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心念電轉間,霍去病突然故意露出個空子。高不識一見大喜,挺劍直刺霍去病右腿,霍去病收腿一躲,反手挑起高不識的劍,削往高不識的脖頸。高不識大吃一驚,待要回劍擋格,卻已來不及,霍去病的劍尖已抵在自己脖子正中。

  霍去病收劍退後一步,抱拳道:「承讓了。」

  高不識冷汗直冒,見此立馬還禮道:「侍中劍術高超,不識佩服,自今以後,侍衛隊全體只聽你號令,唯你馬首是瞻。」

  霍去病一怔:「我才打敗你一個,就能讓全隊乖乖聽我的?」

  高不識似乎看出了霍去病的心思,微微笑道:「咳,在這侍衛隊裡,你沒來之前,我就是頭兒,我說一,沒人敢說二的,放心吧,從今起大傢伙都聽你的,誰不聽話,我打斷他狗腿。」一席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霍去病也哈哈大笑,走上前對高不識道:「好兄弟,皇上說了,要我這幾月給大家換個精氣神,明天一早大家務必在營門口集合,咱們去霸陵塬練兵去。」

  「是。」侍衛隊員們整齊劃一地行了個禮。

  此後三個月,霍去病每日準時帶著侍衛營,出城門,去往霸陵塬練武,風雨無阻。霸陵塬的練兵條件與霍去病家中後院自不可相提並論,這裡要啥有啥,而且全部實景布置,在這裡練兵,幾乎就跟實戰差不多。霍去病按照自己的設想,令侍衛營上午練習騎射,下午練習格鬥,不許有一絲一毫耽擱。就這樣三個月下來,侍衛隊不僅讓霍去病帶得像群野馬,更是煥發出了一種與以往不同的生機。

  三個月後,劉徹召見霍去病,他已瞭解到侍衛營的變化,知道霍去病練兵帶隊還有鼻子有眼的,唯獨擔心的是他有沒有看兵書。

  長樂宮中,劉徹問道:「朕給你那些兵書你看得如何?」

  「臣沒看幾卷,就不想再看了。」霍去病據實答道。

  「為何?」

  「那些兵法陳敗古舊,不適合現在的行軍打仗,故而臣不看。」

  「你可知道,朕給你的兵書,可是很多為將者做夢都想借來一閱的書。你舅舅衛青對抗匈奴,能夠無往而不勝,這些兵書同樣居功至偉,你居然如此小瞧它們?」劉徹說完把手中竹簡扔在桌上,那正是一卷《吳子兵法》。

  「臣並非小瞧這些兵法,實是臣認為行軍打仗要的是因時制宜,隨機應變,所謂法無定法,為大法者,古代兵書太多空洞之說,內容紛繁複雜,反而禁錮了人的思想,其實打仗只需要掌握時機殺敵就可以了,至於如何掌握時機殺敵,這是需要為將者自己根據戰場變化觀察得來,不是能從兵書中學習得到的。」

  「喲,好大的口氣啊。不過倒也有幾分道理。」

  霍去病微笑著不再說話。

  「你自詡為有天賦者,現在朕給你看下邊境形勢圖,你且說說你的看法。」劉徹拿起一份奏章,遞與霍去病。

  霍去病接過一看,原來是高闕守將李息發來的一份奏報,內稱匈奴伊稚斜單于調動九萬騎兵南下,分為三部,陳兵於代郡、定襄和上郡三地,同時其右賢王部也調動頻繁,麾下十餘萬騎兵皆蠢蠢欲動,不明其真實目的。

  霍去病看完,向劉徹道:「匈奴人此次兩線用兵,一虛一實,臣以為他們的真實目的乃是長安。」

  「怎麽說?」劉徹來了興趣。

  「陛下你看,單于本部九萬大軍分為三股,威脅代郡、定襄、上郡三地,貌似是要大舉進攻,其實不然,這是虛兵,因為我們在這三個地方駐有數萬大軍,且城牆堅固,不易攻下,他還要將兵分成三路,這豈不是自討苦吃?真要進攻,也當合兵一處才是,如此大張聲勢,臣敢肯定他並非真要打這三地。」經過趙破奴的點撥,再加之一段時間的學習,霍去病對於邊防駐軍、地理已有了相當程度的理解。

  「有點道理,繼續說。」

  「臣以為,右賢王所部才是實兵,他欲動未動,兵力達至十餘萬,這是他要隱藏自己的戰略意圖啊!臣認為,只要時機成熟,他必兵進朔方,朔方城牆低矮,守兵不足,根本無法抵擋十餘萬大軍的進攻。一旦朔方失守,水草肥美的河朔地區很可能再被他們奪回,且形成一條與他們東西呼應的戰線。來者不善啊。」

  「看來他們這次是紅了眼想報仇,正好,朕也想跟他們好好打上一仗。你認為這仗該怎麽打?」

  「不好打啊。」

  「不好打?」

  「不好打並不等於不打,臣認為不好打是因為我們不好選擇戰略重點,不好處置東線三郡。如果我們集中兵力打單于,那右賢王所部則可長驅直入;如果全力抵禦右賢王,則單于所部又可能由虛兵變為實兵,三力合為一股突然南下,到時我們同樣危矣!」

  「那是否雙線加以抵禦?這樣我們也未必沒有勝算。」

  「不可,這樣我們就是按照他們的設計在打了,只能處於被動。不如我們派大軍向東佯動,誘右賢王部南下,然後兵分兩路,一路仍向東走,另一路則折轉向西,千里奔襲,迎向右賢王,在右賢王出兵之前就打潰他,或者是直接出現在右賢王后方,打他個措手不及。如何?」

  「確實高見!但你的設想對於時間、士兵耐力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的士兵做得到嗎?」

  「如果臣接受這個任務,必能做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