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得到史達林的准許,從1949年末到1950年初,金日成一邊加緊厲兵秣馬,一邊三番五次趕赴莫斯科進行遊說。在這幾個月里,蘇聯一直抱著靜觀其變的態度,想要看看如果允許金日成南下,自己能夠有多少勝算。最後,他們認為美國人不會插手。在史達林的要求下,毛澤東與金日成面對面地就美國可能採取哪些行動進行了一次討論,並且一致認為,美國人參戰以拯救這塊“彈丸之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無須中國派出援軍。但是日本仍是該地區一個不能輕視的勁敵。毛澤東允諾,如果日本妄圖介入這場戰爭,那麼中國一定會向朝鮮提供人力和物力援助。

  中國發生的事情也對史達林的態度產生了相當的影響。美國人曾經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忠實的盟友蔣介石,如果中國大陸全線告急,他們一定會進行軍事干預,卻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如果毛澤東發動的戰爭能在中國農民當中一呼百應,並且最終取得成功,那麼韓國的農民會不會以同樣的方式響應金日成的號召呢?難道他不是有先例可循嗎?於是,金日成的計劃逐漸贏得了莫斯科方面的支持。1949年末,毛澤東第一次與史達林會面時,兩人共同商討了金日成的作戰計劃。史達林暗示,可以讓大約萬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役的朝鮮族士兵加入朝鮮人民軍,對此毛澤東表示同意。在一本名為《不確定的合作夥伴:史達林、毛澤東與韓戰》中,歷史學家謝爾蓋·岡察洛夫、約翰·劉易斯以及薛理泰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開創性地研究。他們寫道,金日成的這次遊說活動表明,“史達林最終決定支持朝鮮的軍事行動,但又刻意與他保持距離,不願直接介入其中。”史達林在這裡玩了一個極其微妙的遊戲,給朝鮮一個半綠半黃的曖昧信號。由於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並不一定會按照金日成的預言進行,史達林可不想參加這次千難萬險、代價高昂的冒險行動,或是在這次行動的批准書上留下指印。

  1949年10月,毛澤東在國內戰爭的最終勝利進一步刺激了金日成的野心。他認為現在輪到自己大顯身手了。1950年1月,在為朝鮮駐華大使舉行的餞行午宴上,金日成再次對蘇聯大使館幾位高級官員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金日成說:“中國已經解放了,現在是解放韓國人民的時候了。”他又說,為了解決統一問題,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接著,金日成把特倫蒂·什特科夫上將這位實際上在朝鮮的蘇聯統治者拉到一旁,請他安排自己與史達林再次見面,然後再與毛澤東會面。1950年1月30日,也就是艾奇遜發表演說的18天以後,史達林拍電報請什特科夫轉告金日成:“我會在這個問題上幫助你。”當什特科夫將這一消息告知金日成時,後者表示十分愉快。

  1950年4月,為了打消史達林的最後一絲顧慮,金日成在白漢勇的陪同下訪問莫斯科。這位南方的共產黨領袖向史達林保證,南方人民會在北方發出信號的第一時間內一呼百應,揭竿而起。然而南方人民並沒有真的揭竿而起,白漢勇也為了自己夸下的海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從4月10日到25日這15天當中,金日成和白漢勇一共與史達林見了3次面。金日成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穩操勝券,因為在他身旁的人總是說,他有多麼受人愛戴,而李承晚有多麼令人憎恨,南方人民早就對他的到來望眼欲穿了,與李承晚聽到的逢迎之詞恰恰相反。這兩者當權都已經有五年之久,而無論南方人對於李氏政權如何怨聲載道,對平壤的高壓政策他們同樣也聞之色變。作為共產主義的忠實信徒,金日成可想不到南方人是這麼想的,也不認為自己的政權有壓迫性。他始終堅信,在北方崛起的新朝鮮乃是一個真正的公平正義的*國家。

  愁雲慘霧:朝鮮人民軍南下(3)

  金日成向史達林保證,美國不會冒著與蘇聯和中國開戰的危險對朝鮮進行干涉。至於毛澤東,這位中國領導人歷來都對朝鮮半島的解放事業表示支持,而且願意派兵去援。不過,金日成似乎早已成竹在胸,不需要中國軍隊的任何幫助。當時,史達林告訴金日成,雖然自己與他的立場一致,但是不會提供過多的援助,因為自己在其他地方尤其是歐洲還有更多重要的考慮。因此,假如美國真的介入,金日成沒法指望蘇聯派兵增援。“如果到時候你打不過美國,我不會出手相救。你還是得讓毛澤東助你一臂之力。”金日成的任務,史達林說,就是向那位對“東方之事知之甚深”的毛澤東尋求更為可靠的援助。

  這是史達林的典型作派。他既不出言反對,也不提供援助,而是把責任推給了一個眼下立足未穩、但是卻對他感恩戴德的新生共產主義政權。毛澤東一直想要一統江山,但是在台灣問題上卻遭到美國橫加阻攔,如果他想要收回國民黨的最後陣地,就不得不仰仗蘇聯的力量。因此,史達林很清楚自己能夠對毛澤東施加相當大的影響。實際上,毛澤東已經開始與蘇聯方面密切磋商,請求提供必不可少的空中與海上力量。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在北京秘密會見了毛澤東。讓中國領導人感到驚訝的是,金日成出言魯莽,甚至讓人覺得他有勇無謀。第二天,毛澤東收到史達林來電,電文中確認蘇聯對金日成的進攻只能給予十分有限的支持。於是毛澤東承諾要向金日成提供援助,並且詢問他是否需要中國向中朝邊境派兵,以防美國介入。金日成對此一口回絕。後來,毛澤東對自己的俄語翻譯師說,金日成的回答“十分傲慢”。中國人對金日成以及他的做派極其惱火。他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危難中的小國的代表向一個剛剛在國內戰爭中大獲全勝的大國統治者求援,而中國會慷慨大度地施以援手。中國人認為,金日成表現得毫無敬意,好像他來北京只是為了兌現自己對史達林的承諾而已。顯然,在金日成看來,朝鮮的統一大業無需中國人染指。他堅定不移地相信,戰事不出一個月內就會結束,即使美國想要出兵,屆時恐怕也為時已晚。但是,毛澤東向他暗示,既然美國一手扶植了李承晚政權,日本又是美國東北亞政策的關鍵所在,那就不能完全排除美國介入戰爭的可能性。金日成對這一暗示無動於衷。至於援助問題,蘇聯會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武器裝備。他這話倒是不假,蘇聯的重型武器已經通過補給通道陸續運抵平壤。(在戰爭開始之前,人民軍的裝備不僅遠勝於韓軍,而且也大大超過了仍在使用從日軍與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的武器的中國軍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