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對於趙竑這個人,史彌遠既不熟悉,也不知其底細。正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史彌遠打探到趙竑喜歡彈琴,便想出了一個主意。他花大銀子買了一個善於彈琴的美女,獻給趙竑。這個女子知書達理,且聰穎過人,很快便得到趙竑的寵愛。可趙竑哪裡知道,該女子其實是史彌遠安插在其身邊的眼線。
相處時間既久,趙竑對美女愈加信任,常向她傾訴心聲。這位皇帝的接班人顯然沒有意識到,作為權力核心之人,談情說愛乃是奢望,他無條件地對寵愛的女人推心置腹,卻被這個女人出賣了。
作為趙宋宗室,趙竑對史彌遠獨攬大權、專橫獨斷耿耿於懷。有一回,他心血來潮,指著牆上一幅地圖上所標的瓊厓,對心愛的女人說:“他日我若得志,置史彌遠於此。”更有甚者,他還給史彌遠起了一個綽號,叫“新恩”,“新”指的是新州,“恩”指的是南恩州,這兩個州都是當時放逐大臣的流放地。言下之意,待趙竑當上皇帝後,他就要把史彌遠踢出朝廷,流放到南方去。
這些話很快便通過美女間諜傳到史彌遠耳中,史彌遠聽後不禁毛骨悚然。怎麼辦呢?首先他想到討好趙竑,改善關係,博取他的好感。於是他收羅了一些奇珍異寶,送給趙竑。偏偏趙竑不領情,這位溫室中長大的皇子顯然缺乏圓滑的政治手腕,喜怒形於色,好惡分明。他假裝喝醉酒,把史彌遠送來的奇珍異寶打碎在地,用這種直接的方式拒絕了宰相的討好。此舉固然快意,但趙竑卻低估了政治鬥爭的複雜,低估了史彌遠玩弄權術的本領。
史彌遠冷笑了:就憑你小子能扳倒我嗎?鹿死誰手還沒定論呢。
從那天始,史彌遠把趙竑當作一號敵人,他必須阻止趙竑登上皇帝的寶座。
趙竑是皇位繼承人,想要整垮他,就必須抬出另一個繼承人人選。史彌遠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被立為沂王的趙昀。
如何推趙昀上位呢?史彌遠苦苦思索。
這時,一個機會出現了,皇帝要給沂王趙昀找一位老師,史彌遠眉頭一皺,計上心頭。史彌遠與國子學錄鄭清之的關係不錯,他便找鄭清之密談:“皇子(趙竑)不能擔當重任,我聽說沂王(趙昀)十分賢明,現在正要挑選一名講官,你去好好訓導他吧。”這個意思說得相當明白,就是想讓趙昀取代趙竑,讓鄭清之去沂王府當內應與參謀。
你想想,鄭清之本是個學者,突然捲入政治鬥爭的旋渦中,他有幾分害怕。史彌遠把話說明白了:“事成之後,我史彌遠的位置就是您的。不過您要記得,今天在這裡所說的話,出於我之口,入於君之耳,若是有一語泄漏,那麼我與您都要被族誅了。”聽到這裡,鄭清之心頭一顫,連聲道:“不敢不敢。”就這樣,史彌遠以利誘加威脅的手段,把鄭清之拉入到這場政治陰謀中。
在史彌遠的推薦下,鄭清之順利進了沂王府,當了趙昀的老師。史彌遠知道,要扶趙昀上位,硬體上得達到要求才行。什麼硬體呢?必須要能寫好文章,還得要有一手好書法。宋代極其推崇文化,歷代宋帝都有非常高的文化修養,甚至還出現宋徽宗這樣在中國藝術史上留名的大家。趙昀本非宋寧宗的親生子,倘若才藝不過關,要當上皇帝那絕對不可能。
在鄭清之的悉心教導下,趙昀的文章、書法都有長足進步,連史彌遠都讚不絕口。但史彌遠還不放心,又問鄭清之,趙昀之賢明究竟到什麼程度。鄭清之這樣回答:“其賢明之處,我不能一一列舉,然而可以一言斷之:不凡。”趙昀乃是非凡之人,聽到這裡,史彌遠不禁捋須點頭,臉上流露出得意神情。只要趙昀不凡,那麼便有機會取代趙竑。
轉眼間已是嘉定十七年(1224),宋寧宗終於聽到死神的召喚。
宋寧宗病危之際,史彌遠加緊廢立步伐。
要立趙昀,首先還得趙昀自己願意才行。史彌遠令鄭清之把廢立計劃告訴趙昀,明白地告訴他,要廢掉趙竑,立他為皇帝。趙昀聽完後,默不作聲,鄭清之急了,一而再地催促。可是趙昀仍然一言不發。要知道皇帝的位置固然很有誘惑力,可是搞不好,皇帝沒當上還得掉腦袋。趙昀一聲不吭,老師鄭清之幾乎要哀求他了:“您不答一語,清之將如何向丞相復命?”此時趙昀冒出一句沒頭沒腦的話:“紹興老母尚在。”
鄭清之沒辦法,只得把趙昀的這句回答告知史彌遠。史彌遠聽罷卻暗暗稱奇,心想此人確有不凡之處。為什麼這樣說呢?趙昀對當皇帝一事,既沒有表示贊同,也沒有表示反對,這十分明智。倘若贊同了,政變失敗不免人頭落地;倘若反對,史彌遠說不定要除之滅口。乾脆不吭聲,這叫進可攻,退可守。
對史彌遠來說,趙昀不反對就夠了。
閏八月初三,宋寧宗去世。
史彌遠開始行動了。
此時楊皇后的態度至關重要,史彌遠早有準備,收買了楊皇后的侄子楊石、楊谷。楊石、楊谷遂入宮稟告皇后,請求廢掉趙竑、改立趙昀。楊皇后聽了不禁愕然道:“皇子趙竑乃先帝所立,豈敢擅變?”堅決不答應。楊石、楊谷只得悻悻而退,回稟史彌遠去了。這天晚上,對史彌遠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一夜,他必須盡全力賭上一把。他令楊石、楊谷再入宮固請廢立之事,一夜之間往返七次。在史彌遠的堅持下,楊皇后最終被迫做出讓步,答應立趙昀為皇帝。
相處時間既久,趙竑對美女愈加信任,常向她傾訴心聲。這位皇帝的接班人顯然沒有意識到,作為權力核心之人,談情說愛乃是奢望,他無條件地對寵愛的女人推心置腹,卻被這個女人出賣了。
作為趙宋宗室,趙竑對史彌遠獨攬大權、專橫獨斷耿耿於懷。有一回,他心血來潮,指著牆上一幅地圖上所標的瓊厓,對心愛的女人說:“他日我若得志,置史彌遠於此。”更有甚者,他還給史彌遠起了一個綽號,叫“新恩”,“新”指的是新州,“恩”指的是南恩州,這兩個州都是當時放逐大臣的流放地。言下之意,待趙竑當上皇帝後,他就要把史彌遠踢出朝廷,流放到南方去。
這些話很快便通過美女間諜傳到史彌遠耳中,史彌遠聽後不禁毛骨悚然。怎麼辦呢?首先他想到討好趙竑,改善關係,博取他的好感。於是他收羅了一些奇珍異寶,送給趙竑。偏偏趙竑不領情,這位溫室中長大的皇子顯然缺乏圓滑的政治手腕,喜怒形於色,好惡分明。他假裝喝醉酒,把史彌遠送來的奇珍異寶打碎在地,用這種直接的方式拒絕了宰相的討好。此舉固然快意,但趙竑卻低估了政治鬥爭的複雜,低估了史彌遠玩弄權術的本領。
史彌遠冷笑了:就憑你小子能扳倒我嗎?鹿死誰手還沒定論呢。
從那天始,史彌遠把趙竑當作一號敵人,他必須阻止趙竑登上皇帝的寶座。
趙竑是皇位繼承人,想要整垮他,就必須抬出另一個繼承人人選。史彌遠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被立為沂王的趙昀。
如何推趙昀上位呢?史彌遠苦苦思索。
這時,一個機會出現了,皇帝要給沂王趙昀找一位老師,史彌遠眉頭一皺,計上心頭。史彌遠與國子學錄鄭清之的關係不錯,他便找鄭清之密談:“皇子(趙竑)不能擔當重任,我聽說沂王(趙昀)十分賢明,現在正要挑選一名講官,你去好好訓導他吧。”這個意思說得相當明白,就是想讓趙昀取代趙竑,讓鄭清之去沂王府當內應與參謀。
你想想,鄭清之本是個學者,突然捲入政治鬥爭的旋渦中,他有幾分害怕。史彌遠把話說明白了:“事成之後,我史彌遠的位置就是您的。不過您要記得,今天在這裡所說的話,出於我之口,入於君之耳,若是有一語泄漏,那麼我與您都要被族誅了。”聽到這裡,鄭清之心頭一顫,連聲道:“不敢不敢。”就這樣,史彌遠以利誘加威脅的手段,把鄭清之拉入到這場政治陰謀中。
在史彌遠的推薦下,鄭清之順利進了沂王府,當了趙昀的老師。史彌遠知道,要扶趙昀上位,硬體上得達到要求才行。什麼硬體呢?必須要能寫好文章,還得要有一手好書法。宋代極其推崇文化,歷代宋帝都有非常高的文化修養,甚至還出現宋徽宗這樣在中國藝術史上留名的大家。趙昀本非宋寧宗的親生子,倘若才藝不過關,要當上皇帝那絕對不可能。
在鄭清之的悉心教導下,趙昀的文章、書法都有長足進步,連史彌遠都讚不絕口。但史彌遠還不放心,又問鄭清之,趙昀之賢明究竟到什麼程度。鄭清之這樣回答:“其賢明之處,我不能一一列舉,然而可以一言斷之:不凡。”趙昀乃是非凡之人,聽到這裡,史彌遠不禁捋須點頭,臉上流露出得意神情。只要趙昀不凡,那麼便有機會取代趙竑。
轉眼間已是嘉定十七年(1224),宋寧宗終於聽到死神的召喚。
宋寧宗病危之際,史彌遠加緊廢立步伐。
要立趙昀,首先還得趙昀自己願意才行。史彌遠令鄭清之把廢立計劃告訴趙昀,明白地告訴他,要廢掉趙竑,立他為皇帝。趙昀聽完後,默不作聲,鄭清之急了,一而再地催促。可是趙昀仍然一言不發。要知道皇帝的位置固然很有誘惑力,可是搞不好,皇帝沒當上還得掉腦袋。趙昀一聲不吭,老師鄭清之幾乎要哀求他了:“您不答一語,清之將如何向丞相復命?”此時趙昀冒出一句沒頭沒腦的話:“紹興老母尚在。”
鄭清之沒辦法,只得把趙昀的這句回答告知史彌遠。史彌遠聽罷卻暗暗稱奇,心想此人確有不凡之處。為什麼這樣說呢?趙昀對當皇帝一事,既沒有表示贊同,也沒有表示反對,這十分明智。倘若贊同了,政變失敗不免人頭落地;倘若反對,史彌遠說不定要除之滅口。乾脆不吭聲,這叫進可攻,退可守。
對史彌遠來說,趙昀不反對就夠了。
閏八月初三,宋寧宗去世。
史彌遠開始行動了。
此時楊皇后的態度至關重要,史彌遠早有準備,收買了楊皇后的侄子楊石、楊谷。楊石、楊谷遂入宮稟告皇后,請求廢掉趙竑、改立趙昀。楊皇后聽了不禁愕然道:“皇子趙竑乃先帝所立,豈敢擅變?”堅決不答應。楊石、楊谷只得悻悻而退,回稟史彌遠去了。這天晚上,對史彌遠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一夜,他必須盡全力賭上一把。他令楊石、楊谷再入宮固請廢立之事,一夜之間往返七次。在史彌遠的堅持下,楊皇后最終被迫做出讓步,答應立趙昀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