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生活中的他,是一個木訥的孩子,膽小、多疑。他有口吃的毛病,估計還有輕微的自閉症。他越自卑,便越是不願跟陌生人交流。尤其在面對那種城府很深的朝臣時,他更是如芒刺背,惶恐不安,對禮節性、事務性的宮廷事宜都極其討厭。

  他長得近乎猥瑣,所以生平最恨被人瞻仰。自從當了天子之後,更要琵琶遮面,藏在深宮,不與他人接觸。

  由於知道他這個脾氣,朝臣前來上報朝政,連仰視的權力都自動放棄,只能拼命低著頭,盯著木地板自言自語一番。即便貴如三公、尚書令這種重要角色,也都是三言兩語,慌忙報告完畢,然後立即跑開。

  剩下那個一言不發的高緯,如釋重負一般。

  你可以如此想像高緯在位時的模樣:一條軟塌塌的蟲子,懶洋洋地趴在了龍的寶座上,惶恐、猥瑣,恨不得立即離開這個萬眾矚目的位置。

  自卑的人註定敏感多疑,而這份敏感在君主身上,則會被無限放大,潛在的危害更是如此。

  而自卑、多疑的高緯,身邊卻偏偏有一個能力非凡的弟弟——琅邪王高儼。他們倆年齡相差無幾,而無能的高緯靠生得早,卻穩穩噹噹地當了太子。兩人雖是同胞,可卻具有天壤之別。能幹的弟弟嚴重地威脅到了高緯的地位和生存。

  高緯長得猥瑣,眼神里充滿著不自信,當了天子以後,還是如此。而比他小的高儼,一個眼神,便能讓朝臣不寒而慄。即便高緯當了皇帝,朝臣還是覺得高儼更具威嚴。

  高儼喉嚨里得了毛病,需要扎針治療。扎的可不是背上,而是喉嚨啊,稍有不慎,估計都會斃命。成人都擔心地要命,可當御醫拿針扎在高儼的喉嚨上時,高儼的眼都沒眨巴一下。

  那時的高儼,只是個小孩。小時有這麼大的膽量,稍長一些不知會幹出什麼事來?

  憑他這副英勇的模樣,他的父皇和母后肯定是偏愛於他。高湛討厭那個軟塌塌的二兒子,異常寵愛這個看似英明神武的三兒子。可是,名分已定,高緯遲早要繼位的。結果,高湛只能盡力補償高儼。

  凡是高緯有的,高儼都得有。他所有的器服玩飾,和太子一樣,也全由政府財政買單。而他自己也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有一日,他在高緯那裡看到了新的冰綠李。回家後,他勃然大怒:“尊兄已有,我何意無?” 結果管事的人被立即下罪。

  而他的父母也在推波助瀾,總想給高儼更多的寵愛。

  這很危險。帝王家不同於常人,若是真的為子女、江山著想,那只能偏愛一個,而那人必須是帝國的繼承人。而高湛非常愚蠢,他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高儼。當他把天平倒向高儼的時候,便已埋下了巨大的禍根。

  高儼也被寵壞了,兄長有的他都要,而江山卻不能一分為二。所以,他想要獨享。

  他肆無忌憚地跟高湛說:“阿兄軟,何能率領左右!”言下之意是,應該讓我來當你的接班人。

  聽了這種大逆不道的話,高湛也不為意,卻點頭稱讚:“此兒聰明,當有所成。”此後,他心中也屢有廢立之意。不過,最終由於意外的干擾,他沒有走出這一步。

  有這麼個野心勃勃的弟弟在,加上偏心的父皇、母后的推波助瀾,年幼的高緯必然是日日如坐針氈。

  作者:句太親 回復日期:2009-02-07 12:33:17

  趙王陳朝的事情就算寫完了?總感覺這段時光倒流,接不上前後文,比較突兀樣的。其實從188節高澄水淹王思征起,就可以寫高澄之死,高洋建齊的事了。再寫宇文泰懼怕高洋,眾人不解,宇文泰解釋說南朝已亂,當坐觀成敗,趁亂打劫。這時再轉而寫蕭繹,而王琳、陳霸先早期的事在他們出場時就該交代了。當蕭繹聯齊攻滅侯景、聯魏(西)消滅蕭紀後,向宇文泰討回西川、漢中之地時,這時的主角是宇文泰了,從滅蕭繹可以一直寫到宇文泰死,北周建立。而高洋當時攻柔然、滅山胡、伐契丹......風頭正勁,正欲趁宇文泰死伐周時,可撰有大臣相諫:宇文泰雖死,根基仍在,南朝無主,派蕭淵明去做傀儡可一舉下江南。這時再引出陳霸先來,兩次大敗高洋。高洋喪師十數萬,加上新興的突厥不段侵擾,不得不築起長城,從此意志消沉,縱情酒色,殺人成性。然後寫陳霸先建立陳朝這段艱難的事。王淋火攻失敗後降齊就降齊了,十多年後的事情就等時間到了再寫,幹嘛非要一口氣寫光?陳蒨占沔州、圍江陵、打敗梁周聯軍,北周被迫求和,陳朝一時興盛不表。再寫北周、北齊的內部政權更迭,宇文護站穩腳跟後東討北齊,邙山大戰的事。最後是宇文邕親政,聯陳滅齊,楊堅代周,一統天下。

  -======================

  非常感謝句太親兄的建議。這讓我很感動,這起碼是我寫帖一年多以來看到最有建設性和最花費心思的建議了。

  當然,我也有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句太親兄的史學功底非常深厚,對這段歷史可以如數家珍,至少比我熟悉得多。如果,我只是單純寫給您這樣的高手看,的確可以按事件的進展鋪開,而且自己可以寫得更為舒展。

  可是,我還得照顧大多數對此段歷史一無所知的讀者(我承認,在構思這段歷史前,我也是如此)。所以,我得突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比單純的事件更能讓人留下印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