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1)討楊守亮
龍紀元年(公元889年)昭宗即位。昭宗作為壽王居住藩邸時,非常痛恨宦官,等到他登基稱帝之後,楊復恭依仗先前擁立昭宗即位的功勞,為非作歹,昭宗對他十分不滿。關於朝政事務,昭宗大多和宰相商討,張浚、孔緯奉勸皇帝施行內宮舊例,節制宦官的權力。楊復恭時常乘坐轎子到太極殿。有一天,昭宗與宰相談論四方謀反叛亂的人,孔緯說:“陛下的身邊就有即將反叛的人,更不必說四方了!”昭宗十分慌恐地追問,孔緯指著楊復恭說:“楊復恭是陛下的家奴,居然敢乘坐轎子到前殿,招養眾多壯士為養子,令他們統率朝廷的軍隊,有的則擔任地方節度使、刺史,這難道不是謀反!”楊復恭辯解說:“我招養壯士為義子,是想收攏將士的心,保衛國家,怎麼是謀反呀!”昭宗說:“你欲保衛國家怎麼不讓這些壯士姓李而姓楊呢?”楊復恭無言以對。
楊復恭的養子天威軍使楊守立,原來姓胡,名叫弘立,以其勇猛果敢聞名朝廷,人們都很畏懼他。昭宗欲懲治楊復恭,擔心楊守立領兵反叛,便對楊復恭說:“朕想把你的養子楊守立留在身邊。”楊復恭把楊守立引見給昭宗,昭宗賞賜他新的姓名李順節,派令他管理朝廷軍隊各屯營營門的啟閉,還未過了一年,又升為神策軍的天武都頭,兼任鎮海節度使,沒過多久又加封同平章事。待到謝恩之日,御史大夫讓朝中百官排班拜見李順節,孔緯堅決不讓這麼做。李順節到中書省,臉色顯得很難看。有一天,孔緯在和李順節的言談中委婉地提到這件事,孔緯說:“宰相是朝中百官的師長,故而有百官排班拜見。你的官職是神策軍的天武都頭,而在政事堂上,百官排班拜見,你難道心安嗎?”李順節不敢再說。
李順節權勢日增,成為楊復恭的政治對手,楊復恭自然也就隨之而失勢。
大順二年(公元891年)八月,昭宗將楊復恭派出朝廷,任命為鳳翔監軍。楊復恭不肯屈就,以生病為由要求退職。昭宗應允了他的要求,給他一個上將軍的虛街,讓他退職,還賜給几杖以示榮寵。楊復恭在使者送達詔書返回的路上派人將其刺死。
楊復恭在玉山營附近居住,他的養子楊守信是玉山營軍使,常常前去探視楊復恭。有人揭發楊復恭與楊守信陰謀反叛,初八,昭宗來到安喜樓,集合軍隊列陣以自衛,命令天威都將李順節,神策軍使李守節領兵進攻楊復恭的府第。張綰率領楊復恭私蓄的士卒頑抗,楊守信率軍援救,李順節、李守節沒有能夠攻克楊復恭的府第。初九,守護皇城南面含光門的宮中衛兵,待得城門打開,就準備搶劫兩邊的市街,碰見劉崇望,他停下馬對這些士卒說:“天子自己在街東督促作戰,你們皆為護衛皇宮的士兵,應該到安喜樓前建功立業,莫要貪圖那點小財物,而得到罪惡的名聲!”大家都說:“是。”於是跟隨劉崇望向東奔去,楊守信的人馬見宮中衛兵來了,馬上四散潰逃。楊守信與楊復恭帶著家人自長安城東面的通化門出走,投奔興元。神策軍永安都頭權安追擊,抓住張綰將他斬殺。楊復恭抵達興元,楊守忠、楊守亮、楊守貞和綿州刺史楊守厚以討伐李順節為名,一道興兵抵抗朝廷。楊守厚也是楊復恭的養子。
李順節得勢之後,也和楊復恭一樣驕橫,時常領兵進出宮廷。同年十二月,兩軍中尉劉景宜、西門君遂在獲得昭宗允許之後,騙殺李順節。這次兵變讓長安再遭劫掠,事變平息後百官依舊例上表稱賀。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與靜難節度使王行瑜、鎮國節度使韓建等五節度使一道上表,請求征伐楊復恭、楊守亮,並請加封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朝議認為若李茂貞控制了山南,朝廷將無法控制他,就下了一道意欲調解的詔書,但雙方皆不願聽從。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李茂貞、王行瑜未遵照朝廷命令自作主張攻打興元。李茂貞反覆上表請求授給他山南西道招討使,給宰相杜讓能、神策中尉西門君遂送去書信,輕辱朝廷。昭宗認為不能容忍李茂貞這般張狂,便來到延英殿,召集宰相、諫官進行商量。那時宦官中有人暗中與李茂貞、王行瑜勾結,所以宰相們相互觀望不敢說話,昭宗十分不悅。
給事中牛徽說:“先朝皇帝多災多難,李茂貞確實護衛有功。由於楊姓將領抗拒朝廷軍隊,所以李茂貞馬上派出軍隊攻伐征討,他的願望就在於除去楊復恭一夥奸邪小人,可是不應當不等待朝廷的詔命就行動。最近聽聞他的軍隊經過山南,殺害了很多人。陛下要是不授給李茂貞山南西道招討使的官職,而用國家法度來節制他,那麼山南的百姓就會被斬殺殆盡了!”
昭宗說:“這話說得對。”於是任命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
七月,李茂貞接連占領山南西道的興州和洋州。八月,奪取興元。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正月,李茂貞上表請求鎮守興元。朝廷於是將李茂貞任命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兼武定節度使,又將果州(西川南充)和閬州(西川閬中)劃歸武定軍;同時任命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徐彥若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自己想兼領鳳翔節度使,故而不肯奉詔領命。
九月十日,覃王李嗣周率領禁軍三萬護送鳳翔節度使徐彥若前往鎮所,駐紮在興平。李茂貞、王行瑜聯軍接近六萬人,屯駐在進行抗擊。朝廷禁軍全部是才從市街上招募來的少年,而李茂貞、王行瑜所率領的全為戍邊士兵,身經百戰。十七日,李茂貞等進軍逼近興平,朝廷禁軍望風而逃,李茂貞等乘勢進攻三橋,京師長安十分驚恐,士人百姓四散而逃,市街的百姓又聚集在皇宮門前請求誅殺提議發兵進行征伐的人。崔昭緯有意陷害太尉、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杜讓能,暗中給李茂貞送去書信說:“朝廷興兵征伐並非皇帝的意圖,都是太尉杜讓能出的主意而已。”
龍紀元年(公元889年)昭宗即位。昭宗作為壽王居住藩邸時,非常痛恨宦官,等到他登基稱帝之後,楊復恭依仗先前擁立昭宗即位的功勞,為非作歹,昭宗對他十分不滿。關於朝政事務,昭宗大多和宰相商討,張浚、孔緯奉勸皇帝施行內宮舊例,節制宦官的權力。楊復恭時常乘坐轎子到太極殿。有一天,昭宗與宰相談論四方謀反叛亂的人,孔緯說:“陛下的身邊就有即將反叛的人,更不必說四方了!”昭宗十分慌恐地追問,孔緯指著楊復恭說:“楊復恭是陛下的家奴,居然敢乘坐轎子到前殿,招養眾多壯士為養子,令他們統率朝廷的軍隊,有的則擔任地方節度使、刺史,這難道不是謀反!”楊復恭辯解說:“我招養壯士為義子,是想收攏將士的心,保衛國家,怎麼是謀反呀!”昭宗說:“你欲保衛國家怎麼不讓這些壯士姓李而姓楊呢?”楊復恭無言以對。
楊復恭的養子天威軍使楊守立,原來姓胡,名叫弘立,以其勇猛果敢聞名朝廷,人們都很畏懼他。昭宗欲懲治楊復恭,擔心楊守立領兵反叛,便對楊復恭說:“朕想把你的養子楊守立留在身邊。”楊復恭把楊守立引見給昭宗,昭宗賞賜他新的姓名李順節,派令他管理朝廷軍隊各屯營營門的啟閉,還未過了一年,又升為神策軍的天武都頭,兼任鎮海節度使,沒過多久又加封同平章事。待到謝恩之日,御史大夫讓朝中百官排班拜見李順節,孔緯堅決不讓這麼做。李順節到中書省,臉色顯得很難看。有一天,孔緯在和李順節的言談中委婉地提到這件事,孔緯說:“宰相是朝中百官的師長,故而有百官排班拜見。你的官職是神策軍的天武都頭,而在政事堂上,百官排班拜見,你難道心安嗎?”李順節不敢再說。
李順節權勢日增,成為楊復恭的政治對手,楊復恭自然也就隨之而失勢。
大順二年(公元891年)八月,昭宗將楊復恭派出朝廷,任命為鳳翔監軍。楊復恭不肯屈就,以生病為由要求退職。昭宗應允了他的要求,給他一個上將軍的虛街,讓他退職,還賜給几杖以示榮寵。楊復恭在使者送達詔書返回的路上派人將其刺死。
楊復恭在玉山營附近居住,他的養子楊守信是玉山營軍使,常常前去探視楊復恭。有人揭發楊復恭與楊守信陰謀反叛,初八,昭宗來到安喜樓,集合軍隊列陣以自衛,命令天威都將李順節,神策軍使李守節領兵進攻楊復恭的府第。張綰率領楊復恭私蓄的士卒頑抗,楊守信率軍援救,李順節、李守節沒有能夠攻克楊復恭的府第。初九,守護皇城南面含光門的宮中衛兵,待得城門打開,就準備搶劫兩邊的市街,碰見劉崇望,他停下馬對這些士卒說:“天子自己在街東督促作戰,你們皆為護衛皇宮的士兵,應該到安喜樓前建功立業,莫要貪圖那點小財物,而得到罪惡的名聲!”大家都說:“是。”於是跟隨劉崇望向東奔去,楊守信的人馬見宮中衛兵來了,馬上四散潰逃。楊守信與楊復恭帶著家人自長安城東面的通化門出走,投奔興元。神策軍永安都頭權安追擊,抓住張綰將他斬殺。楊復恭抵達興元,楊守忠、楊守亮、楊守貞和綿州刺史楊守厚以討伐李順節為名,一道興兵抵抗朝廷。楊守厚也是楊復恭的養子。
李順節得勢之後,也和楊復恭一樣驕橫,時常領兵進出宮廷。同年十二月,兩軍中尉劉景宜、西門君遂在獲得昭宗允許之後,騙殺李順節。這次兵變讓長安再遭劫掠,事變平息後百官依舊例上表稱賀。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與靜難節度使王行瑜、鎮國節度使韓建等五節度使一道上表,請求征伐楊復恭、楊守亮,並請加封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朝議認為若李茂貞控制了山南,朝廷將無法控制他,就下了一道意欲調解的詔書,但雙方皆不願聽從。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李茂貞、王行瑜未遵照朝廷命令自作主張攻打興元。李茂貞反覆上表請求授給他山南西道招討使,給宰相杜讓能、神策中尉西門君遂送去書信,輕辱朝廷。昭宗認為不能容忍李茂貞這般張狂,便來到延英殿,召集宰相、諫官進行商量。那時宦官中有人暗中與李茂貞、王行瑜勾結,所以宰相們相互觀望不敢說話,昭宗十分不悅。
給事中牛徽說:“先朝皇帝多災多難,李茂貞確實護衛有功。由於楊姓將領抗拒朝廷軍隊,所以李茂貞馬上派出軍隊攻伐征討,他的願望就在於除去楊復恭一夥奸邪小人,可是不應當不等待朝廷的詔命就行動。最近聽聞他的軍隊經過山南,殺害了很多人。陛下要是不授給李茂貞山南西道招討使的官職,而用國家法度來節制他,那麼山南的百姓就會被斬殺殆盡了!”
昭宗說:“這話說得對。”於是任命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
七月,李茂貞接連占領山南西道的興州和洋州。八月,奪取興元。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正月,李茂貞上表請求鎮守興元。朝廷於是將李茂貞任命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兼武定節度使,又將果州(西川南充)和閬州(西川閬中)劃歸武定軍;同時任命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徐彥若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自己想兼領鳳翔節度使,故而不肯奉詔領命。
九月十日,覃王李嗣周率領禁軍三萬護送鳳翔節度使徐彥若前往鎮所,駐紮在興平。李茂貞、王行瑜聯軍接近六萬人,屯駐在進行抗擊。朝廷禁軍全部是才從市街上招募來的少年,而李茂貞、王行瑜所率領的全為戍邊士兵,身經百戰。十七日,李茂貞等進軍逼近興平,朝廷禁軍望風而逃,李茂貞等乘勢進攻三橋,京師長安十分驚恐,士人百姓四散而逃,市街的百姓又聚集在皇宮門前請求誅殺提議發兵進行征伐的人。崔昭緯有意陷害太尉、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杜讓能,暗中給李茂貞送去書信說:“朝廷興兵征伐並非皇帝的意圖,都是太尉杜讓能出的主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