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琰輔佐曹操十幾年,在選拔“文武群才”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史書上稱崔琰“清忠高亮”,說他“量才錄用”,而且從不講情面,享有很高的聲譽。

  後來,曹操因為有人說他“傲世怨謗”而把他殺了,曹操怎會隨意相信別人說崔琰的壞話呢?其實,崔琰“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聲譽”才是招來殺身之禍的根源。

  曹操不僅處理了崔琰,並且還因此牽連到毛玠。這個毛玠,正是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軍資”兩大根本方針的那個治中從事。崔琰死時,尚書僕射毛玠因感傷崔琰“無辜”而死,被人告密。好在官員們替他求情,曹操只是把毛玠罷官歸家養老了事。比較而言,還算善始善終,值得慶賀。

  曹操常嘆息婁子伯說:“子伯出的計謀,我比不上啊。”而且隨著聲望日隆,曹操漸漸感覺到婁子伯威脅到了自己的權威,因而就下令將他殺了。由此看來,誰要超過曹操的威望,觸碰了他的權威,曹操就會毫不留情地予以絞殺,楊修之死也是明顯的例子。楊修時常能猜出曹操的想法,曹操的一些舉動,楊修也能琢磨個八九不離十。這還了得,我的心思你都知道了,我的威嚴何在?最後曹操用擾亂軍心之罪名將他處死。

  曹操不僅在軍事上、政治上處處維護他的絕對權威,就是在日常生活上,也是如此。有一次,他大白天睡午覺,告訴他的寵姬,過一陣就叫醒他。而時間到了,這位寵姬見他睡得很香,不忍心喊醒他,讓他多睡了一會兒。豈知這一下,犯了曹操的天顏。這個寵姬弄巧成拙,惹了大禍。曹操自己醒來後,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她亂棍打死了。此事聯繫他因曹植的妻子違反他的家規,身穿錦繡華麗的衣服而被賜死這些事來看,倒真是一貫作風。

  我們當然反對曹操的殺人行為,但作為領導人,維護自己的權威還是必要的。領導者不能太軟弱,否則很容易造成上令下不通。有時候必須堅定不移,保持自己的權威。

  作為一個領袖人物,曹操的和藹可親和威嚴有加總是拿捏到位,不露聲色。別看平時感覺有點彆扭,但是權威的用處通常表現在下達命令和分派任務上。作為領導者要勇於說“不”,發現問題,當機立斷,既有利於解決問題,也樹立了自己的權威。

  如果你認為一個指令完全沒有問題,那就需要有人不折不扣地去執行,說了就不可以輕易變更。這直接關係到權力的影響度和威信的分量。一旦改變,再去執行當然效果就差了一大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王者發令,重於泰山。說到做到,是樹權立威的妙法。

  曹操當然知道自己的身份,也知道權威的重要性,所以平時就注意給人以威嚴的感覺。這是現實的要求,也是曹操長期身居高位形成的習慣。

  保持了自己的威嚴,在無形中形成的威勢,給他的工作開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行為有時比語言更重要。領導的身份權威,很多往往不是由語言,而是由行為動作表現出來的,聰明的領導者尤其如此。所以,曹操有諸多驚人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

  利益為重 亦敵亦友對劉備

  “朋友是通往成功的墊腳石”,在曹操眼中,別人都是他實現夢想的階梯。也就是說,是敵是友完全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他會對你熱情款待,但是僅限於對自己有用時。一旦對自己沒有用處甚至對自己不利,他就會毫不猶豫地與之一刀兩斷。

  曹操同劉備是同齡人,在三國時期,一個被稱為“英雄”,一個被稱為“奸雄”。曹操有統一天下的大志向,劉備也要匡扶漢室,二人既爭人才也爭天下,展開了長達幾十年的較量。在曹操看來,劉備政治才能突出,又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確實是個大英雄,有廣泛的號召力。所以,有一段時間,曹操曾留他在軍中。曹操考慮到留著他對自己招攬人才頗有吸引力,所以才沒有殺他。

  曹操東征徐州時,劉備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前往救援,被陶謙表舉為豫州刺史。陶謙死後,劉備不費吹灰之力接替陶謙成了徐州牧。

  占據淮南的袁術也想擴展地盤,對劉備輕易獲得徐州非常不滿,曾多次對他發動進攻。曹操為了穩定自己的根據地兗州東部邊境的局勢,同時也為了利用劉備來牽制袁術和呂布,對劉備採取了拉攏的策略。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表薦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並趁機對劉備集團逐步進行分化瓦解,融入到自己軍隊中。漢獻帝都許後,曹操特地寫了《表麋竺領嬴郡》一文:

  泰山郡界廣遠,舊多輕悍。權時之宜,可分五縣為嬴郡,揀選清廉以為守將。偏將軍糜竺,素履忠貞,文武昭烈。請以竺領嬴郡太守,撫慰吏民。

  糜竺字子仲,東海人,祖上經商,有僱工上萬人,資產頗為豐厚。原為陶謙別駕從事,後奉陶謙遺命迎劉備為州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劉備被呂布打敗,家眷被俘。此時,糜竺不僅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大力支持劉備,使之得以重振人馬,而且還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

  曹操表薦糜竺為嬴郡太守。嬴郡,郡治嬴縣,是從泰山郡劃出的嬴、武陽、南城、中牟和平陽五縣。糜竺卻沒有接受曹操的表薦,仍然跟著劉備。曹操還同時舉薦了糜竺的弟弟糜芳,讓他去做彭城相。糜芳也沒有到任,可見劉備深得人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