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可是,凱旋而歸的時候,狄青卻仍然很緊張,陳曙喊他萬歲一事,總是沉沉地壓在心頭。
☆、第二十章 將星隕落
南征的勝利,消除了宋仁宗的心腹大患,帶來了朝廷大局的穩定,朝廷上下歡欣鼓舞,狄青因而成了大宋王朝的功臣,無往不勝的英雄。
仍在南方前線的狄青,被宋仁宗火線提拔為大宋王朝的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達到了一個朝臣可能達到的仕途巔峰,這年,狄青年僅46歲。在狄青之前,大宋還沒有哪一個單純的武將能夠出任樞密使這一重要職位。
狄青率西征大軍得勝歸朝,皇帝早已派翰林學士歐陽修等大臣在城門外迎接,狄青將歐陽修拉到僻靜處,便小聲將陳曙當著眾將官的面稱他“萬歲”,被他當場斬殺的事情告知歐陽修。
歐陽修聞知此事,不禁大驚失色道:“狄將軍,你好糊塗啊,你怎麼能殺了陳曙?這不是有殺人滅口的嫌疑嗎?這件事情恐怕以後再也說不清楚了。那時,你應該隨著陳曙轉身跪拜京城方向才對啊,就當是你們一同磕拜皇上的……”
狄青一下子木瞪口呆,嚇得滿頭大汗,才知道自己已闖下大禍,弄不好要身首異處,誅滅九族,這可如何是好?情急之下,狄青緊緊抓著歐陽修的雙手不放,哀求道:“請歐學士趕快救狄青一命!”。
歐陽修眉頭緊皺,一聲不吭,飛快地想著應對之策,低頭想了一會兒,立即飛身上馬,“狄將軍,我先行一步,再遲就來不及了。”說完,縱馬往皇宮方向疾馳而去,找到好友監察御史劉敞,請他趕快備一份豐厚大禮,送到宰相陳執中家中,讓他無論如何要想盡辦法纏住陳執中,為自己先陳執中一步見到皇上爭取足夠的時間。
這時,對於陳曙呼喊狄青“萬歲”被殺一事,陳執中也是剛剛得到消息。這會兒,他可高興壞了,真是天賜良機,一定要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狄青背個謀反的罪名,要了他的小命,狄青啊狄青,活該你滿門抄斬!
就在陳執中出了府門,正要登轎準備去求見皇上時,監察御史劉敞卻突然登門拜訪了,劉敞是監察御史,陳執中心急如焚,可是又說不出口,也不想得罪劉敞,況且劉御史專程登門拜訪求見,而且帶來了厚禮,他只好先陪劉御史進府,讓下人上茶。於是,兩個人就慢慢說起家常來……
歐陽修急匆匆來到宮裡,拜見仁宗皇帝,來到內宮,歐陽修跪下就說:“陛下,臣請求罷免狄青的樞密使。”仁宗一下沒聽明白,感到一頭霧水,說道:“歐愛卿,何出此言?狄將軍剛打了勝仗,朕才升他為樞密使,怎麼能突然罷他的官呢?”
歐陽修說:“狄青雖忠正,但臣夜觀天象,發現狄青這個將星屬陰,西夏也屬陰,叛賊也屬陰,這些年我朝時常暴發洪水天災也屬陰,彼此牽連,相輔相成。如果罷了狄青的官職,這一切災難便會自然消退。”
仁宗仍舊沉吟不語,擺擺手只是說:“狄青是忠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朕不信他會謀反。”
歐陽修心裡急壞了,要是宰相陳執中來了,可就保不住狄青了。為了讓仁宗皇帝徹底對狄青死心,他狠狠了心,就接著又說,“陛下登基繼承大統三十多年,而皇位繼承人仍未確立。臣僚們為此向陛下進言,大臣也曾陳述自己的建議,聖上很久沒有決定,而庸懦的臣子、愚昧的士人,也產生議論,這是缺乏考慮的極嚴重的問題。
《禮》中說:‘太子一人賢良,天下因此而正立。’說的是確定了國家的根本,在上可繼承祖宗的重託,也可以此來斷絕臣下的邪惡之謀。而今太子尚未確立,天下不安,又謠言四起。
臣又見樞密使狄青,出身行伍,卻擔任位高權重的樞密使。雖然沒見什麼過失,但卻深受部下擁戴,武官掌管軍事機密而又得軍心,一旦有變,將會血雨腥風、萬民遭秧!
臣冒死懇求陛下暫且免去狄青的樞密使,任命他為一名州官,既可以保全他自己,也可為國家免去尚未萌發的隱患。”
歐陽修這一番話,讓仁宗徹底動搖了。他臉上凝重地說:“如免了狄青的樞密使,依愛卿之意,狄青該到什麼地方去呢?”歐陽修說:“陳州屬陽,可讓狄青執掌陳州。”仁宗當即頒下旨意,狄青平南叛亂功績卓著,但其性有違天意,回京後可稍作休息,即日前去陳州上任,任陳州知州。
歐陽修見太監拿著聖旨出了皇宮門,心裡這才踏實了,長出了一口氣,終於把狄將軍的命給救下來了。
這時,陳執中終於擺脫了監察御史劉敞,急急忙忙前來朝見皇上。他氣喘吁吁地向仁宗皇帝啟奏說:“陛下,臣請處置狄青樞密使職務。”
仁宗笑道:“陳相有所不知,朕已下旨,派狄青到陳州去了。”陳執中這才得知聖旨已下,一切已不可挽回,只好無可奈何地說了句“陛下英明”,又看了一眼仍在皇上身邊尚未離去的歐陽修,只好悻悻地告辭皇上,回府去了。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狄青奉旨離開京城,前往陳州赴任,狄青似已預感到了不祥之兆,臨行前對手下人說:“我聽說,陳州有一種梨,叫青沙爛,今去此州,狄青必死無疑。”
☆、第二十章 將星隕落
南征的勝利,消除了宋仁宗的心腹大患,帶來了朝廷大局的穩定,朝廷上下歡欣鼓舞,狄青因而成了大宋王朝的功臣,無往不勝的英雄。
仍在南方前線的狄青,被宋仁宗火線提拔為大宋王朝的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達到了一個朝臣可能達到的仕途巔峰,這年,狄青年僅46歲。在狄青之前,大宋還沒有哪一個單純的武將能夠出任樞密使這一重要職位。
狄青率西征大軍得勝歸朝,皇帝早已派翰林學士歐陽修等大臣在城門外迎接,狄青將歐陽修拉到僻靜處,便小聲將陳曙當著眾將官的面稱他“萬歲”,被他當場斬殺的事情告知歐陽修。
歐陽修聞知此事,不禁大驚失色道:“狄將軍,你好糊塗啊,你怎麼能殺了陳曙?這不是有殺人滅口的嫌疑嗎?這件事情恐怕以後再也說不清楚了。那時,你應該隨著陳曙轉身跪拜京城方向才對啊,就當是你們一同磕拜皇上的……”
狄青一下子木瞪口呆,嚇得滿頭大汗,才知道自己已闖下大禍,弄不好要身首異處,誅滅九族,這可如何是好?情急之下,狄青緊緊抓著歐陽修的雙手不放,哀求道:“請歐學士趕快救狄青一命!”。
歐陽修眉頭緊皺,一聲不吭,飛快地想著應對之策,低頭想了一會兒,立即飛身上馬,“狄將軍,我先行一步,再遲就來不及了。”說完,縱馬往皇宮方向疾馳而去,找到好友監察御史劉敞,請他趕快備一份豐厚大禮,送到宰相陳執中家中,讓他無論如何要想盡辦法纏住陳執中,為自己先陳執中一步見到皇上爭取足夠的時間。
這時,對於陳曙呼喊狄青“萬歲”被殺一事,陳執中也是剛剛得到消息。這會兒,他可高興壞了,真是天賜良機,一定要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狄青背個謀反的罪名,要了他的小命,狄青啊狄青,活該你滿門抄斬!
就在陳執中出了府門,正要登轎準備去求見皇上時,監察御史劉敞卻突然登門拜訪了,劉敞是監察御史,陳執中心急如焚,可是又說不出口,也不想得罪劉敞,況且劉御史專程登門拜訪求見,而且帶來了厚禮,他只好先陪劉御史進府,讓下人上茶。於是,兩個人就慢慢說起家常來……
歐陽修急匆匆來到宮裡,拜見仁宗皇帝,來到內宮,歐陽修跪下就說:“陛下,臣請求罷免狄青的樞密使。”仁宗一下沒聽明白,感到一頭霧水,說道:“歐愛卿,何出此言?狄將軍剛打了勝仗,朕才升他為樞密使,怎麼能突然罷他的官呢?”
歐陽修說:“狄青雖忠正,但臣夜觀天象,發現狄青這個將星屬陰,西夏也屬陰,叛賊也屬陰,這些年我朝時常暴發洪水天災也屬陰,彼此牽連,相輔相成。如果罷了狄青的官職,這一切災難便會自然消退。”
仁宗仍舊沉吟不語,擺擺手只是說:“狄青是忠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朕不信他會謀反。”
歐陽修心裡急壞了,要是宰相陳執中來了,可就保不住狄青了。為了讓仁宗皇帝徹底對狄青死心,他狠狠了心,就接著又說,“陛下登基繼承大統三十多年,而皇位繼承人仍未確立。臣僚們為此向陛下進言,大臣也曾陳述自己的建議,聖上很久沒有決定,而庸懦的臣子、愚昧的士人,也產生議論,這是缺乏考慮的極嚴重的問題。
《禮》中說:‘太子一人賢良,天下因此而正立。’說的是確定了國家的根本,在上可繼承祖宗的重託,也可以此來斷絕臣下的邪惡之謀。而今太子尚未確立,天下不安,又謠言四起。
臣又見樞密使狄青,出身行伍,卻擔任位高權重的樞密使。雖然沒見什麼過失,但卻深受部下擁戴,武官掌管軍事機密而又得軍心,一旦有變,將會血雨腥風、萬民遭秧!
臣冒死懇求陛下暫且免去狄青的樞密使,任命他為一名州官,既可以保全他自己,也可為國家免去尚未萌發的隱患。”
歐陽修這一番話,讓仁宗徹底動搖了。他臉上凝重地說:“如免了狄青的樞密使,依愛卿之意,狄青該到什麼地方去呢?”歐陽修說:“陳州屬陽,可讓狄青執掌陳州。”仁宗當即頒下旨意,狄青平南叛亂功績卓著,但其性有違天意,回京後可稍作休息,即日前去陳州上任,任陳州知州。
歐陽修見太監拿著聖旨出了皇宮門,心裡這才踏實了,長出了一口氣,終於把狄將軍的命給救下來了。
這時,陳執中終於擺脫了監察御史劉敞,急急忙忙前來朝見皇上。他氣喘吁吁地向仁宗皇帝啟奏說:“陛下,臣請處置狄青樞密使職務。”
仁宗笑道:“陳相有所不知,朕已下旨,派狄青到陳州去了。”陳執中這才得知聖旨已下,一切已不可挽回,只好無可奈何地說了句“陛下英明”,又看了一眼仍在皇上身邊尚未離去的歐陽修,只好悻悻地告辭皇上,回府去了。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狄青奉旨離開京城,前往陳州赴任,狄青似已預感到了不祥之兆,臨行前對手下人說:“我聽說,陳州有一種梨,叫青沙爛,今去此州,狄青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