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2) 劉璋出降
劉璋得到消息,急忙派劉、冷苞、張任、鄧賢等迎擊,結果連連失敗,不得已退守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劉璋又派李嚴總督綿竹諸軍,準備反擊,不料李嚴倒戈投降了劉備。到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軍隊勢力加強,於是分兵攻占附近各縣,最後劉備把劉璋包圍在雒城(今四川廣漢西北)。與此同時,劉備命留守荊州的諸葛亮火速領兵西上。諸葛亮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己立即與張飛、趙雲帶領軍隊入蜀。一路上,諸葛亮偕同張飛和趙雲攻下巴東、江州、江陽(今四川瀘州)、犍為(今四川彭山西)、巴西(今四川閬中)、德陽(今四川遂寧東南)。五月,劉備攻占雒城,劉璋逃到成都。劉備乘勝追擊,在成都與諸葛亮的軍隊會師。當時成都城內有三萬精兵和可供一年的糧食布匹,不少人還想依靠僅有的物資固守成都。但劉璋見大勢已去,已無心抵抗,便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餘年,對老百姓無恩無德,讓他們四處奔波,連著打了三年仗了。我怎能忍心再讓他們為我受苦呢?”於是在這年六月出城投降。劉備終於得到了益州。在此之前,馬超前來投奔,劉備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說:“這一次一定可以取得益州。”
在慶祝勝利的酒宴上,劉備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對龐統說:“今天的宴會,可真是快樂呀!”龐統卻直言不諱地說:“征伐別人的國家還認為是快樂的事情,這不是仁者的軍隊呀。”劉備聽後大怒,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龐統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另外,奪取益州,也只是統一大業的第一步,不可盲目樂觀,今後的歷程可能更艱難。
占領益州後,劉備自稱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依靠法正、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等文臣武將,收攏了董和、黃權、李嚴等一部分劉璋舊部。從此劉備外出征戰,諸葛亮就鎮守成都,相得益彰。
劉備占領益州後,吸取了劉璋不得人心的教訓,一開始就注意搞好與當地豪紳以及劉璋舊部的關係,只要不公開反對他,劉備就加以籠絡和任用。黃權曾經全力反對劉璋的妥協政策,不同意迎劉備入蜀,劉備入益州後,黃權還在閉城固守,直到劉璋歸降後,黃權才投降劉備。對此,劉備不計前嫌,加以任用。這樣一來,劉備較好地調和了主客之間的矛盾,使他在益州的統治得到了初步的穩定。
劉備剛進入成都時,有人主張將成都內外的土地房屋分賜給諸將,趙雲則提出反對意見,說:“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千萬不可追求享樂。益州百姓遭受了戰爭之苦,應該把土地房屋歸還給他們,使他們安居樂業,我們也可以從他們那兒徵調賦稅徭役,滿足財政軍事的需求。”劉備從統治者的長遠利益考慮,很快地採納了趙雲的意見。另外,攻破成都之時,兵士將財寶錢物搶奪一空,軍用不足,劉備很擔憂。有個叫劉巴的對劉備說:“這並不難,您只要鑄造錢幣,抑制物價上漲,開設官市,就可以了”。劉備照他說的去做,財政狀況果然有了好轉。
讓成都 年畫
劉璋統治益州時,由於地方豪強和官僚們專橫跋扈,侵擾百姓,掠奪財物,不僅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而且統治階級內部也因為分贓不勻而矛盾重重。諸葛亮進入益州後,採取了“先理強,後理弱”的政策,來改變當時那種混亂的現狀。“理強”即是限制、打擊專橫跋扈的豪強官僚,“理弱”即是扶植農民生產。
在劉備的支持下,諸葛亮厲行法治,對一些為非作歹以及敵視劉備集團的豪族官僚進行了嚴厲的打擊。有些人也因此攻擊諸葛亮使用刑法太過於嚴厲,恐怕益州百姓會產生不滿以至起來反抗。法正也勸諸葛亮說:“我們剛占據益州,還沒有為地方上做什麼好事,就使用權威,按主、客關係論,我們也應該多行點恩德,把刑罰、禁令放得稍寬一些,以示安慰”。諸葛亮回信說:“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
為了有效地實行治理,諸葛亮制定和頒布了一些法令、條例,由於諸葛亮賞罰嚴明,劉備集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許多, 統治秩序也進一步得到穩定。
7.荊州得失
(1) 劉備借荊州
赤壁大戰後,荊州七郡(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實際上被劉備、孫權、曹操三家分別占領。曹操雖然戰敗被迫撤出江陵,但還占據著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立為襄陽郡。孫權占據的是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劉備則占據著荊州南陽郡。
赤壁之戰後,雖然曹操暫時停止南下的軍事行動,但是他與孫權之間的力量對比,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無論是從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北方的實力都遠超過江東。劉備這時也逐漸在荊州站穩腳跟,他先後取得長江以南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劉備勢力在荊州的發展,成為孫權西進的障礙。面對來自這兩方面的威脅,採用什麼樣的對策是孫權首先考慮的問題。恰巧劉備親自到江東拜訪孫權,要求把江東占據的荊州土地劃歸他來管轄。於是,在如何處理荊州的問題上,江東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周瑜反對把荊州借給劉備,主張用美人計把劉備軟禁在江東。將軍呂范也勸孫權把劉備扣押不放。一場孫、劉兩家之間的火併迫在眉睫。只有魯肅對因土地問題而破壞聯盟持不同意見。他認為,曹操的勢力仍然很強大,是江東的主要敵人。借給劉備土地,等於給曹操樹立一個對手,為東吳增加一個盟友,可以分散、轉移曹操對江東的兵力,避免被曹操各個擊破。孫權並不情願借給劉備土地,然而魯肅透徹的分析說服了他。孫權認識到當務之急是鞏固與劉備的聯盟,也意識到採取極端手段對待劉備並不能達到目的。於是他答應將長江以南的南郡土地借給劉備。孫權借地給劉備的事情傳到曹操那裡,當時曹操正在寫文章,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以至筆都掉到地上去了。
劉璋得到消息,急忙派劉、冷苞、張任、鄧賢等迎擊,結果連連失敗,不得已退守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劉璋又派李嚴總督綿竹諸軍,準備反擊,不料李嚴倒戈投降了劉備。到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軍隊勢力加強,於是分兵攻占附近各縣,最後劉備把劉璋包圍在雒城(今四川廣漢西北)。與此同時,劉備命留守荊州的諸葛亮火速領兵西上。諸葛亮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己立即與張飛、趙雲帶領軍隊入蜀。一路上,諸葛亮偕同張飛和趙雲攻下巴東、江州、江陽(今四川瀘州)、犍為(今四川彭山西)、巴西(今四川閬中)、德陽(今四川遂寧東南)。五月,劉備攻占雒城,劉璋逃到成都。劉備乘勝追擊,在成都與諸葛亮的軍隊會師。當時成都城內有三萬精兵和可供一年的糧食布匹,不少人還想依靠僅有的物資固守成都。但劉璋見大勢已去,已無心抵抗,便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餘年,對老百姓無恩無德,讓他們四處奔波,連著打了三年仗了。我怎能忍心再讓他們為我受苦呢?”於是在這年六月出城投降。劉備終於得到了益州。在此之前,馬超前來投奔,劉備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說:“這一次一定可以取得益州。”
在慶祝勝利的酒宴上,劉備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對龐統說:“今天的宴會,可真是快樂呀!”龐統卻直言不諱地說:“征伐別人的國家還認為是快樂的事情,這不是仁者的軍隊呀。”劉備聽後大怒,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龐統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另外,奪取益州,也只是統一大業的第一步,不可盲目樂觀,今後的歷程可能更艱難。
占領益州後,劉備自稱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依靠法正、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等文臣武將,收攏了董和、黃權、李嚴等一部分劉璋舊部。從此劉備外出征戰,諸葛亮就鎮守成都,相得益彰。
劉備占領益州後,吸取了劉璋不得人心的教訓,一開始就注意搞好與當地豪紳以及劉璋舊部的關係,只要不公開反對他,劉備就加以籠絡和任用。黃權曾經全力反對劉璋的妥協政策,不同意迎劉備入蜀,劉備入益州後,黃權還在閉城固守,直到劉璋歸降後,黃權才投降劉備。對此,劉備不計前嫌,加以任用。這樣一來,劉備較好地調和了主客之間的矛盾,使他在益州的統治得到了初步的穩定。
劉備剛進入成都時,有人主張將成都內外的土地房屋分賜給諸將,趙雲則提出反對意見,說:“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千萬不可追求享樂。益州百姓遭受了戰爭之苦,應該把土地房屋歸還給他們,使他們安居樂業,我們也可以從他們那兒徵調賦稅徭役,滿足財政軍事的需求。”劉備從統治者的長遠利益考慮,很快地採納了趙雲的意見。另外,攻破成都之時,兵士將財寶錢物搶奪一空,軍用不足,劉備很擔憂。有個叫劉巴的對劉備說:“這並不難,您只要鑄造錢幣,抑制物價上漲,開設官市,就可以了”。劉備照他說的去做,財政狀況果然有了好轉。
讓成都 年畫
劉璋統治益州時,由於地方豪強和官僚們專橫跋扈,侵擾百姓,掠奪財物,不僅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而且統治階級內部也因為分贓不勻而矛盾重重。諸葛亮進入益州後,採取了“先理強,後理弱”的政策,來改變當時那種混亂的現狀。“理強”即是限制、打擊專橫跋扈的豪強官僚,“理弱”即是扶植農民生產。
在劉備的支持下,諸葛亮厲行法治,對一些為非作歹以及敵視劉備集團的豪族官僚進行了嚴厲的打擊。有些人也因此攻擊諸葛亮使用刑法太過於嚴厲,恐怕益州百姓會產生不滿以至起來反抗。法正也勸諸葛亮說:“我們剛占據益州,還沒有為地方上做什麼好事,就使用權威,按主、客關係論,我們也應該多行點恩德,把刑罰、禁令放得稍寬一些,以示安慰”。諸葛亮回信說:“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
為了有效地實行治理,諸葛亮制定和頒布了一些法令、條例,由於諸葛亮賞罰嚴明,劉備集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許多, 統治秩序也進一步得到穩定。
7.荊州得失
(1) 劉備借荊州
赤壁大戰後,荊州七郡(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實際上被劉備、孫權、曹操三家分別占領。曹操雖然戰敗被迫撤出江陵,但還占據著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立為襄陽郡。孫權占據的是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劉備則占據著荊州南陽郡。
赤壁之戰後,雖然曹操暫時停止南下的軍事行動,但是他與孫權之間的力量對比,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無論是從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北方的實力都遠超過江東。劉備這時也逐漸在荊州站穩腳跟,他先後取得長江以南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劉備勢力在荊州的發展,成為孫權西進的障礙。面對來自這兩方面的威脅,採用什麼樣的對策是孫權首先考慮的問題。恰巧劉備親自到江東拜訪孫權,要求把江東占據的荊州土地劃歸他來管轄。於是,在如何處理荊州的問題上,江東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周瑜反對把荊州借給劉備,主張用美人計把劉備軟禁在江東。將軍呂范也勸孫權把劉備扣押不放。一場孫、劉兩家之間的火併迫在眉睫。只有魯肅對因土地問題而破壞聯盟持不同意見。他認為,曹操的勢力仍然很強大,是江東的主要敵人。借給劉備土地,等於給曹操樹立一個對手,為東吳增加一個盟友,可以分散、轉移曹操對江東的兵力,避免被曹操各個擊破。孫權並不情願借給劉備土地,然而魯肅透徹的分析說服了他。孫權認識到當務之急是鞏固與劉備的聯盟,也意識到採取極端手段對待劉備並不能達到目的。於是他答應將長江以南的南郡土地借給劉備。孫權借地給劉備的事情傳到曹操那裡,當時曹操正在寫文章,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以至筆都掉到地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