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西晉王朝八王之亂時,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鮮卑族如潮水般湧進中原,整個黃河流域成了異族征服、屠殺華族的修羅場。而代表華族的東晉王朝則躲在江南瑟瑟發抖。這一鬧,便是上百年,這便是連奴隸也做不穩的年代。

  要結束各族混戰的局面,要依託強有力的力量。歷史選擇了以暴制暴,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和太武帝拓跋燾爺孫倆結束了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南北朝由此拉開序幕。

  要擺脫野蠻狀態,則需要蠻族內部有人挺身而出,促進各族融合。結果英明君主孝文帝元宏橫空出世,主動全面推行漢化,北方又回到了華夏文明的時代。

  不過,在六鎮之亂後,胡化的潮流再次逆漲,北魏王朝東西兩分,迎來了南北朝的三國鼎立時期。最終北周在皇帝宇文邕的帶領下於公元577年攻滅北齊,但隨即北周的政權被外戚楊堅所竊取,隋朝於公元589年渡過長江,輕而易舉消滅陳朝,完成三國統一大業。

  在接受了這近三百年血與火的洗禮後,我們的民族終於走出了這漫漫長夜,直至創造了隋唐兩宋的巔峰時代。

  歷史的煙塵雖已遙遠,可讀史觀世,我們近世的百年滄桑與這三百年又是何其相似:近世是我們在西方船堅炮利下的痛苦轉型,那時是先祖在蠻族兵戈鐵馬下血與火的融合,我們民族的苦痛與那時如出一轍,而我們的入侵者也是如狼似虎,對黎明來臨的等待同樣漫長得讓人絕望。

  唐徳剛先生說從1840年開始後的這兩百年是中國的歷史三峽,是我們的文明艱難轉型的風口浪尖時期。而華夏文明兩晉南北朝的三峽之旅更是險象環生,比近世更讓人絕望,從商周時代一直傳承下來的中華文明隨時有觸礁沉沒的危險。可我們今天還在歷史的三峽中摸索,而我們的先祖卻已穿越了這三百年的滔天巨浪。只有懂得那段歷史,以此為鑑,我們才能避開眼前的層層漩渦,穿越迷霧。

  更值得關注的,兩晉南北朝並不只是中華文明的劫難時期,同時也是世界其他各大農耕文明的三峽時期。在那數百年裡,北半球氣候變冷,遊牧民族紛紛南遷,自東向西向農耕文化發起衝擊。在蠻族人的衝擊下,各大農耕文明王朝都遍體鱗傷,整個農耕文明都受到了重創。

  與漢人王朝一樣,腐朽不堪的西羅馬帝國也受到了嚴重衝擊,最終倒在了蠻族的鐵蹄下。羅馬帝國以完全崩潰的形態結束了它的光榮歲月,歐洲重回到了日耳曼人統治下的叢林時代。羅馬大帝國鑄就的輝煌一去不返,歐洲文明日後只能以仰視的目光瞻仰其他的文明世界。

  也就從此刻起,我們一直領先了西方近一千年——因為我們重迎來了隋唐兩宋帝國的輝煌,而西方卻走入了漫長的中世紀。與西方相比,他們有他們的羅馬帝國,我們有我們的秦漢王朝,兩者旗鼓相當。而到了16世紀以後,他們走出了中世紀,我們還是一成不變的帝國形態,從此我們便止步不前。如今我們的確落後了。但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的文明曾領先了西方上千年,我們還會為這幾百年的落後如此妄自菲薄,認為我們的文明一無是處嗎?

  所以,了解兩晉南北朝這段歷史,在今日顯得如此尤為重要。因為在一樣的艱難險阻前,我們穿越了迷霧,領先了西方近千年。唯有了解這段歷史,我們才會真切感悟中華文明的韌性有多強,包容有多廣。這才是我們建立民族自信心的最好來源,復興中華大業才不會成為一句空文。

  也正是在這三百年的亂世中,我們的民族鍛鍊出了極強的韌性,如同孫猴子在太上老君的香爐里錘鍊出了不壞之身一般。從那以後,我們雖然經歷了宋的滅亡、明的陷落,可我們文明復興大業的自信卻始終存在,從不絕望,在馬下醞釀新的征服。

  唯有了解這段歷史,才能以古鑒今,穿越歷史迷霧,走出三峽的漩渦。唯有了解這段歷史,才能建立民族自信,挺起民族脊樑,才能更深切地明白是府兵制、均田制這些華夷交融的制度讓我們走出了歷史的沼澤,而如今對科學、民主、市場這些西方的舶來品更要大膽拿來。

  讓《狼圖騰》宣揚的“狼血論”滾蛋去吧!若真是如此,為何面對同樣的一群狼,別的民族被撕得粉碎,而我們的民族卻能浴火重生?

  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文明,是它折服、教化了那些馬背民族,迅速將他們同化,讓他們也成為了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一員。

  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文明,是它讓所有的中華兒女緊緊團聚在一塊,能化干戈為玉帛,依然親如一家。

  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文明,是它讓中華子女能堅挺脊樑,傲然面對一切強敵;是它讓中華子女能痛定思痛,勵精圖治,終於君臨天下,讓萬國來朝。

  來吧,征服我們吧,可我們終會讓你們拜服在我們的腳下。

  一國之民有如此沉痛之歷史,一國之民有如此雄厚文明之積澱,一國之民有如此百折不撓之精神,這個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會遙遠嗎?

  看哪,我們中華的赫赫偉業在世界的東方正噴薄欲出,而我們的民族就是傳說中那隻浴火重出的鳳凰!

  (此書寫了兩年之久。兒子小樹也在此期間出生。將此書作為禮物奉獻給他吧,當然這得他願意笑納。感謝妻兒的陪伴和付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