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雲山驚兆(17)

  於是他只好躺在那裡等待天亮、等待死亡,因為他知道沒有什麼人能夠把他背走。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也許能夠爬到附近的營部救助站。但是即使他爬到了,那裡的救助站很可能也已經被敵軍占領。刺骨的寒風讓他幾乎無法呼吸。他擔心中國軍隊很快就會過來檢查屍體,到時候他的呼吸就會暴露目標,於是米勒設法用旁邊敵軍的屍體掩蓋自己。11月2日下午大約2時許,5、6名中國士兵一邊穿越這片戰場,一邊頗為熟練地檢查中國士兵與美國士兵的屍體。於是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他,其中一個用槍抵著他的腦袋。哦,米勒心想,最後還是輪到我了。就在那時,卡朋神父突然沖了過來,一把推開了那名士兵,把他從槍口下救了出來。米勒等著中國士兵向卡朋和自己射擊,但是或許是神父無畏的神色鎮住了他們,他們誰也沒有拔槍。卡朋看也不看那些中國士兵一眼,使勁把米勒拽起來撂在背上。他們很可能都會成為俘虜,但是不管還能走出多遠,卡朋都不會丟下米勒。

  8團1營的官兵對中國軍隊的襲擊大吃一驚。實際上,此前他們曾經與中國軍隊有過一次小規模的交火,卻不知道自己的對手究竟是何許人也。1營D連(重武器連)的一名19歲下士雷·戴維斯還記得,那是一次漫無目的的亂射——這種事情好像經常都會發生。10月31日,他們已經抵達雲山鎮。當他和一支連級規模的隊伍穿越一片稻田時,附近的幾座山頭上突然傳來了槍聲。戴維斯記得,槍聲剛剛響起的時候,他們顯得漫不經心,許多人甚至連頭盔都沒有戴。接著,雙方都後撤了。真正的激戰在一天半之後才到來。

  戴維斯隸屬於一支重機槍分隊。他們駐紮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所在的山頭位於一條通往東南方向道路的南端。這條道路十分狹窄,一次剛好只能通過一輛牛車。然而當時8團的車輛卻一輛接著一輛,磕磕碰碰地難以順利通行,好像美軍離開了汽車就不會行軍一樣。在敵軍看來,他們顯得十分無能。中國人徒步行軍,輕而易舉就穿過那條道路直達高地;而美軍士兵的命運似乎和那些車輛連在了一起,全都被困在了低地。

  剛過子夜,中國軍隊發起總攻。在過去的4個月裡,無論是參加哪場戰鬥,戴維斯總會遇到敵眾我寡的狀況,但這一次對於他的班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機槍因超負荷使用而失靈。戴維斯早就料到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剛到朝鮮的時候,對於這種必須由兩人操作的武器,他負責背負彈藥,接著負責裝彈,最後才成為一名機槍手,其間他已經損耗掉3、4挺機關槍了。因為敵我力量對比過於懸殊,因此對於重型火器的需要也總是源源不絕。一開始,他們使用的是步兵最為常見的武器——M-1步槍、卡賓槍甚至機關槍。但是無論什麼武器,對於數量龐大的敵軍來說都遠遠不夠。有一次,營長鮑勃·凱恩中校對他說,“這場戰爭的關鍵就是,你得撂倒100名敵軍,然後就能回家了。等到你真的撂倒了100名敵軍,這場戰爭也就不算什麼了。”不過,至於為什麼要撂倒100名敵軍才能夠回家,凱恩沒有做過多的解釋。

  戴維斯很少見到這樣的情形。美軍發射信號彈以後,從小在紐約州北部一個農場長大的他看到滿山遍野的敵軍時,不由想起家鄉麥浪翻滾的景象。現在這種景象令人不寒而慄,成千上萬的敵軍士兵朝他們撲將而來。就算你撂倒了一個,還會有下一個;就算你撂倒了一百個,還會有另外一百個前仆後繼。這種場景對凱恩的玩笑來說無疑是一種莫大的諷刺。接著,戴維斯又看到了一名騎馬的軍官,他似乎正在指揮這些士兵。他們還拿著號角,而每當號角聲響起時,敵軍士兵便會時不時地變換進攻的方向。

  雲山驚兆(18)

  戴維斯知道,身邊幾名士兵的彈藥已經所剩無幾,而且恐怕他們的時間也所剩無幾。他們不斷開火,通常是近距離平射。戴維斯後來回憶說,一小時,最多兩小時之後,彈藥都打光了,機槍也因為過熱而不能使用了。凌晨2時許,副排長找到了他,戴維斯用手中僅剩的一枚手榴彈炸毀自己的機槍,然後兩人設法一起來到了迫擊炮旁邊發射空爆彈,這多少給了他們一點兒掩護。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熬過這個夜晚。天剛破曉的時候,他們試圖重新編組,驚訝地發現有些人還活著。

  他們已經徹底陷入重圍。

  在營部指揮所附近匆匆建起的防禦圈內,身負重傷的吉魯已經成為事實上的領導。他是一名二戰老兵、經驗豐富的步兵軍官,深知美軍的作戰能力。他十分清楚怎樣才能在極為有限的時間裡、極為有限的範圍內做出選擇,從而使部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和他在一起的還有彼得森中尉、他的朋友梅奧和理查森。後者雖然不是一名軍官,但是在戰爭初期艱苦卓絕的北進過程中,已經成長為一名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士。一開始,他們就意識到自己的對手是中國人,意識到整個8團已經成為戰場上的先鋒部隊,意識到這次戰鬥最終會演變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雖然防禦圈內的這些士兵已經在第一次戰鬥中成功脫險,但是今後的日子仍然烏雲慘澹。儘管總部已經不止一次說過援兵就在路上,但是至今仍毫無影蹤。那一天,一架美軍直升機為了運出部分傷員而試圖降落,但因中國人的炮火過於猛烈,在投擲了一些小包醫療用品後,不得不掉頭飛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