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殺,或者不殺,跟氣度、仁慈無關,只跟時勢有關。這也是宇文和陳氏家族在滅亡之後,在一樣的楊堅手中,竟會遭遇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章節目錄 南北朝時的三國時代——後三國風雲 329

  三國一統

  終於統一了。

  如果,西晉那段短暫的統一時間不算,自東漢滅亡以來,已是快接近四百年的分裂時光。這四百年的主題,用這兩個詞概括最為精準:仇恨和分裂。

  可現在,各族的仇恨已消亡在融合的大流之中,五胡和華族已融為一體;分裂結束,天南地北皆為大隋子民: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疆域之廣,亘古未有!

  此時的中華帝國,財富堆積如山,文化昌盛繁榮、社會安定和諧,兵強馬壯,又回到了登峰造極的黃金頂峰期。

  此時極目眺望,找不到比我們更高的山峰,一切皆在我們的腳下!我們如此驕傲地宣稱:我們,是這世上最為強大的,

  儘管日後戰爭還要繼續,混亂必然發生,可這一刻我們走出來了,走出了這片血與火交織的沼澤地。而羅馬帝國在蠻族的衝擊之後,四分五裂,無路可去。黑暗、分裂、野蠻,籠罩他們;光明、統一、文明,屬於我們。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走出來了?而羅馬帝國卻一去不返。地理形態不同,民族組織不同。

  在東亞這個地理圈裡,我們的文明始終是最高級的,如同太陽在太陽系的位置。蠻族在征服我們之後,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麼蠻橫一時,然後等待自我消亡;要麼目光長遠,走上我們的路,尋求長治久安。別無其他的選擇。

  元宏為何寧願殺子,也要選擇漢化?因為他明白,胡族王朝“其勃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前面一個帝王無論如何能幹,只能保證他在世時的強大穩定;百年之後,能依靠的只能是文明制度。成熟的文明制度永遠比個人的意志、權力長久有效。意志只保一時,制度能保一世。漢化是他唯一的明智選擇。

  而羅馬四周,高級文明形態多樣,征服者可以有多種選擇。

  秦漢之後,華夏帝國不僅是政治上、種族上的統一,更是文明上、文化上的統一。儘管四分五裂,但血脈相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無論分裂多久, 我們都還是周公的後人、孔子的後人,真正的一家人。不論南北兩分,還是三國鼎立,一旦一家力量足以強大,統一是必然之事。

  而羅馬帝國呢?僅僅是靠征服下的和諧一統而已。人分三六九等,離心離德。除了羅馬公民,他人不能分享羅馬的榮耀,只有在繳稅和履行義務時,國家才會惦記起你。一旦中央控制力失去,所以便立即崩潰,再無聚合的可能。歐洲也徹底和大一統告別。

  塞外野蠻精悍的精血,注入漢文化頹廢的軀殼中,讓我們在經歷了血與火的融合後,終於騰空而出。我們用華族的韌性和博大,征服了蠻族,也戰勝了自己。

  可統一好嗎?當然好,至少那時候是好的。唯有統一, 我們才能富強,由此才遙遙領先了西方。

  我們秦漢王朝時,西方是羅馬時代;那是東西並駕齊驅的時代。

  我們五胡亂華,南北分治,華族柔弱不堪;他們是日爾曼肆虐,蠻族猖狂,帝國東西兩分。那是東西一同消沉破落的時代。

  我們三國歸隋,唐宋傳承,攀登巔峰時;他們是小國林立,各自為戰,宗教稱雄。那是我們一馬當先的年代。

  那時,我們盡可以高昂著頭,鄙視那群野蠻的歐洲人。希臘的文明、羅馬的榮光,被一掃而空,西方充斥著日爾曼民族的粗俗和鄙陋。野蠻人只能以仰視和艷羨的眼光瞭望東方。

  可我們走入元明清的大一統,繼續走在原路上,而他們卻已揚起起航的風帆。大一統讓我們富強,也註定了原地踏步的命運。這結果竟如同那哲人的遺言:“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別問為何我們走不進現代。因為不止我們,其他文明也同樣如此。應該問的是:為什麼唯有西方走進去了呢?

  西方,也僅僅只有西方。

  章節目錄 南北朝時的三國時代——後三國風雲 330

  代後記

  這世上有哪種文明,既歷史悠久,又從未斷裂?

  古巴比倫?不是,它早已滅絕!古埃及、古印度?也不是,土地雖還是那片土地,可早已物是人非了。在這地球上,只有一個答案:華夏文明。這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最值得幸福的。因為,你去讀幾千年前的文章,會毫無隔閡;要是孔丘還活著,你也可以和他隨意交談,除了他的魯國口音會給你帶來點障礙。

  難道是華夏民族的運氣特別好,從未遭受過大的劫難?並非如此。

  中華文明也有過數次滅頂之災,比如宋亡於元,明毀於清時,士大夫們都曾發出過“亡天下”的悲切之聲,可後來都鳳凰涅磐式地重生了。這兩次亡於異族的劫難和五胡亂華引起的災難相比,卻只能算小巫見大巫了。

  我們文明的第一次滅頂之災,便起源於西晉時的五胡亂華。我們的文明遭受了外來野蠻民族的侵襲,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這一次民族融合、文明重鑄的時間之漫長,融合之艱難,爭鬥之血腥,都讓後世難以企及。這段歷史也是我們俗稱的兩晉南北朝時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