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契丹滅掉後晉,劉知遠起兵太原,最後做了後漢皇帝。劉知遠領兵南下,驅逐了契丹勢力,奪取開封后,便以開封為首都,將原來河東這塊根據地交給了弟弟崐掌管,以太原為北京,任命他為北京留守,又加授等同於宰相的同平章事職銜以示恩寵。

  劉知遠在的時候,兄弟之間沒有什麼隔閡與矛盾,等他的侄子後漢隱帝繼位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郭威等一些元老功臣開始把持朝政。雖然他們也給劉崇許多很高的榮譽職銜,如檢校太師,兼侍中,兼中書令,但他和郭威等人的矛盾卻日益加深,郭威等人對於他這個權勢極大的皇親也很不放心,雙方的猜疑使得他們的關係逐漸緊張起來。

  等郭威平定三地叛亂後,劉崇對郭威更加畏忌了,他向謀士們問怎麼辦,判官鄭珙向他獻出了固守河東的大計:“現在看來,漢朝江山以後必會大亂,我們太原將士原來就名揚天下,再加上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單憑我們的轄地就能供應軍需,您要當機立斷,定下大計,固守河東,做到有備無患,以防將來被他人所制。”劉崇聽了,高興地說:“先生所言正是我的想法。”

  隨即便下令停止向朝廷進奉租稅、財物,全部留下歸入自己的府庫。然後劉崇便招募一些亡命之徒充實軍隊實力,又儲存大量的兵甲裝備。朝廷的命令他也不再聽從了,專心固守河東,為積累錢財防備以後的戰爭,劉崇又加重了對百姓的賦稅徵收,使百姓苦不堪言。

  劉崇名義上還和後漢朝廷保持著君臣關係,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將河東建成了自己的小王國。郭威等人對他也無能為力,加上朝廷內部鬥爭激烈也無精力處理河東的事情。

  後漢隱帝在郭威到鄴都駐守後,發動政變殺死了史弘肇等人,郭威起兵討伐,隱帝出戰身亡。郭威攻進開封后,為穩定局勢和人心,沒有立即稱帝,而是讓太后出面處理一些大事,自己在幕後操縱,為掩人耳目,郭威還派人到徐州去請劉崇的兒子劉暈,說是要讓他繼位。

  當時,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看出了郭威的用意,知道郭威在耍花招,矇騙輿論。劉崇在這方面政治經驗很少,他看不出郭威這樣做的意圖,還天真地認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他喜形於色地說:“我兒要做皇帝了,我還有什麼擔心的呢!”身邊的謀士們提醒他小心,早做準備,他根本聽不進去。但劉崇還算有點心眼,為探聽虛實,他派人到開封去了解情況。

  郭威面對劉崇的使者,知道了劉崇派人來的意圖,便用手指了指自己在身份低微時脖頸上刺的飛雀,說:“自古以來哪有雕青的天子,你回去告訴劉公,請不要猜疑我,我對朝廷沒有二心。”劉崇聽了使者的報告,更加相信了,心裡想著以後可以憑藉兒子的帝位獲得更大的榮耀了。

  劉崇的屬下李驤站出來提醒他:“郭威發兵犯上,他不會甘心做臣子的,更不可能讓劉姓人做皇帝,我們應該出兵太行山,把守關口觀察事態發展,等劉暈登基後,我們再撤兵回來。”劉崇聽了不但不感激李驤的提醒,反而大罵:“李驤!你這個臭儒生,想挑撥我們父子關係嗎!”劉崇命人將李驤推出門外斬首,李驤悲憤地嘆道:“我為愚蠢的人謀劃大事,真是該死!但我的妻子有病,沒法自己生存,請與她同死。”劉崇便將李驤和他的妻子都殺死了。

  劉崇冤殺了李驤沒多久,郭威便稱帝了,還派人將劉崇的兒子殺死。劉崇聞訊,這才徹底醒悟過來,但已經晚了,他為李驤建了祠堂,年年供奉進香。然後和郭威對立為敵,自己緊跟著也稱帝,沿用後漢的國號和年號。劉崇建的政權歷史上稱為北漢。

  劉崇為報殺子之仇,也和石敬瑭一樣聯合契丹,但他比石敬瑭稍微聰明一點,沒有做兒皇帝,在契丹要和他以父子相稱時他反對,最後確定了叔侄關係,契丹將劉崇封為大漢神武皇帝,還賞賜給他一匹黃騮馬。

  得到了契丹大力支持,劉崇便發兵向郭威問罪了。在契丹精銳騎兵的幫助下,劉崇大舉進攻後周邊界兩州,結果在相持六十多天後被後周大將王峻擊潰,劉崇向太原敗退途中,又遇上大雪,士卒棉衣缺乏,糧食又不足,凍餓而死的有十分之三四。

  第一次出兵失敗了,劉崇並不死心,第二年,他又領兵出戰,先派三千兵馬攻打府州(今陝西府谷),這次又被後周將領打得大敗而歸,岢嵐(今山西岢嵐)的守軍也被後周殲滅。

  北漢領土狹小,國力也很弱,加上供奉契丹大批財物,賦稅又重,使得民不聊生,紛紛逃亡到後周境內。

  兩次出兵都以失敗告終,劉崇還不死心,恰好這年郭威病死,劉崇以為有了出兵擊敗後周的大好時機,於是請求契丹發兵支援,一起攻打後周。契丹派楊袞率領五萬軍隊,號稱十萬來助劉崇。

  劉崇先派大將張元徽為先鋒,自己率領大部隊跟進,包圍了潞州(今山西長治),張元徽初戰告捷,然後劉崇領兵繼續進攻。

  後周世宗柴榮也領兵親征,在高平和劉崇展開了激戰。

  劉崇見後周軍隊較少,便輕敵了,楊袞提醒他要謹慎,他卻撫弄著自己的美髯說:“機不可失,不要亂說,且看我如何退敵!”楊袞氣得將軍隊帶到一邊觀戰。

  劉崇命令東邊的張元徽出擊,大臣王得中勸他說:“現在南風很大,對我軍不利,應暫緩出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