始下雨,一下十來天。
後晉方面眼看下雨造成道路濕滑,怕追擊的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偷了懶躲在城裡不肯出門。可憐耶律二爺站在自己精心布設的口袋陣前淋了十來天雨,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後晉的追兵。
耶律二爺徹底憤怒了,破口大罵後晉軍:“下雨難道就不打仗了嗎?國家養你們是幹什麼吃的?難道抗擊侵略還要看天氣好不好嗎?你們這種部隊簡直就是軍人的恥辱!”
可任憑他怎麼罵,喊得多麼響,頓丘這裡的聲音也傳不到戚城。耶律二爺罵累了以後,終於想起來自己的舉動相當於罵空氣,為了讓後晉部隊能切身感受他有多鄙視他們,耶律二爺率領大軍再次包圍了戚城。
會同七年(公元944年)農曆三月初一,耶律德光下令圍攻戚城。戚城守軍主將就是高行周,這老傢伙可不是白給的。早在後唐滅梁之戰中,高老爺子就已經因為作戰勇猛立下過大功了,這時候雖然契丹兵把戚城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可高老爺子壓根兒沒在乎,領兵出城跟契丹軍展開野戰。
耶律德光本來是信了楊光遠的話,以為後晉部隊因為缺糧,死的死逃的逃,沒剩下多少人了。可到地界才發現,晉軍不光人數不少,軍容也非常盛壯,壓根兒沒有餓飯的跡象。可來都來了,要是打都不打灰溜溜地夾著尾巴撤退,那豈不是真的如景延廣所說,丟大了。
眼看對手攻勢如此凌厲,石重貴嚇得趕緊派使者找耶律德光求和,商量能不能投降輸一半。
耶律德光此來是奪取中原的,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不過既然人家都已經派人來議和了,單一個“不准”說著容易,說完了以後理虧的就是他了。他乾脆獅子大開口,提出:“老子只有倆條件,一是要把黃河以北的地盤都給我,二是和談事宜要桑維翰和景延廣這倆人親自來跟我談。”
大家可以拿張地圖,看看他要求的這塊地盤有多大,今天的河北全境,幾乎整個山西和半個山東,還有一部分河南全都劃在裡邊了,終遼國一朝,契丹人也沒能真正把這些地盤占走。
這時候輕飄飄一句話,石重貴只要腦子沒病,就肯定不會答應。更何況,讓桑維翰和景延廣去和談,擺明了是要拿這倆人出氣。這倆人一文一武,是石重貴的左右手,在後晉還有一戰的實力下,更加不可能把他們往火坑裡推了。
眼看對方提的條件自己答應不了,石重貴也只好放棄幻想,大舉出兵迎戰小爺爺耶律德光。他任命老將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軍進駐戚城(河南濮陽北),自己親自領禁軍進駐澶州(河南濮陽)。另外給了在太原關起門來當大王的劉知遠一道任命,讓他擔任幽州道行營招討使,意思是契丹人打你的山西,你自己看著辦。
五代時期中原地區無日不戰,名將強兵輩出,後晉真的動起手來,滿懷信心而來的耶律德光就招架不住了。最先倒霉的是他五叔耶律安端,上來就讓劉知遠一通暴打,打得抱頭鼠竄,從鴉鳴谷東竄,跑去找耶律德光會合了。
接下來倒霉的是他派去接應楊光遠的部隊,其實這支部隊打了敗仗實在可以說“非戰之罪”,真的是因為倒霉。
楊光遠自以為了不起,真的鬧起來了,手下各路部隊跟著他造反的沒幾個,老楊一上來差點就當了光杆司令,只好向耶律德光求助。
耶律德光本來指望著他這個內應能發揮作用呢,看他如此包實在氣不打一處來。可畢竟老楊投靠有功,真要是不管他,耶律德光又怕傷了未來有志於漢奸事業之人的心,只好派部將麻答領步、騎兵各一萬,去救援老楊。結果這支部隊在馬家口渡河的時候,剛好趕上後晉將領李守貞、皇甫遇領兵水陸並進,也要去進攻老楊。
怎麼那麼巧,契丹兵前部剛剛過河在河東邊布防,剩下部隊正在陸續渡河的當口,後晉兵就到了。
李守貞和皇甫遇一看,呦嗬,這可是個便宜啊,所謂“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老哥兒倆不願意當王八蛋,當然要奮勇上前。他們倆有水軍啊,欺負水裡漂著的契丹兵還不容易。一出手就把河裡的契丹兵全都滅了。河東邊的契丹兵成了孤軍,被這老哥兒倆慢慢折騰死了。河西邊剩下的契丹兵只好一邊罵後晉人賴皮,對著後晉大軍比中指,一邊撒丫子跑了。
眼看自己派出的部隊都沒得著好結果,耶律德光只好親自上場,準備跟後晉打一場光明正大的燦爛之戰了。
皇帝能有幾個
眼看左右兩路部隊都吃了大虧,耶律德光只好親自上場。不過他也怕硬碰會吃虧,還是想智取。自己領兵跑到頓丘(今河南濬縣北)設伏,讓圍攻戚城的契丹部隊假作後勁不繼,解圍敗退,希望能引出後晉軍隊追擊,好趁機大舉殲滅對方有生力量。
他算計得挺來勁,奈何這一次老天爺不肯給他幫忙了,就在他擺好口袋陣,撤回大軍以後,不給面子的老天爺突然開始下雨,一下十來天。
後晉方面眼看下雨造成道路濕滑,怕追擊的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偷了懶躲在城裡不肯出門。可憐耶律二爺站在自己精心布設的口袋陣前淋了十來天雨,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後晉的追兵。
耶律二爺徹底憤怒了,破口大罵後晉軍:“下雨難道就不打仗了嗎?國家養你們是幹什麼吃的?難道抗擊侵略還要看天氣好不好嗎?你們這種部隊簡直就是軍人的恥辱!”
可任憑他怎麼罵,喊得多麼響,頓丘這裡的聲音也傳不到戚城。耶律二爺罵累了以後,終於想起來自己的舉動相當於罵空氣,為了讓後晉部隊能切身感受他有多鄙視他們,耶律二爺率領大軍再次包圍了戚城。
會同七年(公元944年)農曆三月初一,耶律德光下令圍攻戚城。戚城守軍主將就是高行周,這老傢伙可不是白給的。早在後唐滅梁之戰中,高老爺子就已經因為作戰勇猛立下過大功了,這時候雖然契丹兵把戚城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可高老爺子壓根兒沒在乎,領兵出城跟契丹軍展開野戰。
耶律德光本來是信了楊光遠的話,以為後晉部隊因為缺糧,死的死逃的逃,沒剩下多少人了。可到地界才發現,晉軍不光人數不少,軍容也非常盛壯,壓根兒沒有餓飯的跡象。可來都來了,要是打都不打灰溜溜地夾著尾巴撤退,那豈不是真的如景延廣所說,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