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老熊推測,他建立沿用中原王朝制度的渤海國,也是做了兩手準備。如果天假他阿保機幾年時間,他在契丹帝國內部能夠把親漢勢力扶植得強大一點,那麼統治渤海國數年時間,對漢化管理制度非常熟悉的耶律倍接手他的契丹帝國繼續搞漢化改革,可以說是輕車熟路。如果他活得沒那麼久,沒來得及讓親漢勢力大發展,漢化的渤海國也能給這些為他打江山的漢臣們提供一條出路。
可惜的是,阿保機死得太早,也太突然了,還沒來得及做好這方面的安排。耶律倍也沒有了解自己父親的苦心,聽說他的死訊後,馬不停蹄地趕回去奔喪,或者說是去爭皇位了。如果阿保機死得晚一點,拖著病體多撐一段時間,或者耶律倍沒有忙著回去爭位,而是先穩固自己在渤海的統治,再徐徐圖之的話,契丹帝國的發展可能就要走上另一條路。
不過歷史是沒有假如的,既然阿保機早死,耶律倍回朝爭位,那一切就都無法挽回,阿保機的漢臣們,就要遭到血的清洗了。
如果說耶律倍是契丹帝國漢化的精神領袖,那作為二十一佐命元勛之一的康默記就是契丹帝國漢化的核心人物。這個人是耶律阿保機從降將中親自提拔起來並委以重任的,代表了所有後歸附阿保機的漢人勢力。他和韓知古那種從六歲起就生活在契丹人中,早已嚴重契丹化了的漢人有本質不同。而這位爺最大的罪過,就是被阿保機任命為皇都夷離畢,手握依據法律裁決契丹貴族們生死的大權。就因為這個原因,康默記必須死,無論他是否支持耶律倍,他也註定要被打上“黨附東丹王”的標籤,住進自己剛剛修建好的太祖陵墓中。
不過,新生的契丹帝國已經離不開這些中原人了,契丹帝國中有許多中下級官員都跟老康差不多,是在阿保機上台後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契丹帝國的。推倒耶律倍,殺掉老康以後,這些人必有狐悲之心。如果沒有新的核心產生,這群人在恐懼的趨勢下不一定能幹出什麼事來。
一年前決然率部歸順後唐的盧文進,已經給述律平皇后敲了警鐘,述律平皇后必須要給這些人製造一個新的領袖出來,偏偏她手裡沒有人可用。
契丹帝國的漢臣里,跟述律平皇后關係最密切的是韓知古,但他從六歲起就被掠入契丹,是在契丹人中長大的,跟後附漢臣完全捏不到一起去。其次就是韓延徽,他的命是述律平皇后在阿保機面前保下來的,對述律平的忠誠不會有任何問題。這個人的能力也夠用,遼世宗耶律阮在位的時候,他的官甚至當到了南府宰相。
可問題是,這位老韓的能耐主要在內政和謀略方面,打仗不是他的強項。即使他能替述律平統一殺剩下的漢臣思想,在百戰立國的契丹帝國中,他也得不到契丹人的足夠尊重。更不用提他本人身上早打上了鮮明的“後黨”標籤,漢臣們也不會買他的帳。
綜合考量之下,在葬禮上負責逼述律皇后剁掉自己一隻手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重擔,終於落到了趙思溫的肩膀上:老趙是降將,對那些後歸附的漢臣們來說,他是“自己人”;為人英勇善戰,能夠獲得契丹貴族們的足夠尊重;阿保機在世的時候他就立過大功,受到了阿保機相當的重視,提拔他也不會有阻力;最後一點最重要,他是耶律德光的部將。逼述律皇后剁手,救大家的性命,彌補了老趙所有條件中唯一一塊短板:資歷和威望略顯不夠。
就這樣,代表傳統契丹貴族利益的述律皇后,和代表漢化契丹貴族、契丹漢臣勢力的耶律倍之間這一場激烈的衝突,在阿保機的葬禮上就已經分出勝負。漢化的中堅力量幾乎被掃除一空,剩下的團結到了趙思溫這個新樹立起的標杆周圍。耶律倍在自己的家裡,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們身邊眾叛親離。不久之後的那次選舉,只不過是在形勢上確認一下述律皇后的這一偉大勝利而已。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雖然述律平皇后自以為得計,守舊的契丹貴族們額手相慶,但歷史卻一次又一次告訴大傢伙兒,兩個民族迎面撞車的時候,文明程度高、文化底蘊深的民族永遠會給對方造成更深的影響。這種影響和戰場上的、政治鬥爭中的勝負無關。這個道理,就好比大卡車迎面撞法拉利,死的可能是法拉利上的人,但賠錢賠得多的肯定是大卡車司機,又好比羅馬吞併了希臘,最終羅馬卻希臘化了一樣。
雖然契丹貴族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清掃帝國內部的漢人勢力,但契丹帝國的漢化進程卻根本無法阻止。新上台的耶律德光本人,其實也是個漢化的急先鋒,因為他跟他死去的父親一樣,都想成為漢人的皇帝。
坑你沒商量的禿餒
雖然自從天贊二年(公元923年)耶律德光無功而返以後,阿保機就調整了戰略,不再大舉南下搶地盤,而是採納了述律皇后的提案,派小股部隊不間斷地襲擾中原地區。但事實上,直到他去世之前,入主中原,起碼在中原的錦繡河山里給自己分一塊大的,在漢人的花花世界裡給契丹人弄一份肥的,一直是阿保機魂牽夢縈,沒有改變過的理想。就在他臨去世前,從渤海返回皇都,因病在扶餘府駐馬的時候,他就曾經對後唐派來的使者公開提出了這個要求。
在聽完使者關於李存勖已死,李嗣源登基的報告後,阿保機對他說:“李存勖這孩子雖然算起來是我侄子,可他一點也不知道敬老,我派人去占地盤是給他面子,他竟然敢打回來,實在太不乖了。不過現在既然他死了,咱兩家的仇怨自然也就揭過不提,我還是願意本著和平共處的原則和你們的新皇帝搞好關係的。當然,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無代價的和平,為了體現你們的和平誠意,你們總應該拿點實惠出來。這麼著吧,把‘大河以北’給我,以後我保證契丹人再也不南下侵略。”
可惜的是,阿保機死得太早,也太突然了,還沒來得及做好這方面的安排。耶律倍也沒有了解自己父親的苦心,聽說他的死訊後,馬不停蹄地趕回去奔喪,或者說是去爭皇位了。如果阿保機死得晚一點,拖著病體多撐一段時間,或者耶律倍沒有忙著回去爭位,而是先穩固自己在渤海的統治,再徐徐圖之的話,契丹帝國的發展可能就要走上另一條路。
不過歷史是沒有假如的,既然阿保機早死,耶律倍回朝爭位,那一切就都無法挽回,阿保機的漢臣們,就要遭到血的清洗了。
如果說耶律倍是契丹帝國漢化的精神領袖,那作為二十一佐命元勛之一的康默記就是契丹帝國漢化的核心人物。這個人是耶律阿保機從降將中親自提拔起來並委以重任的,代表了所有後歸附阿保機的漢人勢力。他和韓知古那種從六歲起就生活在契丹人中,早已嚴重契丹化了的漢人有本質不同。而這位爺最大的罪過,就是被阿保機任命為皇都夷離畢,手握依據法律裁決契丹貴族們生死的大權。就因為這個原因,康默記必須死,無論他是否支持耶律倍,他也註定要被打上“黨附東丹王”的標籤,住進自己剛剛修建好的太祖陵墓中。
不過,新生的契丹帝國已經離不開這些中原人了,契丹帝國中有許多中下級官員都跟老康差不多,是在阿保機上台後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契丹帝國的。推倒耶律倍,殺掉老康以後,這些人必有狐悲之心。如果沒有新的核心產生,這群人在恐懼的趨勢下不一定能幹出什麼事來。
一年前決然率部歸順後唐的盧文進,已經給述律平皇后敲了警鐘,述律平皇后必須要給這些人製造一個新的領袖出來,偏偏她手裡沒有人可用。
契丹帝國的漢臣里,跟述律平皇后關係最密切的是韓知古,但他從六歲起就被掠入契丹,是在契丹人中長大的,跟後附漢臣完全捏不到一起去。其次就是韓延徽,他的命是述律平皇后在阿保機面前保下來的,對述律平的忠誠不會有任何問題。這個人的能力也夠用,遼世宗耶律阮在位的時候,他的官甚至當到了南府宰相。
可問題是,這位老韓的能耐主要在內政和謀略方面,打仗不是他的強項。即使他能替述律平統一殺剩下的漢臣思想,在百戰立國的契丹帝國中,他也得不到契丹人的足夠尊重。更不用提他本人身上早打上了鮮明的“後黨”標籤,漢臣們也不會買他的帳。
綜合考量之下,在葬禮上負責逼述律皇后剁掉自己一隻手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重擔,終於落到了趙思溫的肩膀上:老趙是降將,對那些後歸附的漢臣們來說,他是“自己人”;為人英勇善戰,能夠獲得契丹貴族們的足夠尊重;阿保機在世的時候他就立過大功,受到了阿保機相當的重視,提拔他也不會有阻力;最後一點最重要,他是耶律德光的部將。逼述律皇后剁手,救大家的性命,彌補了老趙所有條件中唯一一塊短板:資歷和威望略顯不夠。
就這樣,代表傳統契丹貴族利益的述律皇后,和代表漢化契丹貴族、契丹漢臣勢力的耶律倍之間這一場激烈的衝突,在阿保機的葬禮上就已經分出勝負。漢化的中堅力量幾乎被掃除一空,剩下的團結到了趙思溫這個新樹立起的標杆周圍。耶律倍在自己的家裡,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們身邊眾叛親離。不久之後的那次選舉,只不過是在形勢上確認一下述律皇后的這一偉大勝利而已。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雖然述律平皇后自以為得計,守舊的契丹貴族們額手相慶,但歷史卻一次又一次告訴大傢伙兒,兩個民族迎面撞車的時候,文明程度高、文化底蘊深的民族永遠會給對方造成更深的影響。這種影響和戰場上的、政治鬥爭中的勝負無關。這個道理,就好比大卡車迎面撞法拉利,死的可能是法拉利上的人,但賠錢賠得多的肯定是大卡車司機,又好比羅馬吞併了希臘,最終羅馬卻希臘化了一樣。
雖然契丹貴族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清掃帝國內部的漢人勢力,但契丹帝國的漢化進程卻根本無法阻止。新上台的耶律德光本人,其實也是個漢化的急先鋒,因為他跟他死去的父親一樣,都想成為漢人的皇帝。
坑你沒商量的禿餒
雖然自從天贊二年(公元923年)耶律德光無功而返以後,阿保機就調整了戰略,不再大舉南下搶地盤,而是採納了述律皇后的提案,派小股部隊不間斷地襲擾中原地區。但事實上,直到他去世之前,入主中原,起碼在中原的錦繡河山里給自己分一塊大的,在漢人的花花世界裡給契丹人弄一份肥的,一直是阿保機魂牽夢縈,沒有改變過的理想。就在他臨去世前,從渤海返回皇都,因病在扶餘府駐馬的時候,他就曾經對後唐派來的使者公開提出了這個要求。
在聽完使者關於李存勖已死,李嗣源登基的報告後,阿保機對他說:“李存勖這孩子雖然算起來是我侄子,可他一點也不知道敬老,我派人去占地盤是給他面子,他竟然敢打回來,實在太不乖了。不過現在既然他死了,咱兩家的仇怨自然也就揭過不提,我還是願意本著和平共處的原則和你們的新皇帝搞好關係的。當然,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無代價的和平,為了體現你們的和平誠意,你們總應該拿點實惠出來。這麼著吧,把‘大河以北’給我,以後我保證契丹人再也不南下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