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第八章 李斯:秦朝第一個殉葬者
不可否認,李斯是個難得的人才。但他走的是陰柔一路,喜歡坐在暗處等待時機,一旦見到對自己有利的時候,便立刻躥出,不惜代價也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什麼忠誠、正直,都與他無關,他要的只是利益。為了權位,最終害人害己。
作為秦朝的第一個殉葬者,李斯死的並不冤。既然上得這條船,就要做好船覆人亡的打算。以陰謀起家者,必然會被終結於陰謀。
意氣風發,輔佐祖龍掃六合
李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我國歷史上聲名顯赫,功績卓著。曾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治國之道。李斯年輕時在家鄉當過一段時間的小吏,從那個時候起,他就表現出不同常人的抱負和理想。
有一次,在工作之餘,他發現廁所中的老鼠吃的是又臭又髒的糞便,還經常被外面的人和狗驚嚇;而在糧倉里的老鼠,則吃的是堆滿倉的穀物大米之類的東西,且環境好、房屋大,極少受到干擾。就從這種對比上,李斯發出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像這老鼠一樣,在於能不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優越的環境。”他下決心一定要努力讓自己將來的生活變得更好,要成為人上人,絕不可以得過且過地終老一生。
後來他想,自己不能總干小吏,這種工作沒有什麼發展,於是決定繼續學習。他拜師荀子學習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學問,以備將來之需。後來學業完成後,他決定大幹一場,去哪兒呢?這成了他首先要選擇的問題,和現在大學生找工作一樣,要去一個更加有利於自己的地方。
他先分析了當下的形勢,感覺自己雖然是楚國人,可是當時的楚國君無能,很難成大事,想想自己跟著他不會有多大的發展。想了半天,認為“楚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唯有秦國具備統一天下、創立帝業的條件,於是他決定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出發之前,他對他的老師荀子說:“一個人遇到機會就不能輕言放棄,現在各諸侯國互相爭雄,秦王大有統一天下的趨勢,所以這正是我們普通人大顯身手的時候,人不能總處於卑賤的地位下而不思進取,人生沒有比卑賤更令人恥辱,比窮困更讓人悲哀的了,我不能這樣下去了,我要改變命運,我要去西邊的秦國大展身手,碰碰運氣。”
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有機會,信心百倍的李斯來到秦國後,先是在呂不韋門下做門客,呂不韋看他有點才華,又能說會道,就推薦他當秦王嬴政的侍從。
這一推薦,可以說離李斯宏偉大志的實現就不遠了,所以說,沒有機會是不行的,李斯要不是有這次大好的機會,哪有他將來的飛黃騰達。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些混上高官的人都有一張厲害的嘴,李斯也是如此,他跟著秦王后,沒事就在秦王面前耍上一段嘴皮,說的多了,自然有些話就說到秦王的心坎上了。
一日,秦王與李斯又開始閒聊起來,秦王說:“你曾師從荀卿,一定學到不少本事吧,你說說,我繼先王之業,如何發揚光大它呢?”
李斯說:“想要成就大事業,必須殺伐果斷。現在,正逢周室衰微,諸侯兼併,除秦國外,天下只剩六國,秦軍縱橫征伐,至今已經六代君王,諸侯聞風喪膽。時至今日,以大王的威望和國家的實力,想消滅諸侯各國簡直易如反掌,您現在完全有實力達成統一天下的目標,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您一定要抓住呀。”
秦王沒有說話,李斯又說:“難道大王已經滿足於當前的現狀了?不想實現統一天下的大任嗎?”
秦王沉思了一會兒說:“寡人怎麼會滿足呢?好男兒志在四方,我又怎麼甘心守著這一片土地過日子呢?”
李斯笑道:“大王有心統一天下,那是天下之福!如今,依靠秦國之強盛,大王之賢德,殲滅六國,一統天下,就如撣除灶上灰塵,萬世基業,一時可成!”
秦王聽罷,不覺一拍桌案,朗聲說:“先生之言,正合寡人之意。仲父所薦,誠不虛也!”於是拜李斯為長史,與他具體謀劃吞併六國之策。
李斯給秦王出謀劃策,首先,先用重金收買各諸侯國重要的大臣,以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對於不肯接受賄賂的,就直接用劍結果他們;其次,繼續使用“遠交近攻”策略,根據國家的強弱程度、地理位置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即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然後各個擊破,一統天下。
計劃一出,實施就快了,不曾想正當李斯準備好好大幹一場,好建功立業的時候,忽然傳來一道命令,秦王要驅趕所有在秦的外國人。秦王何以要下此命令呢?原來這裡面還隱藏著一個陰謀。
當時韓國在秦國的多次打擊之下,土地被蠶食殆盡,面臨滅頂之災。有人獻上一條計策:派水工鄭國入秦投拜到呂不韋門下,向秦人建議修建一座水渠,引涇河水灌溉關中沃野,發展農業生產。名義上是幫助秦國興修水利,其實際意圖是想以大規模的水利工程牽制秦國人力、物力,使秦國無暇東顧。
當時嬴政即位不久,相國呂不韋主持朝政。呂不韋不知是計,批准了這項工程。工程由鄭國指揮,前後進行了10年,長年有10萬勞力奔忙在工地上。工程不僅耗費了大量的財力,還耗費了10年時間,弄得人民怨聲載道。
不可否認,李斯是個難得的人才。但他走的是陰柔一路,喜歡坐在暗處等待時機,一旦見到對自己有利的時候,便立刻躥出,不惜代價也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什麼忠誠、正直,都與他無關,他要的只是利益。為了權位,最終害人害己。
作為秦朝的第一個殉葬者,李斯死的並不冤。既然上得這條船,就要做好船覆人亡的打算。以陰謀起家者,必然會被終結於陰謀。
意氣風發,輔佐祖龍掃六合
李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我國歷史上聲名顯赫,功績卓著。曾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治國之道。李斯年輕時在家鄉當過一段時間的小吏,從那個時候起,他就表現出不同常人的抱負和理想。
有一次,在工作之餘,他發現廁所中的老鼠吃的是又臭又髒的糞便,還經常被外面的人和狗驚嚇;而在糧倉里的老鼠,則吃的是堆滿倉的穀物大米之類的東西,且環境好、房屋大,極少受到干擾。就從這種對比上,李斯發出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像這老鼠一樣,在於能不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優越的環境。”他下決心一定要努力讓自己將來的生活變得更好,要成為人上人,絕不可以得過且過地終老一生。
後來他想,自己不能總干小吏,這種工作沒有什麼發展,於是決定繼續學習。他拜師荀子學習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學問,以備將來之需。後來學業完成後,他決定大幹一場,去哪兒呢?這成了他首先要選擇的問題,和現在大學生找工作一樣,要去一個更加有利於自己的地方。
他先分析了當下的形勢,感覺自己雖然是楚國人,可是當時的楚國君無能,很難成大事,想想自己跟著他不會有多大的發展。想了半天,認為“楚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唯有秦國具備統一天下、創立帝業的條件,於是他決定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出發之前,他對他的老師荀子說:“一個人遇到機會就不能輕言放棄,現在各諸侯國互相爭雄,秦王大有統一天下的趨勢,所以這正是我們普通人大顯身手的時候,人不能總處於卑賤的地位下而不思進取,人生沒有比卑賤更令人恥辱,比窮困更讓人悲哀的了,我不能這樣下去了,我要改變命運,我要去西邊的秦國大展身手,碰碰運氣。”
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有機會,信心百倍的李斯來到秦國後,先是在呂不韋門下做門客,呂不韋看他有點才華,又能說會道,就推薦他當秦王嬴政的侍從。
這一推薦,可以說離李斯宏偉大志的實現就不遠了,所以說,沒有機會是不行的,李斯要不是有這次大好的機會,哪有他將來的飛黃騰達。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些混上高官的人都有一張厲害的嘴,李斯也是如此,他跟著秦王后,沒事就在秦王面前耍上一段嘴皮,說的多了,自然有些話就說到秦王的心坎上了。
一日,秦王與李斯又開始閒聊起來,秦王說:“你曾師從荀卿,一定學到不少本事吧,你說說,我繼先王之業,如何發揚光大它呢?”
李斯說:“想要成就大事業,必須殺伐果斷。現在,正逢周室衰微,諸侯兼併,除秦國外,天下只剩六國,秦軍縱橫征伐,至今已經六代君王,諸侯聞風喪膽。時至今日,以大王的威望和國家的實力,想消滅諸侯各國簡直易如反掌,您現在完全有實力達成統一天下的目標,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您一定要抓住呀。”
秦王沒有說話,李斯又說:“難道大王已經滿足於當前的現狀了?不想實現統一天下的大任嗎?”
秦王沉思了一會兒說:“寡人怎麼會滿足呢?好男兒志在四方,我又怎麼甘心守著這一片土地過日子呢?”
李斯笑道:“大王有心統一天下,那是天下之福!如今,依靠秦國之強盛,大王之賢德,殲滅六國,一統天下,就如撣除灶上灰塵,萬世基業,一時可成!”
秦王聽罷,不覺一拍桌案,朗聲說:“先生之言,正合寡人之意。仲父所薦,誠不虛也!”於是拜李斯為長史,與他具體謀劃吞併六國之策。
李斯給秦王出謀劃策,首先,先用重金收買各諸侯國重要的大臣,以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對於不肯接受賄賂的,就直接用劍結果他們;其次,繼續使用“遠交近攻”策略,根據國家的強弱程度、地理位置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即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然後各個擊破,一統天下。
計劃一出,實施就快了,不曾想正當李斯準備好好大幹一場,好建功立業的時候,忽然傳來一道命令,秦王要驅趕所有在秦的外國人。秦王何以要下此命令呢?原來這裡面還隱藏著一個陰謀。
當時韓國在秦國的多次打擊之下,土地被蠶食殆盡,面臨滅頂之災。有人獻上一條計策:派水工鄭國入秦投拜到呂不韋門下,向秦人建議修建一座水渠,引涇河水灌溉關中沃野,發展農業生產。名義上是幫助秦國興修水利,其實際意圖是想以大規模的水利工程牽制秦國人力、物力,使秦國無暇東顧。
當時嬴政即位不久,相國呂不韋主持朝政。呂不韋不知是計,批准了這項工程。工程由鄭國指揮,前後進行了10年,長年有10萬勞力奔忙在工地上。工程不僅耗費了大量的財力,還耗費了10年時間,弄得人民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