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起初韓王不重用韓非子,等到這個時候看到情勢吃緊,才派遣韓非子出使秦國。

  韓非子來到秦國,拜見了秦王嬴政。雖然韓非子這個人口齒不利索但是人家長得還是對得起觀眾的,在當時也是一位帥哥級人物。

  在秦國金碧輝煌的宮殿裡,韓非子終於見到這位令六國聞風喪膽的君王了。眼前的秦王嬴政雖然身材不高,但自有一股不可侵犯的威嚴。韓非子準備好好表現自己,把自己學說中的經典一下子都拿了出來,他這是要搬老底兒,要引起秦王的重視。

  韓非子學說的基石在於他將儒家孔子、孟子倡導的“忠孝”體系完全打碎,以人趨利避害的自然屬性“惡”作為學說的邏輯起點。

  既然人出生下來就是惡的,那麼儒家規定的那些傳統道德就不能約束人的行為,為此他得重新找到一種新的規範來支持自己的學說。他找到的這個規範就是法律,可以說韓非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倡法治的政治家。

  在他看來,君臣關係只是一種互相利用的買賣關係。君賣官爵,臣賣智力,他們之間的利害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他的這些學說既新奇又好玩,因此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嬴政。

  韓非子的文章固然吸引人,但嬴政更想見見真人。因為最重要的遊說工具,當然還是面對面地交談。語言加上表情、氣氛所產生的效果相比較而言具有較大的說服力。

  所以秦王看到韓非子的文章和他的治國理念,顯然和自己的政治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共鳴,就有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傾慕之心。

  這次終於見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大作家了,嬴政不免喜形於色,可惜並不能和他自由交談。本來就口吃的韓非子因為激動緊張等因素變得更加口齒不清,這就使秦王的傾慕轉為失望,這種落差之大,使得秦王產生了極大的牴觸情緒。

  嬴政心裡長嘆一聲,沒想到寫出這般凌厲文字的作者竟然這樣囉唆,真是讓他大失所望。但是他不能放韓非子歸去,一旦放虎歸山必將後患無窮。

  話說秦王嬴政把韓非子好歹留在了秦國,這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原來韓非子背後有一雙嫉妒的眼睛正在盯著他,這雙眼睛的主人就是他的同門師弟李斯。

  李斯這個人是有點兒小肚雞腸,但是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己到底幾斤幾兩他還是知道的。當年一起跟著荀子學習時,韓非子的本事李斯就領教了,對這個師哥他可是又佩服又嫉妒。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按照韓非子的才能,絕對用不了倆月他李斯就得給師哥牽馬。

  於是,李斯的詭計就出來了,人都是被逼的,要是讓你韓非子有法過,我李斯就沒法過了。

  他在秦王面前詆毀韓非子說:“韓非子這個人我了解,他是韓國的貴族子弟。現在大王要吞併各國,韓非子到頭來還是要幫助韓國而不幫助秦國,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國留的時間長了,再放他回去,這是給自己留下禍根啊。不如給他加個罪名,依法處死他。”

  這時候剛剛讀完韓非子《存韓》篇的嬴政聽了李斯的話恍然大悟,覺得李斯這些話切中要害,於是准奏,下令給韓非子治罪。

  但是李斯等不到韓非子正常死亡的那天了,他要提前結果師哥的生命。

  話說李斯怕夜長夢多,乾脆派人給韓非子送去了毒藥,叫他自殺。

  韓非子本來是想當面向秦王陳述是非的,但是一時半會兒見不到秦王,況且就算見到了沒準兒又會口吃,這樣一來更添麻煩,正在思前想後之際,師弟的毒藥來了。

  韓非子窩囊了一輩子,這回就索性來個利索的,一口氣喝了這碗黃湯,一代大師就這樣徹底與人世告別了。

  李斯這招兒果然狠,沒過幾天嬴政就回過神兒來,不僅派人赦免了韓非子還要找他談話,但是這個時候韓非子的靈魂已經飛上天了。

  縱觀韓非子曲折而艱難的人生,不覺扼腕嘆息,天妒英才!

  他生為韓國貴公子,和韓國有著割捨不斷的血緣,所以在那個時代,他不能擇主而事;他天生口吃,難以和人交流思想,人情世故都有障礙,無法用語言做自己的保護傘,甚至連生命也不能保全;他遇到一個心狠手辣的同學,而這個同學恰恰捷足先登,高掌秦國大權,對自己施以打壓非常容易。

  這一切,難道不是韓非子的命運嗎?

  韓非子之死(公元前233年)距離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不過十年,其時韓非子的許多思想已經在秦國實踐了多年。

  正因為如此,他的思想系統而全面,頗得秦始皇的共鳴;但也正因為如此,他能否被秦國重用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要緊的是不被敵國重用,讓李斯鑽了空子。

  點 評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出了政治的醜惡和骯髒!不是以政治見解的不同而發難,僅僅因為別人的存在威脅到自己的前途,就將與自己無怨無仇的人置之死地,這正好為韓非子的“人性惡”學說做了最好的註解。韓非子用自己的死,殉道了他的學說。然而,洗去千年的風塵,真正讀懂韓非子思想的有幾人呢?而李斯,這隻糧倉里的“老鼠”,憑藉陷害同窗而謀得大位,其內心的自私與陰暗可想而知。然而玩火者必自焚,天理循環,報應不爽。李斯最後也沒逃過被陷害的命運,這大概也是他始料不及的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