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嘉佑元年正月,仁宗生了一場病,後來慢慢康復,宰相劉伉上書說:“天下有大憂者,又有大可疑者,今皇上龍體康復,大憂者已去矣,而大疑者尚存”,他竟把狄青樹立為朝廷最大的威脅。在這種猜忌下,宋仁宗對狄青的疑慮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這時候,民間又謠言紛起,有人說狄青家的狗頭上正長著角,有人說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在一年,京師連降暴雨,鬧了水災,狄青一家在大相國寺避水。

  他站在大殿上指揮手下搬運行李,不巧的是因為穿了一件淺黃色的襖子,頃刻之間消息傳遍全城:“狄天使穿黃衣、登大殿指揮士卒了!”而黃衣自古是皇權的象徵。此舉也被認為是狄青要奪取王位行動的徵兆。

  自唐末五代武人專政以來,軍事政變頻繁,自宋朝開國以來,極力壓低武將地位,以絕其以武力改朝換代之心,把重文抑武作為基本國策。從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分割禁軍統帥權力,到實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直至發展到凡將帥出征,要由朝廷授以陣圖,訓令,將帥只能按圖作戰的荒唐地步。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隨著狄青官職的升遷,朝廷對他的猜忌,疑慮也在逐步加深。

  早在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狄青任樞密副使時,御史中丞王舉正就認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執政,“本朝所無,恐四方輕朝廷”。右司諫賈黯則上書皇帝,論奏:“國初武臣宿將,扶建大業,平定列國,有忠勛者,不可勝數。然未有以卒伍登帷幄者。”御史韓贄等人亦皆附和。

  到陳州之後,宋仁宗仍不放心狄青,每隔半個月就派遣朝廷使者,看望狄青,說是看望,實際是監視。這時的狄青已被謠言中傷搞得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來他都要“驚疑終日”,惟恐再生禍亂。

  無論他在哪裡,總有一雙冷漠的眼睛如影相隨。一代殺敵無數、戰功累累的英雄狄青,如今卻發配遠鄉,與囚徒無異。在陳州的那些日子裡,他日夜憂懼,痛苦難當,惶惶不可終日,第二年便在陳州發疽而死。

  這位年僅49歲,曾馳騁沙場,浴血奮戰,為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一代名將,沒有在兵刃飛矢之中倒下,血染疆場,馬革裹屍,卻死在宋朝廷的猜忌、排斥的打擊迫害之中。

  傳說,狄青冤死於陳州以後,冤魂不散。有一天,天空突然飛來了一頭雙頭蛟怪獸,降落在陳州的飲馬湖中,危害大湖兩岸的百姓。

  雙頭蛟能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每年夏秋兩季在湖中興風作浪,還常常去澧河和沙河作怪,使得這一帶年年發洪水,老百姓苦不堪言。

  這消息報到了京城,仁宗皇帝就派包拯去飲馬湖除妖。包公帶著展昭、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前去除妖,剛到飲馬湖,就遇上雙頭蛟釋放的毒霧,黑煙滾滾,籠罩了整個天空,展昭等無法看清妖怪在哪裡。

  這時,包公從錦囊中取出照妖鏡,只見一道金光,直射雙頭蛟的面門。 雙頭蛟釋放的煙霧一掃而空,展昭和王朝、馬漢等一擁而上,眼看雙 頭蛟就要被斬殺,可這怪物在調頭逃離時尾巴一掃,包公手中的照妖鏡掉在了湖中,雙頭蛟乘機駕著妖風逃跑了。

  由於沒有除去雙頭蛟,包公就把照妖鏡留在了湖中做鎮物威懾雙頭蛟。從此以後,雙頭蛟再也沒有來興妖作怪。

  狄青死後,宋仁宗悲痛萬分,後悔不該將狄青罷官削職,大宋痛失一員虎將,追封狄青為:“中書令”,並親自題其碑“旌忠元勛”。

  ☆、第二十一章 美人張妃

  皇佑六年正月八日,仁宗痛失愛妃張貴妃,傷悼不已。張貴妃是宋仁宗趙禎一生最寵愛的妃子。

  張貴妃原名張氏,系河南永安人,父親張堯封為進士,不幸的是張堯封早逝,留下三個年幼的女兒,以及年齡尚輕的妻子曹氏。

  曹氏想攜三個女兒投奔在四川為官的張堯佐,張堯封的堂弟。不料這位丈夫的堂弟並不同情她們的處境。無奈之下,曹氏只好帶著三個女兒到趙禎的姑母大長公主府當歌女。

  後來有一次,大長公主將著年幼的張氏帶入宮中,在酒宴上,16歲的張姑娘出眾的姿容,優美的舞姿,深深吸引了仁宗。張氏不僅集青春美貌和藝術氣質於一身,而且聰慧善解人意,深得仁宗寵愛,從此留在宮中。

  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十月十七日張氏被封為貴妃,生安壽公主和和寶公主。張氏短短几年內由妃嬪最低等級的才人升至最高級的貴妃,距皇后僅一步之遙。

  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曹氏出身將門,卻熟讀經史,知書識禮,能寫一手漂亮的飛白書(書法字體之一)。她性慈儉,重稼穡,曾經親自帶領宮嬪們在苑內種植穀物,採桑養蠶。就是這位看似文弱的皇后,在關鍵時刻卻能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充分顯露出將門之後的風範。

  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正月元宵節過後的一天,宋仁宗留宿在曹皇后宮中。半夜時分,殿外突然傳來奇怪的踏步聲和呼喊聲。

  宋仁宗聽見有異,就想逃出寢宮,卻被曹皇后阻止,她說:“宮寢中有此怪聲,一定是內侍謀變,現在天黑難辨別,陛下切勿輕出,請立即傳旨,召都知王守忠引兵入衛,才是萬全之策。”於是宋仁宗派人去召都知守王守忠。曹皇后又吩咐近侍緊閉門戶,將大殿所有入口通通堵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