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陰風慘慘,悲聲陣陣,李治望著滿眼白衣白幡,不禁心內愴然,更是頭暈目眩、周身麻木——許圉師下獄、來濟之死、董思恭之案、李義府之罷、妹妹香消玉殞,再加上與媚娘慪氣,這一年來令他煩、令他怒、令他傷心的事一樁接一樁,到這會兒風疾已無可避免地劇烈復發,先前的治療全白費了。
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掙扎著要為妹妹送行,一路上緊緊扶著王伏勝的肩膀,不住地擦眼淚。
城陽公主前不久剛生下一子薛紹,身子還很孱弱,也堅持要來為妹妹送葬,媚娘恐其身子不適,讓其陪自己同乘安車;眼見城陽哭得死去活來,她好生勸慰也不見效,最後也跟著默默垂淚——其實她當皇后不久新城公主就出降了,莫說沒什麼姑嫂之情,甚至因為長孫氏之事還有些芥蒂。但此刻她就是止不住眼淚,與其說哭新城,還不如說是哭自己!
自從因為李湛之事爭吵,她與李治再也沒有過交流,莫說夫妻促膝而談,李治連她含涼殿的大門都不登了。賀蘭每隔三五日入宮一次,與李治海誓山盟、如膠似漆,這一切媚娘都知道,可她又有什麼法子呢?李治沒公然賜封賀蘭已算給她面子了。其實她幾度想向李治違心“認錯”,但一來忍不下這口氣,二來李治也完全聽不進她的解釋,連這次舊病復發都不讓她過去侍奉,關係只能越鬧越僵……
城陽公主根本沒察覺到媚娘的心思,兀自抓著她臂膀痛哭不已:“傻丫頭,怎這麼想不開呢?我也是再嫁之人,莫說皇家之女,即便尋常人家的女兒,有幾人能隨心而嫁?這就是咱們女人的命啊……”她原本嫁與杜如晦之子杜荷,因杜荷參與李承乾叛亂破處死才轉嫁薛瓘,因而對妹妹之死不僅有手足之憾,更有幾分物傷其類的無奈。
媚娘雖有滿腹心事,還得繼續扮演好嫂子的角色,拭去眼淚好言撫慰:“你也不要太難過,前兩年的那場病好不容易才痊癒,剛生過孩子,別再哭出病來。”
城陽哪裡聽得進去,只是不住啼哭:“怪我晚了一步,本來還想請郭真人為他們做法,令新城與韋駙馬和合……”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媚娘一怔:“郭真人做法?”
城陽直至此刻仍對神神鬼鬼之事深信不疑:“郭行真有一秘法,只要連續做法七日,可驅災避禍,使夫妻恩愛和睦、永不分離。我本想請他為新城行此法事,哪知這丫頭這麼快就去了。”
一片悲聲中,車駕忽然停住——因為新城的葬禮遵照皇后規格,文武百官也都參加,大家得知皇帝風疾復發,跪在城門口阻擋聖駕,苦勸李治回宮休養。
李治雖然病怏怏的,仍是不依,執意要親自送到昭陵,連呼群臣讓路。但大家誰也不肯起來,眾宦官也加入勸慰的隊伍,最後連媚娘和許多內外命婦也跪在車駕前,勸他以龍體為重、以社稷為重。李治無可奈何,只得作罷,流著眼淚望著妹妹的梓宮運出明德門。
皇帝既然止步迴鑾,其他皇族親眷也不便再送,媚娘親手攙扶著城陽再度登車,扭頭再看,不知何時寶乘女尼已湊到李治身邊。李治悲病交加,也不顧九五之尊的莊重了,一頭撲進師傅的懷裡,便似小時候哭母后一般在寶乘懷裡哭了個昏天黑地。
城陽見此情景更觸傷情,又伏在媚娘肩頭嚶嚶啜泣。媚娘勸也勸不住,唯有一陣陣嘆息。
再抬眼間,卻見李治已漸漸止住悲意,寶乘似在他耳畔輕輕說了些什麼,倆人不住回頭,向媚娘這邊瞻望,眼神都冷冰冰的。雖然聽不見他們嘀咕什麼,但看他們的神色媚娘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又算到我頭上!固然扳倒長孫家合我之意,但長孫詮又不是我害死的,新城嫁韋正矩也不是我指婚,憑什麼怪我?薛元超遭逢母喪不得回京任官要怨我,他替李義府說情被貶又怨我!反正你是聖人、是神明,沒有半點兒錯。怨我!怨我!一切都怨我!
而恚意之後又感淒涼——皇后再尊貴,說到底也還是遵從三綱的一介女子,權勢地位都依賴於丈夫,命運依舊不能由自己掌握。有丈夫的寵愛一切好辦,失去這份寵愛又能如何?龍陽泣魚,棄捐篋笥。
媚娘輕輕撫著城陽的肩膀:“別哭了。改日你把郭行真帶進宮,說不定連本宮也需要他作法相助……”說到這兒她竟面露一絲慘笑,幾乎有些絕望了。
三.有女仳離
傍晚時分寒風陣陣,含涼殿前一片陰暗,周遭覓不見任何宮女宦官,唯有兩座石燈籠閃著微弱的光芒,猶如鬼火一般;還有婆娑扭曲的樹影,伴隨著沙沙之聲,張牙舞爪左右搖晃。
殿內的氣氛同樣詭秘,媚娘不施粉黛、身披青紗跪在殿中,守著面前一支銀燭台,默默祈禱;其他宮燈、炭火都沒點燃,唯有這支孤零零的蠟燭徒勞般照耀著整個大殿,雖然不過是令殿柱、宮幔蒙上一層灰濛濛的微光;還有殿中央巨大的青銅香爐,不停地飄散著香菸,渾濁的煙氣盤旋著,時而虬結如蛟龍,時而飄散如素縞,令人神暈目眩。就在香爐之後,郭行真正在作法。他頭戴太清蓮花冠、身穿直綴水火炮,盤膝坐於蒲團上,左手握桃木劍,右手掐神訣,口中喋喋不休念著咒語:“張烈正氣,麗於太清,輔弼正道,行於正平。六甲洞元,九天超形,天為我蓋,三花聚頂……”
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掙扎著要為妹妹送行,一路上緊緊扶著王伏勝的肩膀,不住地擦眼淚。
城陽公主前不久剛生下一子薛紹,身子還很孱弱,也堅持要來為妹妹送葬,媚娘恐其身子不適,讓其陪自己同乘安車;眼見城陽哭得死去活來,她好生勸慰也不見效,最後也跟著默默垂淚——其實她當皇后不久新城公主就出降了,莫說沒什麼姑嫂之情,甚至因為長孫氏之事還有些芥蒂。但此刻她就是止不住眼淚,與其說哭新城,還不如說是哭自己!
自從因為李湛之事爭吵,她與李治再也沒有過交流,莫說夫妻促膝而談,李治連她含涼殿的大門都不登了。賀蘭每隔三五日入宮一次,與李治海誓山盟、如膠似漆,這一切媚娘都知道,可她又有什麼法子呢?李治沒公然賜封賀蘭已算給她面子了。其實她幾度想向李治違心“認錯”,但一來忍不下這口氣,二來李治也完全聽不進她的解釋,連這次舊病復發都不讓她過去侍奉,關係只能越鬧越僵……
城陽公主根本沒察覺到媚娘的心思,兀自抓著她臂膀痛哭不已:“傻丫頭,怎這麼想不開呢?我也是再嫁之人,莫說皇家之女,即便尋常人家的女兒,有幾人能隨心而嫁?這就是咱們女人的命啊……”她原本嫁與杜如晦之子杜荷,因杜荷參與李承乾叛亂破處死才轉嫁薛瓘,因而對妹妹之死不僅有手足之憾,更有幾分物傷其類的無奈。
媚娘雖有滿腹心事,還得繼續扮演好嫂子的角色,拭去眼淚好言撫慰:“你也不要太難過,前兩年的那場病好不容易才痊癒,剛生過孩子,別再哭出病來。”
城陽哪裡聽得進去,只是不住啼哭:“怪我晚了一步,本來還想請郭真人為他們做法,令新城與韋駙馬和合……”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媚娘一怔:“郭真人做法?”
城陽直至此刻仍對神神鬼鬼之事深信不疑:“郭行真有一秘法,只要連續做法七日,可驅災避禍,使夫妻恩愛和睦、永不分離。我本想請他為新城行此法事,哪知這丫頭這麼快就去了。”
一片悲聲中,車駕忽然停住——因為新城的葬禮遵照皇后規格,文武百官也都參加,大家得知皇帝風疾復發,跪在城門口阻擋聖駕,苦勸李治回宮休養。
李治雖然病怏怏的,仍是不依,執意要親自送到昭陵,連呼群臣讓路。但大家誰也不肯起來,眾宦官也加入勸慰的隊伍,最後連媚娘和許多內外命婦也跪在車駕前,勸他以龍體為重、以社稷為重。李治無可奈何,只得作罷,流著眼淚望著妹妹的梓宮運出明德門。
皇帝既然止步迴鑾,其他皇族親眷也不便再送,媚娘親手攙扶著城陽再度登車,扭頭再看,不知何時寶乘女尼已湊到李治身邊。李治悲病交加,也不顧九五之尊的莊重了,一頭撲進師傅的懷裡,便似小時候哭母后一般在寶乘懷裡哭了個昏天黑地。
城陽見此情景更觸傷情,又伏在媚娘肩頭嚶嚶啜泣。媚娘勸也勸不住,唯有一陣陣嘆息。
再抬眼間,卻見李治已漸漸止住悲意,寶乘似在他耳畔輕輕說了些什麼,倆人不住回頭,向媚娘這邊瞻望,眼神都冷冰冰的。雖然聽不見他們嘀咕什麼,但看他們的神色媚娘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又算到我頭上!固然扳倒長孫家合我之意,但長孫詮又不是我害死的,新城嫁韋正矩也不是我指婚,憑什麼怪我?薛元超遭逢母喪不得回京任官要怨我,他替李義府說情被貶又怨我!反正你是聖人、是神明,沒有半點兒錯。怨我!怨我!一切都怨我!
而恚意之後又感淒涼——皇后再尊貴,說到底也還是遵從三綱的一介女子,權勢地位都依賴於丈夫,命運依舊不能由自己掌握。有丈夫的寵愛一切好辦,失去這份寵愛又能如何?龍陽泣魚,棄捐篋笥。
媚娘輕輕撫著城陽的肩膀:“別哭了。改日你把郭行真帶進宮,說不定連本宮也需要他作法相助……”說到這兒她竟面露一絲慘笑,幾乎有些絕望了。
三.有女仳離
傍晚時分寒風陣陣,含涼殿前一片陰暗,周遭覓不見任何宮女宦官,唯有兩座石燈籠閃著微弱的光芒,猶如鬼火一般;還有婆娑扭曲的樹影,伴隨著沙沙之聲,張牙舞爪左右搖晃。
殿內的氣氛同樣詭秘,媚娘不施粉黛、身披青紗跪在殿中,守著面前一支銀燭台,默默祈禱;其他宮燈、炭火都沒點燃,唯有這支孤零零的蠟燭徒勞般照耀著整個大殿,雖然不過是令殿柱、宮幔蒙上一層灰濛濛的微光;還有殿中央巨大的青銅香爐,不停地飄散著香菸,渾濁的煙氣盤旋著,時而虬結如蛟龍,時而飄散如素縞,令人神暈目眩。就在香爐之後,郭行真正在作法。他頭戴太清蓮花冠、身穿直綴水火炮,盤膝坐於蒲團上,左手握桃木劍,右手掐神訣,口中喋喋不休念著咒語:“張烈正氣,麗於太清,輔弼正道,行於正平。六甲洞元,九天超形,天為我蓋,三花聚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