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滿朝文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皇后,一個女人,何以會出現在神聖的朝會上?更有細心者注意到,本該立於朝班前列的宰相上官儀竟不見蹤影。
侍立龍墀旁的宦官也由王伏勝換成了范雲仙,他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到御座旁,帶著喜悅卻努力矜持的神色宣布:“聖上有旨,因風疾反覆,龍體欠安,自即日起皇后隨駕臨朝聽政。望眾臣工一體尊仰,勿生異議!”
帝後一同聽政,從古至今哪有這種事?朝班立時騷動,可還未及有人諫言,忽見白髮蒼蒼的太子少師許敬宗舉笏出班,以黃鐘大呂般洪亮的嗓音壓住眾人議論:“皇天后土,乾坤一體,臣等何敢有違?異議者便是國之奸佞,罪不容誅!”這番充滿威脅口氣的話頓時將百官震懾住,而緊接著他又道出一件更駭人聽聞之事,“同東西台三品上官儀,本系廢太子李忠之舍人,自春宮元良易主,心懷銜恨、欺矇主上、陽奉陰違、暗蓄奸謀;勾結原東宮宦官王伏勝,又與隆國寺女尼寶乘書信交通,欲圖謀不軌。懇請陛下嚴懲奸黨,以儆效尤!”
百官簡直懷疑自己在做夢——固然上官儀、王伏勝曾輔佐李忠,可身為堂堂宰相和最受寵的宦官,怎會捨近求遠,希冀那個早已失勢的廢太子?寶乘大師是今上之恩師,更不會做這種傻事。何況李忠軟禁於黔州,又如何與他們串通?
這些人的“罪”究竟是什麼,李治心裡最清楚,連許敬宗的上奏都是他授意而為。此刻他連配合演場戲的興致都沒了,只輕輕揚了一下手;范雲仙會意,當即按預定好的判決宣布:“聖上明察秋毫,早就洞悉陰謀,已有決斷。庶人李忠賜死!上官儀、王伏勝下獄處死,家產抄沒,女眷沒入掖庭;女尼寶乘原為高祖皇帝婕妤、聖上幼師,責令其遷出禁苑,改居高祖別廟靜安宮,今後無詔不得入宮,其侄薛元超代受其罪流放嶲州;左相劉祥道身居宰執,有失察之過,降為司元太常伯……”
朝班一陣騷動——虎毒不食子啊!處置那些人倒也罷了,皇帝將忍心將自己的親生骨肉置於死地!
范雲仙回頭瞅了一眼,見皇帝仍一臉淡然,皇后則微微點頭以示鼓勵,便扭過頭繼續說,“西華觀道士、朝散大夫郭行真私竊佛經、篡改經義、擅施邪術;城陽公主受其蠱惑,私行巫蠱魘勝之術,不容姑息。責令將郭行真嚴加桎梏流配嶺南,念公主有孕在身暫免其罪,駙馬、左奉宸將軍薛瓘貶為房州刺史!”宮中魘勝之事早傳得沸沸揚揚,既然皇后不能廢,必須設法平息議論。如同上官儀當了廢后事件的替罪羊一樣,魘勝之事也要有替罪羊。郭行真親司其事罪所應當,城陽公主早與郭道士有往來,她這個牽線人無論如何也躲不開,只好將薛駙馬貶往外地以示懲戒,待以後風波平靜再調回來。
一連串的處死、流放、貶謫已把群臣搞得暈頭漲腦,唯有許敬宗神采飛揚高聲稱頌:“陛下聖明神睿,誅奸逆、黜邪類、明三光,更兼皇后母儀賢德無以復加。二聖臨朝共掌朝綱,大唐社稷昌盛、威服萬邦。臣懇請陛下封禪泰岳,告成於天地,以耀聖德!”這番話鏗鏘有力、慷慨激昂,全不似從一皓須老叟口中說出——他確實老了,卻沒老到不能做事、不能耍陰謀的地步!韜光養晦、以退為進,如今反對他的人都已倒台,皇帝對皇后親信的猜忌他也順利躲開,而得志便猖狂的李貓更是替他承受了一切罵名。長孫無忌、褚遂良、杜正倫、李義府、許圉師、上官儀,一個個都完了,放眼朝廷內外再也沒人能撼動他許某人的權勢地位。官居少師、同東西台三品、兼修國史,受皇帝皇后兩相倚重,他才是永徽以來官場擂台的最後贏家!
而在他身邊,太尉李微合雙目、端然穩坐,如一尊泥胎偶像,似乎對面前發生的一切都毫不掛心。皇帝想換皇后便由他換,皇帝要讓皇后臨朝便由她臨。反正李唐的江山社稷沒變,而他李大鬍子已是位極人臣、貴無可及,何必自找麻煩呢?
皇帝如此,皇后如此,宰相亦如此,群臣的騷動漸漸平息,或者可說是心照不宣了。沉默片刻,繼而響起嘹亮的附和聲:“懇請陛下封禪太岳,以耀聖德……”如今已不是士族當政的時代了,皇權至高無上,國事也就成了皇帝的家事。既然“干涉家事”便是上官儀那等血淋淋的下場,那我們何必摻和呢?只要跟著贊同、跟著附和、跟著粉飾太平就好了!
李治依舊木然坐在那裡,望著群臣不自然的表情、聽著大家口不對心的讚美,突然感覺自己似乎丟了什麼東西——扳倒舅父無忌之後奪回的某種東西,如今又重新喪失了。那究竟是什麼呢?
他扭頭望了媚娘一眼,發出一聲細若遊絲的惆悵嘆息——為了她,我把臣子犧牲了、師傅犧牲了、朋友犧牲了、手足犧牲了,甚至放棄了親生兒子、放棄了皇帝的尊嚴!
可李治有別的選擇嗎?自從染上這該死的風疾,他就註定不可能做一個乾綱獨斷的皇帝了。他想振奮、想拼搏,但病魔總會猛然攫住他,讓他氣餒;接連不斷的打擊越發使他精神萎靡,處理政務已勞心費力,更不消說洞悉臣子們各自的心腸了。在這種力不從心的情況下誰能替他分憂?
宰相大臣?別開玩笑了,長孫無忌是個教訓,李義府又是另一種教訓。世事變了,官場也變了,如果說貴族當政出於自身利益對家國社稷還有一些責任感,那麼現在的官一絲羈絆都沒了。權臣在位威脅皇權不放心,貪官在位猖獗斂財不省心,最終禍害的都是這個國家,動搖的是他李家的統治。面對巨大的權力和財富,誰能不動心?即便老成謀國如許圉師,仍有舐犢之私、結黨之嫌;親近信任如董思恭,能謀私的時候還是要謀私;易於掌控如上官儀,又屬文人心性、行事草率,不曉得波譎雲詭的政壇水有多深。哪個臣子可以真心信賴?
侍立龍墀旁的宦官也由王伏勝換成了范雲仙,他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到御座旁,帶著喜悅卻努力矜持的神色宣布:“聖上有旨,因風疾反覆,龍體欠安,自即日起皇后隨駕臨朝聽政。望眾臣工一體尊仰,勿生異議!”
帝後一同聽政,從古至今哪有這種事?朝班立時騷動,可還未及有人諫言,忽見白髮蒼蒼的太子少師許敬宗舉笏出班,以黃鐘大呂般洪亮的嗓音壓住眾人議論:“皇天后土,乾坤一體,臣等何敢有違?異議者便是國之奸佞,罪不容誅!”這番充滿威脅口氣的話頓時將百官震懾住,而緊接著他又道出一件更駭人聽聞之事,“同東西台三品上官儀,本系廢太子李忠之舍人,自春宮元良易主,心懷銜恨、欺矇主上、陽奉陰違、暗蓄奸謀;勾結原東宮宦官王伏勝,又與隆國寺女尼寶乘書信交通,欲圖謀不軌。懇請陛下嚴懲奸黨,以儆效尤!”
百官簡直懷疑自己在做夢——固然上官儀、王伏勝曾輔佐李忠,可身為堂堂宰相和最受寵的宦官,怎會捨近求遠,希冀那個早已失勢的廢太子?寶乘大師是今上之恩師,更不會做這種傻事。何況李忠軟禁於黔州,又如何與他們串通?
這些人的“罪”究竟是什麼,李治心裡最清楚,連許敬宗的上奏都是他授意而為。此刻他連配合演場戲的興致都沒了,只輕輕揚了一下手;范雲仙會意,當即按預定好的判決宣布:“聖上明察秋毫,早就洞悉陰謀,已有決斷。庶人李忠賜死!上官儀、王伏勝下獄處死,家產抄沒,女眷沒入掖庭;女尼寶乘原為高祖皇帝婕妤、聖上幼師,責令其遷出禁苑,改居高祖別廟靜安宮,今後無詔不得入宮,其侄薛元超代受其罪流放嶲州;左相劉祥道身居宰執,有失察之過,降為司元太常伯……”
朝班一陣騷動——虎毒不食子啊!處置那些人倒也罷了,皇帝將忍心將自己的親生骨肉置於死地!
范雲仙回頭瞅了一眼,見皇帝仍一臉淡然,皇后則微微點頭以示鼓勵,便扭過頭繼續說,“西華觀道士、朝散大夫郭行真私竊佛經、篡改經義、擅施邪術;城陽公主受其蠱惑,私行巫蠱魘勝之術,不容姑息。責令將郭行真嚴加桎梏流配嶺南,念公主有孕在身暫免其罪,駙馬、左奉宸將軍薛瓘貶為房州刺史!”宮中魘勝之事早傳得沸沸揚揚,既然皇后不能廢,必須設法平息議論。如同上官儀當了廢后事件的替罪羊一樣,魘勝之事也要有替罪羊。郭行真親司其事罪所應當,城陽公主早與郭道士有往來,她這個牽線人無論如何也躲不開,只好將薛駙馬貶往外地以示懲戒,待以後風波平靜再調回來。
一連串的處死、流放、貶謫已把群臣搞得暈頭漲腦,唯有許敬宗神采飛揚高聲稱頌:“陛下聖明神睿,誅奸逆、黜邪類、明三光,更兼皇后母儀賢德無以復加。二聖臨朝共掌朝綱,大唐社稷昌盛、威服萬邦。臣懇請陛下封禪泰岳,告成於天地,以耀聖德!”這番話鏗鏘有力、慷慨激昂,全不似從一皓須老叟口中說出——他確實老了,卻沒老到不能做事、不能耍陰謀的地步!韜光養晦、以退為進,如今反對他的人都已倒台,皇帝對皇后親信的猜忌他也順利躲開,而得志便猖狂的李貓更是替他承受了一切罵名。長孫無忌、褚遂良、杜正倫、李義府、許圉師、上官儀,一個個都完了,放眼朝廷內外再也沒人能撼動他許某人的權勢地位。官居少師、同東西台三品、兼修國史,受皇帝皇后兩相倚重,他才是永徽以來官場擂台的最後贏家!
而在他身邊,太尉李微合雙目、端然穩坐,如一尊泥胎偶像,似乎對面前發生的一切都毫不掛心。皇帝想換皇后便由他換,皇帝要讓皇后臨朝便由她臨。反正李唐的江山社稷沒變,而他李大鬍子已是位極人臣、貴無可及,何必自找麻煩呢?
皇帝如此,皇后如此,宰相亦如此,群臣的騷動漸漸平息,或者可說是心照不宣了。沉默片刻,繼而響起嘹亮的附和聲:“懇請陛下封禪太岳,以耀聖德……”如今已不是士族當政的時代了,皇權至高無上,國事也就成了皇帝的家事。既然“干涉家事”便是上官儀那等血淋淋的下場,那我們何必摻和呢?只要跟著贊同、跟著附和、跟著粉飾太平就好了!
李治依舊木然坐在那裡,望著群臣不自然的表情、聽著大家口不對心的讚美,突然感覺自己似乎丟了什麼東西——扳倒舅父無忌之後奪回的某種東西,如今又重新喪失了。那究竟是什麼呢?
他扭頭望了媚娘一眼,發出一聲細若遊絲的惆悵嘆息——為了她,我把臣子犧牲了、師傅犧牲了、朋友犧牲了、手足犧牲了,甚至放棄了親生兒子、放棄了皇帝的尊嚴!
可李治有別的選擇嗎?自從染上這該死的風疾,他就註定不可能做一個乾綱獨斷的皇帝了。他想振奮、想拼搏,但病魔總會猛然攫住他,讓他氣餒;接連不斷的打擊越發使他精神萎靡,處理政務已勞心費力,更不消說洞悉臣子們各自的心腸了。在這種力不從心的情況下誰能替他分憂?
宰相大臣?別開玩笑了,長孫無忌是個教訓,李義府又是另一種教訓。世事變了,官場也變了,如果說貴族當政出於自身利益對家國社稷還有一些責任感,那麼現在的官一絲羈絆都沒了。權臣在位威脅皇權不放心,貪官在位猖獗斂財不省心,最終禍害的都是這個國家,動搖的是他李家的統治。面對巨大的權力和財富,誰能不動心?即便老成謀國如許圉師,仍有舐犢之私、結黨之嫌;親近信任如董思恭,能謀私的時候還是要謀私;易於掌控如上官儀,又屬文人心性、行事草率,不曉得波譎雲詭的政壇水有多深。哪個臣子可以真心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