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來告訴你,地方官為何不上報,因為你漢家天子實行的嚴刑峻法,一旦地方官轄區出現強盜,倘不能統統抓捕,就處死地方官。所以縱然是盜匪橫行,天下大亂,可是地方官卻不敢上報,上報就是個死。

  “漢家天子,你就等著好了,老子要把你這些事情,統統寫在史書里。”

  司馬遷哭道。

  人際關係才是一切

  兩年以後,害死李陵部卒陳步樂的目的,才開始顯現出來。

  為什麼要等這麼久呢?

  因為要等到一個最合適的人,來發布這條消息。

  這個最合適的人是誰?

  是那個全家都要因此被誅滅的人——是已經死掉的,大將軍衛青的人。

  是太子的人,是皇后衛子夫的人!

  這起陰謀開始的時候,已經是公元前97年,漢武大帝已經60歲了。

  他再一次掀起一場浩大的軍事行動,全面徵召七種賤民和無良少年,發動了一場迎回李陵的戰役。

  李陵,那無畏的戰神。縱然他已經投降匈奴,但漢武大帝仍然渴望得到他。

  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騎兵六萬,步卒七萬,出朔方。

  強弩都尉路博德,率精兵萬人,為李廣利打側翼。

  以游擊將軍韓說,統步兵三萬,出五原。

  以杅(wū)將軍公孫敖,率騎兵一萬,步兵三萬,出雁門。

  總計四路大軍,總計二十一萬人馬。

  可以說是傾巢而出了。

  匈奴人又不傻,才不跟你這麼多的人打。只需要堅壁清野,趕著牛羊向中亞草原移動,就讓你二十一萬漢軍,求戰不得,後退乏力。

  實際情況就是這樣,二十一萬漢軍出關,滿地尋找匈奴人決戰,糧草吃光光也找不到,只好沒精打采地回去了。

  其實,這才是漢國朝臣最擅長玩的,也是所有人擅長的。大兵團作戰,指揮千軍萬馬東奔西走,不圖效果,就這排場也把別人羨慕死了。相比於李陵的軍事天才,漢武帝雖然夠不到邊,但看還是能看懂的。

  所以漢國朝廷,在這次超大規模的兵團作戰無疾而終後,又派了杅將軍公孫敖,深入匈奴腹地,去接李陵回來。

  為什麼指派公孫敖呢?

  人家李陵說回來沒有?你就派人去接?就不怕熱臉貼上冷屁股?

  先說第二個問題,朝中之人,包括漢武帝,內心深處都相信李陵會回來。這是因為,飛將軍李廣,一個兒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殺。另一個兒子則生了李陵。此外,李廣還有個孫女兒,目前在太子劉據的宮中,有寵。漢武帝百年之後,太子臨朝當政,李陵就是皇上的大舅哥了。所以他沒任何理由不回來。

  但正因此,漢武帝才不應該派公孫敖去接李陵。

  想一想,公孫敖是誰的人?

  他是大將軍衛青的人!

  昔年衛青還是平陽公主家裡的馬奴時,皇后陳阿嬌派人綁架衛青,是公孫敖率江湖兄弟,把衛青搶回來的。

  而李敢之所以被霍去病射殺,就是李敢因為父親之死,暴毆了衛青。

  此後若是李陵當權,勢必要報李廣及李敢之仇,試想公孫敖豈會真的接李陵回來?

  但是,朝廷卻不是這麼想的。

  朝廷認為,無論是李廣還是衛青,無論是李敢還是霍去病,無論是李陵還是公孫敖,他們都是朝廷的人。

  朝廷是出於公心。

  公心的意思是說,發布這道命令的人,假裝不知道這些問題的存在。居心險惡的將人際齷齪導入國家軍政之中,並坐觀事情走向敗局。

  是誰在發布命令?

  坐在龍椅上的,是漢武大帝,但替他說話的,卻是金日磾、霍光與上官桀這三個人。年邁的漢武帝,對人際環境變化異常的敏感,只允許這幾個人走近他的身邊。在他那顆充斥著神仙夢幻的腦殼中,依稀只記得公孫敖少年時代的遊俠風采,並渴望著這種風采能夠重現於匈奴大牧場。

  但歷史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

  歷史,是人的歷史。

  人際關係才是一切!

  釋放一條假訊息

  公孫敖抵達匈奴腹心,向散居的老牧民們展開瘋狂攻擊,捕獲了一大群滿臉茫然而驚恐的俘虜。

  然後就對俘虜展開了嚴刑逼供:“說,李陵在哪裡?到底在哪裡兒?你招還是不招?啪啪啪!”

  老牧民被打得慘叫連連:“俺就是牧民,哪知道你問的這些事呀,哎喲喲別打別打,想起來了,你問的是剛剛投降的,姓李的漢人是不是?知道知道,他正在幫助匈奴人訓練士兵呢,俺就知道這麼多,別再打俺了行不?”

  如果來的是李陵的支持者,在獲知這個信息後,是不會罷手的。而是持懷疑態度,繼續追查下去。但公孫敖,拜託,他真的沒有這個動力。對他來說,這個資訊正是他最需要的,他當然是欣喜非常。

  “嗯,李陵這孫子,在天子面前裝得挺像,什麼忠君愛國把戲的。實際情況怎麼樣呢?你們大家全都聽到了吧?

  “回師,向朝廷報告這個重大情報。”

  而此時,李陵正攜帶著匕首,走向一個叫李息的人。

  大漠兒女,敢恨敢愛

  李陵問李息:“你在這裡幹什麼?”

  李息回答:“訓練士兵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