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檜命中丞何鑄、大理卿周三畏審訊岳飛。岳飛裂衣示背,只見他背上刻著“精忠報國”四字,何、周二人亦不禁肅然起敬。這本就是秦檜設計的冤案,審來審去,哪裡有謀反的罪證。何鑄不由得向秦檜求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秦檜哪裡肯從,遂把此案交由曾誣陷岳飛的万俟卨審理。

  万俟卨的誣告本領著實不小,又杜撰一些無中生有的事以陷害岳飛。秦檜一黨要把謊言說到底,一口咬定岳雲曾給張憲寫信,籌劃讓岳飛重掌兵權。可是根本就沒有這麼封信,万俟卨卻堅持說是岳雲把信給燒掉了。總之,為了幹掉岳飛,這幫人不惜顛倒竄改事實,附會成獄。

  大理卿薛仁輔、寺丞李若朴、何彥猷等都為岳飛鳴屈。韓世忠也向秦檜討要說法,秦檜答說:“岳飛子岳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莫須有。”什麼叫“莫須有”呢?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是“或許有”,有的認為是“不須有”,有的認為“沒必要有”。總之,意思就是說,不管有沒有證據,都要治岳飛的罪。韓世忠憤然道:“‘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韓世忠不僅對秦檜陷害岳飛深感不平,還極力反對與金議和。他上書皇帝,批評秦檜誤國。秦檜惱羞成怒,指使言官彈劾韓世忠。對於秦檜的惡毒手段,韓世忠是知道的,而且此時樞密院已被張俊所操縱,自己若不急流勇退,只怕也要被陷害了。於是韓世忠上書請求辭去樞密使一職,從此杜門謝客,不問政事。

  該年年底,秦檜、張俊、万俟卨等人炮製出一份罪狀書,羅列的岳飛罪狀讓人莫名其妙。比如他們捏造說,岳飛被授予節度使時,曾說自己當節度使的年齡與當年宋太祖一樣,暗示有當皇帝的野心。反正一句話,罪名不重要,秦檜就是要置岳飛於死地。最後,宋高宗下詔,賜死岳飛,張憲、岳雲則斬首。

  一代名將岳飛就這樣死於奸臣之手。

  在岳飛之死中,宋高宗扮演什麼角色呢?

  在秦檜陷害岳飛之初,宋高宗曾指示不要把事件擴大化。然而秦檜矯詔抓捕岳飛,皇帝卻默認了。不要說別人,就是皇帝也不相信岳飛真的有什麼謀反之事。那麼宋高宗最後為什麼決定要殺岳飛呢?這裡就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即與金人的和談。在岳飛被害前,宋與金的和談基本完成,這是宋高宗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結果。那麼,既然和談即將大功告成,為什麼還要殺岳飛呢?因為岳飛已經是抗金運動的一面旗幟,當時中原許多抗金義軍,都打著“岳家軍”的旗號,如果岳飛不死,即便他沒有兵權,他的影響力還在,仍然是中原那些數不清的“岳家軍”的精神領袖。這不僅會成為宋、金兩國停兵休戰的障礙,而且對皇帝的統治也是一大威脅。正因為如此,宋高宗最後與秦檜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共同成為殺害忠良的兇手。

  在岳飛被賜死的同時,南宋與金國達成不平等之和約。

  根據和約,宋向金稱臣,金主冊封宋主為皇帝;宋每年貢金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每年金主生辰,宋應遣使致賀;金歸還徽宗皇帝的靈柩及高宗生母;宋金兩國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國界;宋割唐、鄧兩州以及陝西商秦之半給金國。

  可以說,這份和約就是喪權辱國的條約。

  近來,史學圈裡頗有為秦檜翻案之風,認為他對實現宋金之和平有貢獻。這著實是危險的論調。這不是真正的和平,而只是屈尊投降。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宋高宗一直以來想與金國議和卻屢屢被拒絕呢?因為當時南宋毫無反抗之力,任人宰割,金人取宋土易如反掌。而兀朮本是堅決主戰者,在紹興十一年不得不接受議和,實則金國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打垮南宋了。南宋有機會收復失地,最終卻以屈辱議和收場,試問秦檜何功之有?這根本不是和平,而是投降。試看看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他們根本沒有盼頭,因為他們早被宋高宗、秦檜之流拋棄了。這豈是真正的和平?

  三九 風雲再起:書生亦能建奇功

  怯懦的朝廷以犧牲岳飛與國家尊嚴及利益的雙重代價,換來了二十年的所謂“和平”。宋高宗終於可以高枕無憂,過足皇帝癮;而秦檜仍然干他陷害忠良的勾當,足足當權十五年。屈辱來換取安定,本是短視的行為,自然無法消弭野心家的勃勃雄心。二十年後,金國單方面撕毀和約,捲土重來,晚年的宋高宗終於還是蒙羞了。

  與南宋議和後不久,金國權臣兀朮去世,金熙宗變得荒淫嗜殺,最終被完顏亮發動政變殺死。完顏亮當上金國皇帝後,對內殘酷鎮壓異己,對外則奉行擴張政策。

  紹興三十一年(1161),在經過多年的準備後,金帝完顏亮大舉南侵,動用的兵力多達六十萬人,幾乎是舉國之兵。金兵在漫長的邊界線上,東起淮東,西至陝西,千里戰線上同時發起進攻,聲勢之浩大,為宋金戰爭以來所未有。

  南宋帝國偏安一隅,秦檜當權了十五年,把國防都荒廢了,對金國入侵又備戰不足,一開戰便連連失利。金兵分四路出擊,其中三路從陸上出擊,一路則由海道進擊。宋軍的部署如下:西部防區由吳璘負責,中部防區由成閔負責,東部戰區由劉錡負責,海防則交給了李寶。自宋金議和、岳飛被殺,已經過去了二十年,這二十年裡,南宋許多名將陸續謝世,朝廷又荒於戰備,軍隊的戰鬥力已大不如從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