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鄂州解圍了,忽必烈拔寨北去,同時也命令正在潭州作戰的兀良合台渡江北歸。兀良合台接到命令後,遂引兵北上,以浮橋渡江。豈料議和在先的賈似道突然派出水師,以大船撞斷浮橋,把來不及渡江的蒙軍殿後部隊數百人殺個精光。
蒙古所發動的這次大規模進攻,因為蒙哥大汗之死而宣告結束,南宋又一次逃過一劫。若要說抗戰第一功,那當然要數釣魚城的將士,因為蒙哥大汗便是命喪於此。
可是干苦力活的,不如會吹噓的。
在戰場上畏畏縮縮,甚至私自與蒙古議和的賈似道,居然成了保家衛國的英雄。
因為他會吹。
明明是蒙古人自行撤鄂、潭之圍而去,賈似道卻吹噓為宋軍大捷,江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福。看來會打仗還不如會耍嘴皮子,粉飾詞藻。皇帝宋理宗覽表後大喜,還當賈似道有再造宋室之功呢,又是進封少師,又是封衛國公。賈似道還朝時,皇帝還令文武百官在京城郊外迎接,儼然英雄凱旋。
可笑又可悲,可嘆又可恨。
宋理宗未即位時,其老師鄭清之用兩個字來形容他:不凡。
現在我們可以送他兩個字:平庸。
在宋朝三百年歷史里,權臣用事最嚴重的,便是在宋理宗一朝。前有史彌遠,後有賈似道,搞得朝廷一片烏煙瘴氣,這也預示著南宋國祚已經不長了。
四九 權臣誤國:千古罪人賈似道
南宋亡國,與賈似道有直接關係。
說起來,賈似道也是將門之後。他的父親賈涉曾經擔任淮東制置使,是忠義軍將領李全的直接上司。父親死時,賈似道只有十一歲,沒有老爹的約束,他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喜歡遊樂賭博,儼然就是個紈絝子弟的形象。宋朝有個制度叫“恩蔭”,就是老子有功,朝廷會照顧其後人。靠著老子積下的德,賈似道長大後當了個嘉興司倉,也就是屁大的官。
後來,賈似道的姐姐入宮,深得宋理宗寵幸,被封為貴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賈似道靠著貴妃姐姐,開始平步青雲,被升遷為太宰丞、軍器監。升了官後,他照舊過著浪蕩的生活,白天泡妓,晚上常常與一幫人在西湖邊飲酒作樂。
有一晚,宋理宗登高樓遠望西湖邊上燈火通明,就對左右說:“這肯定是賈似道。”第二天派人去一查,果不其然就是他。皇帝覺得這個小舅子也太折騰了,就令京尹史岩之去教訓教訓賈似道。史岩之估計也是想巴結賈貴妃,便扯淡道:“賈似道雖有少年習氣,然其才可大用也。”皇帝被他這一忽悠,還真以為小舅子有經天緯地之才。從此,賈似道官運亨通。
賈似道先當了澧州知州,後任湖廣統領,三十歲那年當上戶部侍郎。令人奇怪的是,沒聽說過賈似道幹過什麼事,但升遷的速度卻一點也沒減緩。在名將孟珙死後,賈似道這個從來沒上過戰場的人,竟接替了孟珙京湖制置使的位置。皇帝老覺得他是奇才,你有什麼辦法。不久後,賈似道又兼任淮西安撫使。寶祐四年,他成為參知政事,一年後加知樞密院事,後來又任兩淮宣撫使。
十幾年之內,賈似道一躍成為南宋軍政界的巨頭。除有皇帝姐夫、貴妃姐姐的力挺之外,他還趕上了一個好時光。這十幾年裡,蒙古內部爭權奪利,沒有大規模南侵,這讓賈似道這個軍事外行得以渾水摸魚、濫竽充數。
該來的終究會來。
蒙哥大舉入蜀,忽必烈南下鄂州,被皇帝視為奇才的賈似道總該表現表現吧。賈似道那點三腳貓的功夫,到了鄂州時畏首畏尾,甚至連邊將對他都不無冷嘲熱諷。可是就在這時,皇帝為了鼓舞賈似道,竟然把右丞相一職塞給他。也算賈丞相運氣不錯,趕上蒙哥去世,忽必烈北返,竟然撒了個彌天大謊,謊報大捷,對私下與忽必烈議和卻掩而不談。皇帝深信不疑,還暗自得意自己慧眼識才哩,下詔褒獎,封賞甚厚。
卻說忽必烈北返後,被擁立為蒙古大汗。不久便派使臣郝經抵宋,打算履行與賈似道達成的和議。這時賈似道正雇用一幫門客文人,撰寫一部《福華編》,為賈似道救援鄂州、再造宋室歌功頌德。當他聽說蒙古使者前來,惶恐不安,擔心私下談和之事敗露,遂命令兩淮制置使李庭芝在半途攔截郝經,把他扣押在兵營。
郝經莫名其妙失蹤,令忽必烈十分生氣。可是蒙古陷入內戰,忽必烈無暇南顧。原來忽必烈被推為大汗後,阿里不哥自立門戶,自立為帝,蒙古內戰遂不可避免。這場戰爭前後五年,最後以忽必烈的勝利而告終。
在蒙古內戰期間,還發生南宋將領劉整投降蒙古的事件。
劉整的投降,完全是被賈似道所逼。原來賈似道自鄂州之戰後,靠著他忽悠吹牛的本領,已成為朝廷第一權臣。可說實話,他那三腳貓的功夫,皇帝不知道,邊將們豈能不知呢?有些將領當然懂得見風使舵,比如呂文德,甘心淪為賈似道的鷹犬。有些將領則對賈丞相嗤之以鼻。
賈似道決心對軍隊進行大清洗以鞏固自己權勢,便發明了一個“打算法”,追究將領在戰爭期間擅自支取官物、侵用官款的罪行,大將趙葵等人被清掃出門。另外高達、曹世雄等人曾經對賈丞相的軍事水平冷嘲熱諷,這下遭到報復,高達被罷官,曹世雄被逼死。
蒙古所發動的這次大規模進攻,因為蒙哥大汗之死而宣告結束,南宋又一次逃過一劫。若要說抗戰第一功,那當然要數釣魚城的將士,因為蒙哥大汗便是命喪於此。
可是干苦力活的,不如會吹噓的。
在戰場上畏畏縮縮,甚至私自與蒙古議和的賈似道,居然成了保家衛國的英雄。
因為他會吹。
明明是蒙古人自行撤鄂、潭之圍而去,賈似道卻吹噓為宋軍大捷,江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福。看來會打仗還不如會耍嘴皮子,粉飾詞藻。皇帝宋理宗覽表後大喜,還當賈似道有再造宋室之功呢,又是進封少師,又是封衛國公。賈似道還朝時,皇帝還令文武百官在京城郊外迎接,儼然英雄凱旋。
可笑又可悲,可嘆又可恨。
宋理宗未即位時,其老師鄭清之用兩個字來形容他:不凡。
現在我們可以送他兩個字:平庸。
在宋朝三百年歷史里,權臣用事最嚴重的,便是在宋理宗一朝。前有史彌遠,後有賈似道,搞得朝廷一片烏煙瘴氣,這也預示著南宋國祚已經不長了。
四九 權臣誤國:千古罪人賈似道
南宋亡國,與賈似道有直接關係。
說起來,賈似道也是將門之後。他的父親賈涉曾經擔任淮東制置使,是忠義軍將領李全的直接上司。父親死時,賈似道只有十一歲,沒有老爹的約束,他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喜歡遊樂賭博,儼然就是個紈絝子弟的形象。宋朝有個制度叫“恩蔭”,就是老子有功,朝廷會照顧其後人。靠著老子積下的德,賈似道長大後當了個嘉興司倉,也就是屁大的官。
後來,賈似道的姐姐入宮,深得宋理宗寵幸,被封為貴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賈似道靠著貴妃姐姐,開始平步青雲,被升遷為太宰丞、軍器監。升了官後,他照舊過著浪蕩的生活,白天泡妓,晚上常常與一幫人在西湖邊飲酒作樂。
有一晚,宋理宗登高樓遠望西湖邊上燈火通明,就對左右說:“這肯定是賈似道。”第二天派人去一查,果不其然就是他。皇帝覺得這個小舅子也太折騰了,就令京尹史岩之去教訓教訓賈似道。史岩之估計也是想巴結賈貴妃,便扯淡道:“賈似道雖有少年習氣,然其才可大用也。”皇帝被他這一忽悠,還真以為小舅子有經天緯地之才。從此,賈似道官運亨通。
賈似道先當了澧州知州,後任湖廣統領,三十歲那年當上戶部侍郎。令人奇怪的是,沒聽說過賈似道幹過什麼事,但升遷的速度卻一點也沒減緩。在名將孟珙死後,賈似道這個從來沒上過戰場的人,竟接替了孟珙京湖制置使的位置。皇帝老覺得他是奇才,你有什麼辦法。不久後,賈似道又兼任淮西安撫使。寶祐四年,他成為參知政事,一年後加知樞密院事,後來又任兩淮宣撫使。
十幾年之內,賈似道一躍成為南宋軍政界的巨頭。除有皇帝姐夫、貴妃姐姐的力挺之外,他還趕上了一個好時光。這十幾年裡,蒙古內部爭權奪利,沒有大規模南侵,這讓賈似道這個軍事外行得以渾水摸魚、濫竽充數。
該來的終究會來。
蒙哥大舉入蜀,忽必烈南下鄂州,被皇帝視為奇才的賈似道總該表現表現吧。賈似道那點三腳貓的功夫,到了鄂州時畏首畏尾,甚至連邊將對他都不無冷嘲熱諷。可是就在這時,皇帝為了鼓舞賈似道,竟然把右丞相一職塞給他。也算賈丞相運氣不錯,趕上蒙哥去世,忽必烈北返,竟然撒了個彌天大謊,謊報大捷,對私下與忽必烈議和卻掩而不談。皇帝深信不疑,還暗自得意自己慧眼識才哩,下詔褒獎,封賞甚厚。
卻說忽必烈北返後,被擁立為蒙古大汗。不久便派使臣郝經抵宋,打算履行與賈似道達成的和議。這時賈似道正雇用一幫門客文人,撰寫一部《福華編》,為賈似道救援鄂州、再造宋室歌功頌德。當他聽說蒙古使者前來,惶恐不安,擔心私下談和之事敗露,遂命令兩淮制置使李庭芝在半途攔截郝經,把他扣押在兵營。
郝經莫名其妙失蹤,令忽必烈十分生氣。可是蒙古陷入內戰,忽必烈無暇南顧。原來忽必烈被推為大汗後,阿里不哥自立門戶,自立為帝,蒙古內戰遂不可避免。這場戰爭前後五年,最後以忽必烈的勝利而告終。
在蒙古內戰期間,還發生南宋將領劉整投降蒙古的事件。
劉整的投降,完全是被賈似道所逼。原來賈似道自鄂州之戰後,靠著他忽悠吹牛的本領,已成為朝廷第一權臣。可說實話,他那三腳貓的功夫,皇帝不知道,邊將們豈能不知呢?有些將領當然懂得見風使舵,比如呂文德,甘心淪為賈似道的鷹犬。有些將領則對賈丞相嗤之以鼻。
賈似道決心對軍隊進行大清洗以鞏固自己權勢,便發明了一個“打算法”,追究將領在戰爭期間擅自支取官物、侵用官款的罪行,大將趙葵等人被清掃出門。另外高達、曹世雄等人曾經對賈丞相的軍事水平冷嘲熱諷,這下遭到報復,高達被罷官,曹世雄被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