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曹操覺得邴原的顧慮很有道理,並且也明白了邴原委婉地規勸自己,不能因私忘公,要以國事為重。從此,曹操便又是那個精力充沛,詭詐弄權的奸雄了。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決定回鄉度假,也趁此機會重新思考今後的戰略方針。臨行時,他吩咐荀攸、程昱、于禁等將領,強化水軍的編排訓練。他認為,赤壁之戰失利的主要原因在於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所以,只有強化水軍的作戰訓練,以圖東吳。大有捲土重來、報仇雪恨的氣勢。
而東吳方面,赤壁之戰後,孫權和劉備的軍隊聲威大震,信心暴漲。周瑜軍團鎮守江陵,程普軍團在江夏布陣,呂蒙軍團駐屯潯陽,整個長江流域、荊州、揚州的廣大地區,已完全納入孫權的勢力範圍。另一方面,劉備也在赤壁之戰後攻占了長江以南的荊州地區,並在劉表去世後,由孫權推薦出任荊州牧,在長江南岸的公安設立指揮中心。
東吳的一系列動作,讓曹操以為是欺負他新敗,是對他的輕視與挑戰。雖然此時北方水軍訓練未成,關中地區和北方諸郡的局勢也是起伏不定,按照常理不宜貿然發動戰爭。但為了鼓舞士氣,保持軍隊的戰鬥力,曹操親率水軍南下,從渦水入淮水,進入淝水的沿岸合肥擺開陣勢。
孫權見曹操親率大軍南下,而周瑜此時又病情危急,難以率軍,於是親率大軍到合肥布防,和曹操形成對決之勢。曹操本來就是為了鼓勵軍隊的士氣,沒有開戰的意圖,又見孫權態度堅決,匆匆視察了前線東吳軍的布防後,便率軍返回北方訓練基地了。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這一年,表面上是難得平靜的一年。但背後雙方其實是氣氛緊張,南北情勢更加危急。特別是在第一線直接和曹軍對峙的周瑜軍團,更是絲毫不敢鬆懈。
這一年,一個對曹操有利,而讓東吳悲痛萬分的消息傳出:病情一直不見好轉的周瑜,因病情惡化而去世。他死前推薦魯肅接任江陵軍團主帥,併兼東吳西軍總指揮。
周瑜死後,東吳軍隊的士氣遭到沉重打擊。幸好繼任的魯肅氣度恢弘而穩重,他是當代名將中少數具有遠見及政治頭腦的軍事家。他秉承了周瑜的戰略思想,決定再度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軍的威脅。在他的勸說下,孫權將荊州以北三郡(包括江陵)全部借給劉備,並由劉備軍團負責西方前線的防務,兩家合力抵抗曹操。
曹操雖派人數次南下窺察,但每次都發現兩家防守嚴密,配合默契,認為無機可乘,短期內絕難擊破孫劉聯軍。於是,決定暫時放棄南下統一中國的意圖,全力理治勢力範圍內的事務,並安定關中地區,以便為南征積蓄力量。
第三章 外剛內勇:敢想敢做永不後悔
言出必行 曹操義對陳宮辛毗
古語說得好: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說的是人要守信用。作為一國之主,一軍之帥,都必須以堅守信用為根本。曹操雖有奸雄之稱,但他同樣有守信的一面,雖然有時也免不了帶有某種強烈的目的性,但他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處事作風還是給他增加了不少的光彩。
但是,曹操畢竟不是慈善家,在曹操攻下邳城,擒獲陳宮時,他非常敬佩陳宮,可惜陳宮在曹操起事之初時棄他而去。陳宮被抓後,一心求死。曹操答應陳宮會好好對待他的家人,之後掩淚處死了他。曹操此舉自有他的深意,一方面是為了顯示自己寬大的胸襟,對自己的對手施以恩惠,讓天下賢士咸服;另一方面也是藉此向世人表明:曹操一諾千金,是遵守信用之人。目的只有一個,都是為了拉攏更多的有識之士。
曹操一生奸詐,此行舉不勝舉,但其守信用的時候還是占大多數的。辛毗是三國時期韜略極深的人,在曹操剿滅北方袁氏勢力等軍事、政治重大決策方面功不可沒。
辛毗最初跟著哥哥辛評在袁紹帳下效力。曹操任司空時,曾徵召辛毗,辛毗沒有應徵。等到袁尚在平原郡攻打他哥哥袁譚的時候,袁譚派辛毗到曹操那裡講和。
當時,曹操正要征討荊州,駐紮在西平縣。辛毗見到曹操後轉達袁譚求和之意,曹操聽後非常高興。幾天以後,曹操又想反悔,想先平定荊州,不準備接受袁譚的求和,而想使袁譚、袁尚自相殘殺。於是,曹操擺酒設宴,辛毗善於察言觀色,他看到曹操神色不對,知道事情有變化,對郭嘉說起此事。郭嘉稟告曹操,曹操對辛毗說:“袁譚可以信任嗎?是否一定可以打敗袁尚呢?”
辛毗回答說:“您不要問他們是不是真的要投降,只應當研究當前的形勢。袁氏本來是兄弟互相攻伐,不認為別人能在他們中間插手,只認為天下可由他們自己定奪。現在有了向您求救的一天,一切由此可知。袁尚眼見袁譚困頓但卻遲遲不能攻下,這說明他也已經筋疲力盡了。在外邊被別人打敗,在內部謀臣被誅滅,兄弟之間互相爭鬥,土地一分為二,連年爭戰,就連士兵的鎧甲頭盔上都長滿了蟣虱。加上旱災蝗害、飢餓和災荒一起發生,國家糧倉里也沒有糧食,行人沒有攜帶的乾糧,上天報以天災,下面人事困頓,百姓不論愚蠢還是聰明,都已經知道袁氏最終會分崩離析,這正是上天要滅亡袁尚的時候。兵法上說,即使用再堅硬的石頭壘成的城牆加上百萬士兵,如果沒有糧食,也是守不住城的。現在如果前去攻打鄴城,袁尚不返回救援,鄴城就不能自己守護。若返回救援,那麼袁譚會從後面追擊。憑藉您的武威,對付走向窮途末路的敵人,打擊疲弊無力的賊寇,和疾風掃除秋天的落葉沒有兩樣。上天把袁尚交給您消滅,您卻不攻取而去攻打荊州。荊州物產豐富、人民安樂,郡國上下沒有空子可鑽。仲虺說過:‘攻取亂國,欺侮行將滅亡之國。’現在二袁不努力考慮長遠利益而把精力消耗在內部互相爭鬥上,可算是亂子;家中的人沒有吃的,行路的人沒有乾糧,可算是行將滅亡了。他們過了早上不考慮晚上怎麼過,百姓的生活難以為繼,卻不去安撫他們。您還想等到以後,以後可能會豐收,又可能會自知滅亡而改過自新,提高道德修養,那就會喪失得以用兵的最重要的條件了。現在趁著他請求救援的機會去安撫百姓,這是獲利最大的時候。況且四方的敵人,沒有比河北的袁氏集團更強大的了。要是黃河以北平定了,那麼您就會軍威大盛而天下震動,統一天下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決定回鄉度假,也趁此機會重新思考今後的戰略方針。臨行時,他吩咐荀攸、程昱、于禁等將領,強化水軍的編排訓練。他認為,赤壁之戰失利的主要原因在於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所以,只有強化水軍的作戰訓練,以圖東吳。大有捲土重來、報仇雪恨的氣勢。
而東吳方面,赤壁之戰後,孫權和劉備的軍隊聲威大震,信心暴漲。周瑜軍團鎮守江陵,程普軍團在江夏布陣,呂蒙軍團駐屯潯陽,整個長江流域、荊州、揚州的廣大地區,已完全納入孫權的勢力範圍。另一方面,劉備也在赤壁之戰後攻占了長江以南的荊州地區,並在劉表去世後,由孫權推薦出任荊州牧,在長江南岸的公安設立指揮中心。
東吳的一系列動作,讓曹操以為是欺負他新敗,是對他的輕視與挑戰。雖然此時北方水軍訓練未成,關中地區和北方諸郡的局勢也是起伏不定,按照常理不宜貿然發動戰爭。但為了鼓舞士氣,保持軍隊的戰鬥力,曹操親率水軍南下,從渦水入淮水,進入淝水的沿岸合肥擺開陣勢。
孫權見曹操親率大軍南下,而周瑜此時又病情危急,難以率軍,於是親率大軍到合肥布防,和曹操形成對決之勢。曹操本來就是為了鼓勵軍隊的士氣,沒有開戰的意圖,又見孫權態度堅決,匆匆視察了前線東吳軍的布防後,便率軍返回北方訓練基地了。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這一年,表面上是難得平靜的一年。但背後雙方其實是氣氛緊張,南北情勢更加危急。特別是在第一線直接和曹軍對峙的周瑜軍團,更是絲毫不敢鬆懈。
這一年,一個對曹操有利,而讓東吳悲痛萬分的消息傳出:病情一直不見好轉的周瑜,因病情惡化而去世。他死前推薦魯肅接任江陵軍團主帥,併兼東吳西軍總指揮。
周瑜死後,東吳軍隊的士氣遭到沉重打擊。幸好繼任的魯肅氣度恢弘而穩重,他是當代名將中少數具有遠見及政治頭腦的軍事家。他秉承了周瑜的戰略思想,決定再度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軍的威脅。在他的勸說下,孫權將荊州以北三郡(包括江陵)全部借給劉備,並由劉備軍團負責西方前線的防務,兩家合力抵抗曹操。
曹操雖派人數次南下窺察,但每次都發現兩家防守嚴密,配合默契,認為無機可乘,短期內絕難擊破孫劉聯軍。於是,決定暫時放棄南下統一中國的意圖,全力理治勢力範圍內的事務,並安定關中地區,以便為南征積蓄力量。
第三章 外剛內勇:敢想敢做永不後悔
言出必行 曹操義對陳宮辛毗
古語說得好: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說的是人要守信用。作為一國之主,一軍之帥,都必須以堅守信用為根本。曹操雖有奸雄之稱,但他同樣有守信的一面,雖然有時也免不了帶有某種強烈的目的性,但他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處事作風還是給他增加了不少的光彩。
但是,曹操畢竟不是慈善家,在曹操攻下邳城,擒獲陳宮時,他非常敬佩陳宮,可惜陳宮在曹操起事之初時棄他而去。陳宮被抓後,一心求死。曹操答應陳宮會好好對待他的家人,之後掩淚處死了他。曹操此舉自有他的深意,一方面是為了顯示自己寬大的胸襟,對自己的對手施以恩惠,讓天下賢士咸服;另一方面也是藉此向世人表明:曹操一諾千金,是遵守信用之人。目的只有一個,都是為了拉攏更多的有識之士。
曹操一生奸詐,此行舉不勝舉,但其守信用的時候還是占大多數的。辛毗是三國時期韜略極深的人,在曹操剿滅北方袁氏勢力等軍事、政治重大決策方面功不可沒。
辛毗最初跟著哥哥辛評在袁紹帳下效力。曹操任司空時,曾徵召辛毗,辛毗沒有應徵。等到袁尚在平原郡攻打他哥哥袁譚的時候,袁譚派辛毗到曹操那裡講和。
當時,曹操正要征討荊州,駐紮在西平縣。辛毗見到曹操後轉達袁譚求和之意,曹操聽後非常高興。幾天以後,曹操又想反悔,想先平定荊州,不準備接受袁譚的求和,而想使袁譚、袁尚自相殘殺。於是,曹操擺酒設宴,辛毗善於察言觀色,他看到曹操神色不對,知道事情有變化,對郭嘉說起此事。郭嘉稟告曹操,曹操對辛毗說:“袁譚可以信任嗎?是否一定可以打敗袁尚呢?”
辛毗回答說:“您不要問他們是不是真的要投降,只應當研究當前的形勢。袁氏本來是兄弟互相攻伐,不認為別人能在他們中間插手,只認為天下可由他們自己定奪。現在有了向您求救的一天,一切由此可知。袁尚眼見袁譚困頓但卻遲遲不能攻下,這說明他也已經筋疲力盡了。在外邊被別人打敗,在內部謀臣被誅滅,兄弟之間互相爭鬥,土地一分為二,連年爭戰,就連士兵的鎧甲頭盔上都長滿了蟣虱。加上旱災蝗害、飢餓和災荒一起發生,國家糧倉里也沒有糧食,行人沒有攜帶的乾糧,上天報以天災,下面人事困頓,百姓不論愚蠢還是聰明,都已經知道袁氏最終會分崩離析,這正是上天要滅亡袁尚的時候。兵法上說,即使用再堅硬的石頭壘成的城牆加上百萬士兵,如果沒有糧食,也是守不住城的。現在如果前去攻打鄴城,袁尚不返回救援,鄴城就不能自己守護。若返回救援,那麼袁譚會從後面追擊。憑藉您的武威,對付走向窮途末路的敵人,打擊疲弊無力的賊寇,和疾風掃除秋天的落葉沒有兩樣。上天把袁尚交給您消滅,您卻不攻取而去攻打荊州。荊州物產豐富、人民安樂,郡國上下沒有空子可鑽。仲虺說過:‘攻取亂國,欺侮行將滅亡之國。’現在二袁不努力考慮長遠利益而把精力消耗在內部互相爭鬥上,可算是亂子;家中的人沒有吃的,行路的人沒有乾糧,可算是行將滅亡了。他們過了早上不考慮晚上怎麼過,百姓的生活難以為繼,卻不去安撫他們。您還想等到以後,以後可能會豐收,又可能會自知滅亡而改過自新,提高道德修養,那就會喪失得以用兵的最重要的條件了。現在趁著他請求救援的機會去安撫百姓,這是獲利最大的時候。況且四方的敵人,沒有比河北的袁氏集團更強大的了。要是黃河以北平定了,那麼您就會軍威大盛而天下震動,統一天下就會變得非常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