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而這一年多以來一直是“曾國藩在前督師,臣在後籌餉,患難與共,休戚相關”。他強調自己到徐州剿捻剛一個多月,“後路糧餉轉運相隔漸遠,每恐呼應不靈,若再逐賊出境,遠駐豫省,軍務大局,未必遂能有濟,而各軍餉需本任公事,必多貽誤。即蒙派員接署督篆,各有責任各有作為,何能與前敵痛癢相連,始終如一?若強爭則徒失和衷,若隱忍則必分畛域。軍需稍有掣肘,斯功效全無,潰敗立見”。
其潛台詞仍是給朝廷施壓,要其按己意任命曾國藩重回兩江,但又句句在理,朝廷不能不認真考慮。
看到李鴻章利弊陳明得如此清晰有理的奏摺,“綱領全在得人”,清廷只能諭令曾國藩回兩江總督本任,李鴻章有步驟地使不久前還稱病陳請開缺的曾國藩名正言順地回任兩江總督。有曾在後方籌餉,李可完全放心。
更重要的是,兩江總督這一重要的職位仍保留在湘、淮手中,雖然曾、李也時有矛盾,但那畢竟只是“自家內部”的矛盾。
從很多事情的處理中可以看出,雖然在有關自己的切身利益時李鴻章更注重維護自己的利益,但在與朝廷爭奪地方利益、與頑固派鬥爭時總能與曾國藩相互配合。
李鴻章晚年,曾國藩逝世已久,李鴻章仍十分敬佩地對人談起曾國藩:“我老師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現在這些大人先生簡直都是秕糠,我一掃而空之。”
曾國藩對於李鴻章,不僅有啟發提攜之功,而且在官場上對李鴻章處處維護,在利益上對李鴻章處處遷就。在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自己打頭陣,讓李鴻章殿後的同時,名利雙收。李鴻章能成為政壇不倒翁,不管是在為人處世的原則,還是在實際的人脈關係上,都與曾國藩給其打下的深厚根基有很大的關係。
2.聯姻,打牢根基的捷徑
通過聯姻,形成龐大的關係網絡,這是擴充實力的重要方法。
李鴻章自然知道婚姻關係的重要性,李鴻章家族的眾多聯姻對象中,既有其賴以發家的淮軍鐵桿哥們,也有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更有富甲一方的殷實大戶。他們之間形成了你家有我,我家有你,代代相因,互相支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
李鴻章起家靠的是淮軍,最相信的當然也是淮軍,在淮軍形成、穩固和發展的過程中,對待其主要力量——原出身皖中團練各將領,李鴻章十分重視通過各種紐帶建立起緊密聯繫,其中婚姻是最重要的紐帶。這種姻親關係加強了李鴻章對淮軍的統治,維繫了淮系集團內部的親和力,同時也是淮軍哥兒們依附李家的一種方式。
以李鴻章家族和張紹棠家庭為例。張紹棠是合肥團練早期首領,後為李鴻章幕府、記名提督。李家與張家世代聯姻,現存的記載可追溯到李鴻章與張紹棠的祖父一輩。李鴻章的祖父與張紹棠的祖母為親兄妹,張紹棠是李鴻章的二從姑表弟,張紹棠娶李鴻章的妹妹玉英為妻,又成為李鴻章的妹夫。
此後,張李兩家親上加親,繼續聯姻。這種繞口的裙帶關係,將他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逐步形成一張休戚與共、俱損俱榮的姻親網絡,這個網絡更加擴大了宗族。
除了在淮軍內部聯姻之外,李鴻章對於有利於淮軍發展的其他勢力也往往以婚姻為紐帶加以籠絡。李鴻章生前共有兩任正室夫人。
1845年,他按照家人安排與周氏聯姻,直至1861年原配周氏去世。之後,李鴻章娶了安徽太湖一個著名書香之家的千金趙小蓮。趙小蓮的祖父是清嘉慶元年(1796)的狀元趙文楷。自趙文楷起,趙氏祖孫四代進士。趙小蓮的父親趙畇與李鴻章同時被派回原籍辦理團練,趙小蓮是趙畇的次女,趙小蓮的身價自然非同一般。
李鴻章對這個繼室格外看重。封建社會原配夫人的地位很高,死後應與丈夫合葬。但最終與李鴻章合葬的,竟是繼室趙小蓮。相傳,趙小蓮有“旺夫運”,從1863年到1892年,她嫁到李家的三十年,恰恰是李鴻章在中國政壇上大紅大紫的三十年:辦洋務,辦海軍,辦學堂,都是在這一時期。
李鴻章兄弟六個,李鴻章排行老二。老大李瀚章,李鴻章之下,有李鶴章、李蘊章、李鳳章、李昭慶。李鴻章發跡之後,首先撈到好處的自然是自己的兄弟們。老四李蘊章因為有眼疾,除了在他大哥的衙門裡短期做過事外,基本上是在安慶全力以赴置辦家業,是安慶城裡的一個大財主。老五李鳳章對政治和軍事沒有興趣,早年曾在曾國藩手下幹過後勤,此後全部精力都放在做買賣上,也是個“悶聲發大財”的人,擁有了大半個蕪湖,在李氏兄弟中算是首富。大哥李瀚章官至兩廣總督,是李鴻章及淮系集團的堅定後援。
李鴻章自己孩子少,其他幾個兄弟孩子卻不少,尤其大哥李瀚章有11個兒子,這就為李鴻章通過聯姻延伸自己實力提供了先決條件。
繼李鴻章與趙家聯姻之後,兩家繼續聯姻:李鶴章三子李經義娶趙畇孫女,李經義之子國筠娶趙畇曾孫女。
聯姻,是李鴻章迅速在地方紮根的重要方法。
同治元年(1862),李鴻章率領新組建的淮軍赴上海鎮壓太平天國。為了儘快打開局面、站穩腳跟,李氏家族以聯姻為手段,加強同當地官員的聯繫。如江蘇巡撫薛煥即是李家主要的聯姻對象——李瀚章長子經畲娶薛煥長女;次子經楚娶薛煥三女;李蘊章四子娶薛煥五女。
其潛台詞仍是給朝廷施壓,要其按己意任命曾國藩重回兩江,但又句句在理,朝廷不能不認真考慮。
看到李鴻章利弊陳明得如此清晰有理的奏摺,“綱領全在得人”,清廷只能諭令曾國藩回兩江總督本任,李鴻章有步驟地使不久前還稱病陳請開缺的曾國藩名正言順地回任兩江總督。有曾在後方籌餉,李可完全放心。
更重要的是,兩江總督這一重要的職位仍保留在湘、淮手中,雖然曾、李也時有矛盾,但那畢竟只是“自家內部”的矛盾。
從很多事情的處理中可以看出,雖然在有關自己的切身利益時李鴻章更注重維護自己的利益,但在與朝廷爭奪地方利益、與頑固派鬥爭時總能與曾國藩相互配合。
李鴻章晚年,曾國藩逝世已久,李鴻章仍十分敬佩地對人談起曾國藩:“我老師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現在這些大人先生簡直都是秕糠,我一掃而空之。”
曾國藩對於李鴻章,不僅有啟發提攜之功,而且在官場上對李鴻章處處維護,在利益上對李鴻章處處遷就。在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自己打頭陣,讓李鴻章殿後的同時,名利雙收。李鴻章能成為政壇不倒翁,不管是在為人處世的原則,還是在實際的人脈關係上,都與曾國藩給其打下的深厚根基有很大的關係。
2.聯姻,打牢根基的捷徑
通過聯姻,形成龐大的關係網絡,這是擴充實力的重要方法。
李鴻章自然知道婚姻關係的重要性,李鴻章家族的眾多聯姻對象中,既有其賴以發家的淮軍鐵桿哥們,也有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更有富甲一方的殷實大戶。他們之間形成了你家有我,我家有你,代代相因,互相支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
李鴻章起家靠的是淮軍,最相信的當然也是淮軍,在淮軍形成、穩固和發展的過程中,對待其主要力量——原出身皖中團練各將領,李鴻章十分重視通過各種紐帶建立起緊密聯繫,其中婚姻是最重要的紐帶。這種姻親關係加強了李鴻章對淮軍的統治,維繫了淮系集團內部的親和力,同時也是淮軍哥兒們依附李家的一種方式。
以李鴻章家族和張紹棠家庭為例。張紹棠是合肥團練早期首領,後為李鴻章幕府、記名提督。李家與張家世代聯姻,現存的記載可追溯到李鴻章與張紹棠的祖父一輩。李鴻章的祖父與張紹棠的祖母為親兄妹,張紹棠是李鴻章的二從姑表弟,張紹棠娶李鴻章的妹妹玉英為妻,又成為李鴻章的妹夫。
此後,張李兩家親上加親,繼續聯姻。這種繞口的裙帶關係,將他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逐步形成一張休戚與共、俱損俱榮的姻親網絡,這個網絡更加擴大了宗族。
除了在淮軍內部聯姻之外,李鴻章對於有利於淮軍發展的其他勢力也往往以婚姻為紐帶加以籠絡。李鴻章生前共有兩任正室夫人。
1845年,他按照家人安排與周氏聯姻,直至1861年原配周氏去世。之後,李鴻章娶了安徽太湖一個著名書香之家的千金趙小蓮。趙小蓮的祖父是清嘉慶元年(1796)的狀元趙文楷。自趙文楷起,趙氏祖孫四代進士。趙小蓮的父親趙畇與李鴻章同時被派回原籍辦理團練,趙小蓮是趙畇的次女,趙小蓮的身價自然非同一般。
李鴻章對這個繼室格外看重。封建社會原配夫人的地位很高,死後應與丈夫合葬。但最終與李鴻章合葬的,竟是繼室趙小蓮。相傳,趙小蓮有“旺夫運”,從1863年到1892年,她嫁到李家的三十年,恰恰是李鴻章在中國政壇上大紅大紫的三十年:辦洋務,辦海軍,辦學堂,都是在這一時期。
李鴻章兄弟六個,李鴻章排行老二。老大李瀚章,李鴻章之下,有李鶴章、李蘊章、李鳳章、李昭慶。李鴻章發跡之後,首先撈到好處的自然是自己的兄弟們。老四李蘊章因為有眼疾,除了在他大哥的衙門裡短期做過事外,基本上是在安慶全力以赴置辦家業,是安慶城裡的一個大財主。老五李鳳章對政治和軍事沒有興趣,早年曾在曾國藩手下幹過後勤,此後全部精力都放在做買賣上,也是個“悶聲發大財”的人,擁有了大半個蕪湖,在李氏兄弟中算是首富。大哥李瀚章官至兩廣總督,是李鴻章及淮系集團的堅定後援。
李鴻章自己孩子少,其他幾個兄弟孩子卻不少,尤其大哥李瀚章有11個兒子,這就為李鴻章通過聯姻延伸自己實力提供了先決條件。
繼李鴻章與趙家聯姻之後,兩家繼續聯姻:李鶴章三子李經義娶趙畇孫女,李經義之子國筠娶趙畇曾孫女。
聯姻,是李鴻章迅速在地方紮根的重要方法。
同治元年(1862),李鴻章率領新組建的淮軍赴上海鎮壓太平天國。為了儘快打開局面、站穩腳跟,李氏家族以聯姻為手段,加強同當地官員的聯繫。如江蘇巡撫薛煥即是李家主要的聯姻對象——李瀚章長子經畲娶薛煥長女;次子經楚娶薛煥三女;李蘊章四子娶薛煥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