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元代以前,楊家將故事中出現的女性只有佘太君和柴郡主。在元代雜劇情節中,威武作戰的楊門女將沒有出場,直到明代後期的雜劇《三關記》,佘太君才開始出現在邊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楊門女將”日漸增多,故事逐漸豐富。明代萬曆年間出版的《楊家府演義》,出現了“穆桂英擒六郎”、“宣娘化兵截路”、“十二寡婦征西”等章節。清代以後,戲劇繁盛,《佘賽花》、《天門陣》、《楊金花奪帥印》、《楊八娘遊春》等戲劇廣為傳播,女英雄的身上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新中國建立後,按照剔除糟粕、推陳出新的原則,戲劇中楊門女將的故事,無論是思想還是內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京劇《楊門女將》,豫劇《穆桂英掛帥》,河北梆子《轅門斬子》,揚劇《百歲掛帥》等,楊門女將的英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佘太君老謀深算、沉著剛毅,柴郡主深明大義、慮事周全,楊七娘爽快明朗、風風火火,穆桂英智勇雙全、謀略過人……她們以特有的女性魅力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

  古人講“豹死留皮”,楊家將故事演繹到明代,一個個悲壯感人的男將故事基本已成定型,楊令公血灑陳家谷,楊七郎亂箭穿心、楊六郎鎮守三關、楊五郎出家五台山,楊四郎被招駙馬等等……這些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已非常深入人心,沒有多少突破的餘地,但他們身後家眷們的故事是一片空白,還有很大的藝術發揮空間,要進一步塑造楊家將,只有在他們的家眷身上做文章。而楊家將若要演義成滿門忠烈,楊門女將的登場勢在必行,不得不發。

  楊門女將可視作男將的後傳。男人犧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繼承遺志繼續戰鬥;主人戰死了,楊排風等家丁、丫環也決不放棄……楊家將上下滿門忠烈前仆後繼、忠心報國,其精神可歌可泣。以她們為主角的《十二寡婦征西》、《百歲掛帥》、《楊門女將》是京劇、豫劇、晉劇等諸多劇種的看家戲。楊門女將的故事,千百年來常演常新、盛傳不衰,是真正的婦孺皆知、家喻戶曉。楊門女將的故事還引起了好萊塢的關注,他們在成功推出《花木蘭》之後,有意謀劃拍攝楊門女將。

  但是,楊門男將的故事與歷史相比都是半真半假、撲朔迷離,“楊門女將”就更是多為戲說。特別是十二寡婦,正史中連一點影子都沒有。宋史《楊業傳》收錄楊業及其子楊延昭、孫楊文廣的傳,並無一字提及女眷。倘若楊門女將確曾有過的話,那麼專收“義婦節婦”之事跡的《列女傳》當會記載,但遍查宋史《列女傳》,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們沒有一人出自楊門。

  古代女子沒什麼地位,留名千古的多半是才女或美女,才女有自己的詩文留下來,而美女有別人的詩文為證。有時候民間傳說太過風行,傳說多了,傳揚得久了,常常被人們誤以為是真實,特別是以歷史為背景的文學作品,往往會影響人們對歷史的認知。

  在虛構藝術面前,歷史反而被忽略了。杭州有雷峰塔,傳說是白蛇娘娘的葬身之地。連雲港有花果山,傳說是孫悟空的故鄉,這些都只是傳說而已。

  [1] 明代小說中稱“八娘”,現代戲劇中稱“八姐”。

  第十二章 明代小說:故事中還有故事

  明代是我國講史、傳奇小說發展的鼎盛時期,楊家將小說風行一時,風格突變,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情節,如楊家將保駕幽州的“替主赴難”、“六郎三擒孟良”以及“穆柯寨借降龍木”、“十二寡婦征西”等女將故事,這些情節的出現奠定了楊家將小說的完整結構,也給世人留下了眾多疑問。

  一 小說背後隱含的秘密

  楊家將小說綜合了史實、野史和民間傳說,使楊家將故事得以定型。現今存世的明代楊家將小說有兩種版本,《全像按鑒演義南北兩宋志傳》和《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兩種版本都出現在萬曆年間(1573-1620年)。

  《全像按鑒演義南北兩宋志傳》,由《南宋志傳》和《北宋志傳》兩部分組成,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之前就已成型,共20卷100回。《北宋志傳》是該書的後半部,單獨成書,主要講述楊家將故事。

  《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刊印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簡稱《楊家府演義》,故事發生的時間跨度拉長,一直寫到楊家將第五代人物楊懷玉辭官,舉家隱居太行山。

  兩種版本前後相差13年,相比較而言,《北宋志傳》流傳更廣,到清代又以《北宋金槍全傳》、《楊家將》、《天門陣演義》等多種名目出現。《北宋志傳》和《楊家府演義》的敘述各有不同,特別是自楊六郎去世之後,故事更是有了明顯的差異。《楊家府演義》包含了楊宗保父子平定儂智高和楊文廣父子征討西番新羅國,內有“十二寡婦征西”的故事。《北宋志傳》關於楊家將的情節要簡略許多,只有楊宗保與十二寡婦征西的故事,卻夾雜了宋朝其他人物的不少故事。

  “南北宋志傳”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單其名字就充滿了疑問。《南宋志傳》是其前半部,也就是上集,內容從石敬瑭征蜀開始到曹彬平定江南為止,講述的是五代及北宋開國的故事。下集《北宋志傳》,以楊家將祖孫三代的英雄故事為主,從北漢主驅逐忠臣開始,一直到楊宗保平定西夏,講述了發生在太宗、真宗及仁宗三朝的故事。也就是說,《南宋志傳》在前,《北宋志傳》在後,這與歷史上的南北宋之分根本不搭界,為什麼反而叫了南宋、北宋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