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實際上就是丟出這些人來,讓他們去死。

  這個情報的確定性,是毫無疑問的。大單于當即把這個情報公開,頓時匈奴人士氣大振,向李陵軍發起了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連軸轉進攻,要活活拖死李陵。山谷之中,迴蕩著八萬匈奴人驚天動地的口號:

  “李陵,快投降!韓延年,快投降!”

  聽到匈奴人喊叫自己副隊的名字,李陵知道大勢已去,匈奴人已經掌握了自己這方面的詳細情報。

  這時候他的士兵仍有三千多人,但人人帶傷,最慘的是武器全都打爛了,只能是拆散戰車,人手一根車幅,連同軍中的文士,也隨之參加戰鬥,且戰且走。走至一座山谷處,匈奴人推落滾石,巨大的石塊封死了山谷,將李陵鎖死於山中。

  無法前行半步,黃昏時分,李陵身穿便衣,走進山谷。對隨從喝斥說:“誰也不許跟著我,大丈夫要單槍匹馬,一個人生擒單于。”

  這時候他的腦子已經混亂,內心幾乎是崩潰的。他走了一圈,見無路可出,又絕望地繞回來,說:“敗局已定,此地就是我等埋骨之所。”

  他命令砍倒旌旗,把戰旗連同軍中財物,一併掩埋起來。看著軍士們期待的眼神,他流下了眼淚,說:“十幾支箭,只要十幾支箭,我就能反敗為勝!”

  但是沒有箭了,一支也沒有。

  只剩下最後一條路。

  分散突圍。

  李陵命令,每個士兵背負兩斤乾糧,一塊冰,於午夜時分各自奪路而走。是死是活,賭的就是運氣。再約好逃出去的人會合地點。等到了午夜,李陵和韓延年擊鼓行動,可是奇怪了,那隻鼓無論怎麼敲擊,硬是一聲不響。

  不響就算了。李陵與韓延年,帶了十多名壯士,上馬突圍。

  他們成功地衝出,但匈奴人數千騎兵追殺而來,不久追上,隨即展開激烈的血搏。韓延年並隨行軍士統統戰死,李陵嘆息一聲,說:“我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啊,還有死去的機會嗎?”

  李陵被俘,投降。

  司馬遷受腐刑

  李陵被俘投降,震動了整個朝廷。

  直到這時,朝廷才真切地意識到李陵的軍戰能力,他只訓練了五千普通士兵,而且是第一次上戰場,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絕境下,殺死了十倍於己方人數的匈奴騎兵。大漢帝國何其幸運,竟然有李陵這樣的軍戰人才。

  有了李陵,原本可以實現漢武帝拓邊之夢,逐匈奴於千里之外。

  然而,漢國卻不珍惜這樣的人才,隨隨便便地把李陵拋棄於絕望的死地,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漢武帝最憤怒的是,匈奴人得到了李陵這樣的人才,弄不好就會形勢倒轉,讓漢國從此匍匐於匈奴人的刀口之下。

  朝廷之上,每個人都哭喪著一張臉,全都渴望著李陵戰死的消息。寧肯這樣的人才死掉,也不期望他被匈奴人得到。

  然而,李陵確實是投降了。

  憤怒的漢武帝升殿,他的嘴唇顫動著,不知在說些什麼。站在身邊的霍光和上官桀對視一眼,低聲道:“陛下,李陵派回來送地圖的那個陳步樂,他已經畏罪自殺了。”

  陳步樂有什麼理由自殺呢?

  他根本不在戰場上,沒任何理由為戰場上發生的事情負責。

  他實際上是被殺死的,只為了掩蓋另一條假信息的來源。

  這條假信息,還不到發布的時候。

  所以現場只有巨大的靜默。

  漢武帝的嘴唇顫動,霍光叫道:“那個誰,太史令司馬遷,陛下問你,你和李陵是好朋友,對這件事,你怎麼說?”

  司馬遷站出來:“那啥,陛下,李陵這個人,我太了解他了。他絕非貪生怕死之輩。此番李陵出征,震駭匈奴,殺死了十倍於己方的匈奴騎兵。這是何等的神威。那啥,臣以為,所謂的李陵投降,這消息未必準確,就算是真的,那肯定也是李陵在等待時機,另尋途徑報效天子。”

  漢武帝嘴唇翕動。霍光道:“陛下有旨,來人呀,把司馬遷拖下去,處以腐刑。”

  “不是,”司馬遷急了,拼命地掙扎,“人家也沒說錯什麼,憑什麼閹割我呀?”

  霍光道:“陛下有旨,太史令司馬遷,朝堂之上出言不遜,譏諷李廣利將軍,略施薄懲,以示訓誡。”

  “這都什麼跟什麼呀。”司馬遷火冒三丈,“咱們這不是在說李陵的事兒嗎,怎麼就譏諷李廣利了呢……嗷,嗷嗷嗷,你們真割呀。”

  說話間,司馬遷已經被閹割。當時他悲憤地尖叫起來:“你大爺的,老子正正經經說事,你不由分說就割掉人家卵蛋,咋就這麼不講理呢?

  “你等著,我要寫本《史記》出來,把你們老劉家世世代代的糗事,事無巨細統統抖摟出來。”

  “還有,”司馬遷悲憤地道,“你這漢家天下,真的以為是歌舞昇平、夜不拾遺對不?跟你說,陛下你這是自欺欺人。現在你家漢國,已經是強盜遍地,攻州掠府,這些強盜人數多的有幾千人,人數少的也有幾百人。他們攻陷州郡,奪取庫府兵器,釋放死囚,把郡守都尉捆綁起來肆意污辱。

  “啥玩意兒?你說這是沒影子的事兒,因為地方官沒有上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