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世宗沒有正面回答,卻說:“父親人皇王原來當立卻沒有立,所以他老人家才逃奔了唐朝。”他的意思是:父親原來就應當繼承皇位,但沒有繼承,現在由我來繼承正好還了先前的債,理所應當。
耶律屋質見雙方毫不相讓,便嚴肅地說:“人皇王捨棄父母之國逃奔唐朝,你說應不應當?大王見了太后,不知道道歉,卻只提舊的恩怨。太后則是固執於偏愛,假託先帝遺命,隨便授予皇位。你們這樣,怎麼能講和呢?還是趕快交戰吧!”說完屋質憤憤地退到一邊。
述律太后本來就人單勢孤,軍隊也無法抗衡,現在耶律屋質又撒手不管,急得流著淚說:“先前太祖時就有眾兄弟作亂,致使天下遭難,國家瘡痍還沒有恢復,怎麼能再讓兄弟殘殺呢?”遼世宗見祖母這樣,也動情地說:“父親一輩的人沒做好,我們晚輩的怎麼能不做好呢?”最後雙方終於在耶律屋質的調解下講和了。
述律太后問耶律屋質由誰即位為好,屋質說:“太后如果讓永康王即位,則順乎天意,合乎人心,不必再有什麼猶豫了。”
站在一旁的李胡一聽就惱了:“我還在這兒,兀欲怎麼能立呢?!”
耶律屋質轉身斥責道:“自古以來傳位以嫡長為先,不傳眾弟。過去太宗之立,本來就有錯誤,何況你暴戾殘忍,多有人怨。萬口一辭要立永康王,你怎麼能和他爭奪王位呢?”
述律太后也對李胡說:“你聽到了吧?這都是你自作自受!”李胡無奈只好作罷。
就這樣,雙方訂立了有名的橫渡之約,避免了一次兄弟之間的殘殺,而皇位終於轉到了耶律倍一系中。後來,又轉到耶律德光一系一次,然後,第二次轉到耶律倍系,從此一直維持不變。
遼世宗在橫渡之約後,皇位基本穩定,然後他採取措施鞏固自己的帝位。一是對太后和李胡,他們回到上京後,還想再次發難,為防意外,世宗便將他們軟禁到了祖州(今昭烏達盟林東鎮西南),然後將同黨的其他骨幹處死,才算徹底解除了後顧之憂。
對於擁立他即位的功臣們世宗也論功行賞,讓耶律安搏統率腹心部,總領宿衛,還賜給奴婢一百口。世宗還效仿漢族制度設置了北樞密院,讓耶律安搏做北樞密院使,掌管遼的軍政大權,成為世宗事實上的宰相。
世宗的強化統治措施還包括鎮壓叛亂。原來許多擁護他即位的人是因為原來和述律太后有矛盾,等世宗地位一穩定,這些守舊的貴族們又和世宗產生了矛盾,以致最後兵戎相見。因為世宗傾慕中原風俗和政治制度,任用很多的漢人擔任要職,這引起了舊貴族的不滿。
在948年(天祿二年)正月,耶律天德、蕭翰和劉哥、盆都反叛。結果被發覺,世宗將耶律天德處死,杖責蕭翰,流放了劉哥,讓盆都出使外國以示懲罰。
第二年,蕭翰和公主阿不里聯絡明王耶律安端謀叛,被耶律屋質得到書信,報告了世宗,世宗將蕭翰誅殺,阿不里則在入監獄後死去。安端的兒子察割很狡猾,他假裝揭發父親的罪行,痛哭流涕,騙得了世宗的信任,結果,世宗只是將他的父親安端貶到外地統領部族軍隊。察割則留在了朝中,為以後埋下了隱患。
察割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偷偷謀劃著名篡奪皇位。這沒有逃過耶律屋質的眼睛,但他向世宗匯報時世宗卻不肯相信。在屋質再次勸說採取措施時,他卻說:“察割捨棄父親而輔佐我,不會有什麼事的。”世宗的輕信和大意使自己最後死於非命。
嗜殺成性,遼穆宗終遭戮
遼穆宗耶律璟(931—970),即位前封壽安王。天祿五年(951年)世宗被察割等人所殺,時璟隨征在軍中,誅察割,即帝位。應歷十九年(969年)二月,為近侍小哥等人所殺,附葬懷陵。
遼世宗被察割殺死之後,在951年(天祿五年)的九月,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兒子、壽安王耶律璟即位,這就是遼穆宗。這樣,皇位又一次到了遼太宗一支。
遼穆宗雖然登上了皇位,但他的寶座並不穩定,和他的父親一樣面臨著眾多兄弟的爭奪。在皇位繼承方面,雖然在西周時期就確定了嫡長子繼承制,但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秦朝的秦二世,後來唐朝的唐太宗,還有清朝的在位皇帝自選接班人的制度,都沒有嚴格執行嫡長子制度,是自然爭奪選擇和自主的選擇,以免殘殺。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遼穆宗和一般的皇帝一樣,對異己力量進行了排斥。原來和遼世宗關係近的大臣,或者罷官,或者不再重用。比如耶律頹顯,本來對他繼承皇位立下了大功,遼穆宗也許諾他給本部大王之位,但因為耶律頹顯老是念念不忘遼世宗對他的恩情,所以穆宗很不高興,給他大王的許諾也就束之高閣了。
對於敢公開反對他,進行謀叛的人,穆宗也毫不手軟地鎮壓。
在公元952年的六月,穆宗即位不足一年,擔任政事令的國舅肖眉古得和宣政殿學士李澣商議投奔後周,李澣給在後周做官的哥哥李濤寫信,說契丹的君主不好,只知道喝酒遊獵,沒有大志向,建議後周用兵。最後事情泄露,肖眉古得被殺,李澣被處以杖刑。
事情剛剛平息,在七月,遼世宗的弟弟耶律婁國又想自立為帝,被穆宗絞殺,同謀耶律敵獵被凌遲處死。
耶律屋質見雙方毫不相讓,便嚴肅地說:“人皇王捨棄父母之國逃奔唐朝,你說應不應當?大王見了太后,不知道道歉,卻只提舊的恩怨。太后則是固執於偏愛,假託先帝遺命,隨便授予皇位。你們這樣,怎麼能講和呢?還是趕快交戰吧!”說完屋質憤憤地退到一邊。
述律太后本來就人單勢孤,軍隊也無法抗衡,現在耶律屋質又撒手不管,急得流著淚說:“先前太祖時就有眾兄弟作亂,致使天下遭難,國家瘡痍還沒有恢復,怎麼能再讓兄弟殘殺呢?”遼世宗見祖母這樣,也動情地說:“父親一輩的人沒做好,我們晚輩的怎麼能不做好呢?”最後雙方終於在耶律屋質的調解下講和了。
述律太后問耶律屋質由誰即位為好,屋質說:“太后如果讓永康王即位,則順乎天意,合乎人心,不必再有什麼猶豫了。”
站在一旁的李胡一聽就惱了:“我還在這兒,兀欲怎麼能立呢?!”
耶律屋質轉身斥責道:“自古以來傳位以嫡長為先,不傳眾弟。過去太宗之立,本來就有錯誤,何況你暴戾殘忍,多有人怨。萬口一辭要立永康王,你怎麼能和他爭奪王位呢?”
述律太后也對李胡說:“你聽到了吧?這都是你自作自受!”李胡無奈只好作罷。
就這樣,雙方訂立了有名的橫渡之約,避免了一次兄弟之間的殘殺,而皇位終於轉到了耶律倍一系中。後來,又轉到耶律德光一系一次,然後,第二次轉到耶律倍系,從此一直維持不變。
遼世宗在橫渡之約後,皇位基本穩定,然後他採取措施鞏固自己的帝位。一是對太后和李胡,他們回到上京後,還想再次發難,為防意外,世宗便將他們軟禁到了祖州(今昭烏達盟林東鎮西南),然後將同黨的其他骨幹處死,才算徹底解除了後顧之憂。
對於擁立他即位的功臣們世宗也論功行賞,讓耶律安搏統率腹心部,總領宿衛,還賜給奴婢一百口。世宗還效仿漢族制度設置了北樞密院,讓耶律安搏做北樞密院使,掌管遼的軍政大權,成為世宗事實上的宰相。
世宗的強化統治措施還包括鎮壓叛亂。原來許多擁護他即位的人是因為原來和述律太后有矛盾,等世宗地位一穩定,這些守舊的貴族們又和世宗產生了矛盾,以致最後兵戎相見。因為世宗傾慕中原風俗和政治制度,任用很多的漢人擔任要職,這引起了舊貴族的不滿。
在948年(天祿二年)正月,耶律天德、蕭翰和劉哥、盆都反叛。結果被發覺,世宗將耶律天德處死,杖責蕭翰,流放了劉哥,讓盆都出使外國以示懲罰。
第二年,蕭翰和公主阿不里聯絡明王耶律安端謀叛,被耶律屋質得到書信,報告了世宗,世宗將蕭翰誅殺,阿不里則在入監獄後死去。安端的兒子察割很狡猾,他假裝揭發父親的罪行,痛哭流涕,騙得了世宗的信任,結果,世宗只是將他的父親安端貶到外地統領部族軍隊。察割則留在了朝中,為以後埋下了隱患。
察割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偷偷謀劃著名篡奪皇位。這沒有逃過耶律屋質的眼睛,但他向世宗匯報時世宗卻不肯相信。在屋質再次勸說採取措施時,他卻說:“察割捨棄父親而輔佐我,不會有什麼事的。”世宗的輕信和大意使自己最後死於非命。
嗜殺成性,遼穆宗終遭戮
遼穆宗耶律璟(931—970),即位前封壽安王。天祿五年(951年)世宗被察割等人所殺,時璟隨征在軍中,誅察割,即帝位。應歷十九年(969年)二月,為近侍小哥等人所殺,附葬懷陵。
遼世宗被察割殺死之後,在951年(天祿五年)的九月,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兒子、壽安王耶律璟即位,這就是遼穆宗。這樣,皇位又一次到了遼太宗一支。
遼穆宗雖然登上了皇位,但他的寶座並不穩定,和他的父親一樣面臨著眾多兄弟的爭奪。在皇位繼承方面,雖然在西周時期就確定了嫡長子繼承制,但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秦朝的秦二世,後來唐朝的唐太宗,還有清朝的在位皇帝自選接班人的制度,都沒有嚴格執行嫡長子制度,是自然爭奪選擇和自主的選擇,以免殘殺。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遼穆宗和一般的皇帝一樣,對異己力量進行了排斥。原來和遼世宗關係近的大臣,或者罷官,或者不再重用。比如耶律頹顯,本來對他繼承皇位立下了大功,遼穆宗也許諾他給本部大王之位,但因為耶律頹顯老是念念不忘遼世宗對他的恩情,所以穆宗很不高興,給他大王的許諾也就束之高閣了。
對於敢公開反對他,進行謀叛的人,穆宗也毫不手軟地鎮壓。
在公元952年的六月,穆宗即位不足一年,擔任政事令的國舅肖眉古得和宣政殿學士李澣商議投奔後周,李澣給在後周做官的哥哥李濤寫信,說契丹的君主不好,只知道喝酒遊獵,沒有大志向,建議後周用兵。最後事情泄露,肖眉古得被殺,李澣被處以杖刑。
事情剛剛平息,在七月,遼世宗的弟弟耶律婁國又想自立為帝,被穆宗絞殺,同謀耶律敵獵被凌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