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們在先前的營部指揮所方圓200碼內建立了環形防禦帶,然後迅速在鬆軟的河床上挖出了幾道戰壕,把那3輛坦克推了進去。這樣一來,他們具備了一點兒有限的火力,另外捕捉到了一些微弱的無線電信號(這幾輛坦克的無線電台那時還能正常使用)。那天晚上,他們一直在開火。令人感到詫異的是,雖然中國軍隊完全可以趁機將他們一網打盡,卻沒有再次全面出擊。理查森認為,那天晚上中國人和美軍一樣都感到十分困惑。不過,理查森還記得,中國人的困惑並沒有持續到第二天。破曉時,美軍稍稍鬆了一口氣。他們熬過了敵軍的第一次攻擊。在這場戰鬥中,敵方很少在白天進攻。即使這是美中兩軍的第一次交鋒,美國人也覺得中國軍隊與朝鮮軍隊大不相同。這裡似乎仍然還有一線希望。從他們收到的最後一條無線電信息看來,援軍已經上路了。就在此時,那位後來因表現得英勇無私而為人銘記(並且被授予榮譽十字勳章)的隨軍牧師卡朋問起理查森的狀況。
“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神父問道。
理查森回答說不知道。
“今天是萬靈節。”
“神父,”理查森說道,“最好有人正在尋找我們失去的靈魂,我們真的很需要。”
“是的。主正在尋找。主正在尋找。”神父回答。
那位在平壤與沃爾特·梅奧分享一瓶氣泡酒的菲爾·彼得森中尉,是99野戰炮兵營C連的前方觀察員。C連負責支援8團3營,隸屬於3營的K連,駐紮在營部指揮所附近。在敵軍發動進攻前幾個小時,營部已經事先收到有關該地有中國軍隊的報告,但對這一重要情報做了牽強附會的解釋。時隔50年後,彼得森幾乎還能一字不落地回憶起當時營部的說法:“他們認為中國人只是來這裡保護朝鮮(鴨綠江上游)的發電機組,所以中國人不開火,我們就不開火。任何前方觀察員不得召集炮火轟炸電力設施。”
雲山驚兆(16)
中國軍隊發動攻擊後,彼得森才意識到此前上級總部曾經試圖告知他們當時的險情,但卻故意語焉不詳。多年以後,他不無憤怒地說道:“他們給我們的情報,只不過是一堆表面文章。”當天夜裡9時許,在雙方還沒有開始猛烈交火的時候,有人從K連的哨所帶來一名身著棉衣棉褲的俘虜。當該連的韓國混編士兵試圖同他講話時,卻發現這名俘虜根本不懂朝鮮語。彼得森可以肯定,這是他們碰見的第一名中國士兵。隨後他們接到上級命令,讓該連撤出這塊高地與營部匯合。但是那天晚上的行動卻著實令人匪夷所思,連隊被分成10人左右一組的小隊分別撤出。就在這時,中國軍隊突然開火。彼得森帶領的一支小分隊被困在稻田旁邊的一條水溝里,兩面都有中國軍隊猛烈的火力。他與一名被射中了臀部而哭笑不得的中士一起盤坐在溝底。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生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無奈之中,這名中士半開玩笑地對彼得森說:“瞧啊,中尉,我中了個百萬大獎的槍傷!”這樣的槍傷必須回家才能治療。此時此刻,家,對於他們來說,似乎已經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詞語。
當彼得森被困在戰壕里的時候,K連的其他士兵正在手忙腳亂地轉移該炮兵連的6門105mm榴彈炮車。他們迅速關上窗戶,想要擋住敵人的炮火。然而,當他們制定好突圍路線,臨時拼湊起一支可憐的護衛隊(約有16部車輛,由卡車裝載榴彈炮,吉普車運送人員與乾糧)時,一切為時已晚。中國人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切斷了通向南方的道路,並且埋伏在道路兩旁守株待兔。其中許多士兵都配有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內戰中從國民黨手中繳獲或者購買的湯普遜衝鋒鎗。儘管美軍早已淘汰了這種槍枝,但是此時此刻它們大派用場。
敵軍先是堵住他們的去路,然後便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漢克·佩蒂科恩中尉是該連最為出色的軍官之一。他曾經在二戰中榮獲銀星勳章。當天晚上,他也是護衛隊成員之一,並且奇蹟般地倖存了下來。後來他告訴彼得森,他們本來沒有一點兒突圍的機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整個連被敵人消滅。就在那天早些時候,佩蒂科恩曾經向上級請求開始撤離,但得到的答覆卻是要等候命令。佩蒂科恩說:“我們等不來什麼命令,因為我們完全失去了聯繫,所以只能自力更生。”包括炮兵連長傑克·博爾特上尉在內的少數幾個人率先登上了一輛吉普車,並且設法突出重圍。當時中國軍隊突然停火,大概是想要等那輛載有榴彈炮的大卡車過來時再集中攻擊,因為這個戰利品不僅更加惹眼,而且還可以順便製造路障。最後,該連大約180名士兵活下來的屈指可數。這是美軍最後一次試圖逃出雲山地區。與此同時,彼得森正率領手下緩緩撤退,一邊朝營部進發,一邊等待黎明的到來。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他們終於到達了一處距離營部指揮所大約200碼的平地上,然後迅速形成一個小型防禦圈。
11月1日夜,“麵糊”米勒、他的好友理察·赫廷格以及殘餘的部下在距營部大約1英里遠的地方突然接到命令,讓他們原路返回。整個3營,實際上是整個8團接到上級命令,要求他們撤出該地。不過這道命令為時已晚。他們剛剛經過一道橋樑附近的哨所,從那裡傳出了第一聲槍響,敵軍已經將他們團團包圍。於是,米勒迅速帶領該排從橋下穿越這條已經乾涸的溪流,但是對岸早就埋伏有敵軍。在大多數人上岸後,米勒發現自己被一枚手榴彈的碎片割傷了一隻手。當時他唯一還能記得的就是到處都亂作一團、中國軍隊似乎無處不在、美軍已經無路可退。他感到敵軍早就埋伏在附近,然後突然出現在他們的頭頂。那時他們已經到了路旁的一條水溝里,於是只好在裡面隱蔽。米勒還記得,身旁的這些部下大部分都是剛剛到來的新兵。他從來沒見過這種場面。實際上,他們不應該把這條水溝當作掩體,因為這裡毫無掩護可言,更不要誤以為自己已經脫離險境,因為現在他們毫無安全可言。同樣,不論你是站在制高點上,還是待在營部的指揮所里,都沒有絕對的安全可言。米勒知道,此時此刻最不安全的地方就是在水溝里躲避,但是裡面已經有35名士兵,一些是他排里的,另一些是其他排的。於是,他對自己的朋友赫廷格中喊道:“嗨,趕快出來,不要在這裡等死。”然後他們一起催促裡面的人全都出來。米勒估計,當時應該是11月2日凌晨3點左右。當他差不多已經讓所有的士兵都從戰壕里出來的時候,一枚手榴彈突然落了下來,炸斷了他的一條腿,血肉橫飛、腳骨破碎。米勒再也走不動了。
“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神父問道。
理查森回答說不知道。
“今天是萬靈節。”
“神父,”理查森說道,“最好有人正在尋找我們失去的靈魂,我們真的很需要。”
“是的。主正在尋找。主正在尋找。”神父回答。
那位在平壤與沃爾特·梅奧分享一瓶氣泡酒的菲爾·彼得森中尉,是99野戰炮兵營C連的前方觀察員。C連負責支援8團3營,隸屬於3營的K連,駐紮在營部指揮所附近。在敵軍發動進攻前幾個小時,營部已經事先收到有關該地有中國軍隊的報告,但對這一重要情報做了牽強附會的解釋。時隔50年後,彼得森幾乎還能一字不落地回憶起當時營部的說法:“他們認為中國人只是來這裡保護朝鮮(鴨綠江上游)的發電機組,所以中國人不開火,我們就不開火。任何前方觀察員不得召集炮火轟炸電力設施。”
雲山驚兆(16)
中國軍隊發動攻擊後,彼得森才意識到此前上級總部曾經試圖告知他們當時的險情,但卻故意語焉不詳。多年以後,他不無憤怒地說道:“他們給我們的情報,只不過是一堆表面文章。”當天夜裡9時許,在雙方還沒有開始猛烈交火的時候,有人從K連的哨所帶來一名身著棉衣棉褲的俘虜。當該連的韓國混編士兵試圖同他講話時,卻發現這名俘虜根本不懂朝鮮語。彼得森可以肯定,這是他們碰見的第一名中國士兵。隨後他們接到上級命令,讓該連撤出這塊高地與營部匯合。但是那天晚上的行動卻著實令人匪夷所思,連隊被分成10人左右一組的小隊分別撤出。就在這時,中國軍隊突然開火。彼得森帶領的一支小分隊被困在稻田旁邊的一條水溝里,兩面都有中國軍隊猛烈的火力。他與一名被射中了臀部而哭笑不得的中士一起盤坐在溝底。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生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無奈之中,這名中士半開玩笑地對彼得森說:“瞧啊,中尉,我中了個百萬大獎的槍傷!”這樣的槍傷必須回家才能治療。此時此刻,家,對於他們來說,似乎已經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詞語。
當彼得森被困在戰壕里的時候,K連的其他士兵正在手忙腳亂地轉移該炮兵連的6門105mm榴彈炮車。他們迅速關上窗戶,想要擋住敵人的炮火。然而,當他們制定好突圍路線,臨時拼湊起一支可憐的護衛隊(約有16部車輛,由卡車裝載榴彈炮,吉普車運送人員與乾糧)時,一切為時已晚。中國人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切斷了通向南方的道路,並且埋伏在道路兩旁守株待兔。其中許多士兵都配有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內戰中從國民黨手中繳獲或者購買的湯普遜衝鋒鎗。儘管美軍早已淘汰了這種槍枝,但是此時此刻它們大派用場。
敵軍先是堵住他們的去路,然後便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漢克·佩蒂科恩中尉是該連最為出色的軍官之一。他曾經在二戰中榮獲銀星勳章。當天晚上,他也是護衛隊成員之一,並且奇蹟般地倖存了下來。後來他告訴彼得森,他們本來沒有一點兒突圍的機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整個連被敵人消滅。就在那天早些時候,佩蒂科恩曾經向上級請求開始撤離,但得到的答覆卻是要等候命令。佩蒂科恩說:“我們等不來什麼命令,因為我們完全失去了聯繫,所以只能自力更生。”包括炮兵連長傑克·博爾特上尉在內的少數幾個人率先登上了一輛吉普車,並且設法突出重圍。當時中國軍隊突然停火,大概是想要等那輛載有榴彈炮的大卡車過來時再集中攻擊,因為這個戰利品不僅更加惹眼,而且還可以順便製造路障。最後,該連大約180名士兵活下來的屈指可數。這是美軍最後一次試圖逃出雲山地區。與此同時,彼得森正率領手下緩緩撤退,一邊朝營部進發,一邊等待黎明的到來。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他們終於到達了一處距離營部指揮所大約200碼的平地上,然後迅速形成一個小型防禦圈。
11月1日夜,“麵糊”米勒、他的好友理察·赫廷格以及殘餘的部下在距營部大約1英里遠的地方突然接到命令,讓他們原路返回。整個3營,實際上是整個8團接到上級命令,要求他們撤出該地。不過這道命令為時已晚。他們剛剛經過一道橋樑附近的哨所,從那裡傳出了第一聲槍響,敵軍已經將他們團團包圍。於是,米勒迅速帶領該排從橋下穿越這條已經乾涸的溪流,但是對岸早就埋伏有敵軍。在大多數人上岸後,米勒發現自己被一枚手榴彈的碎片割傷了一隻手。當時他唯一還能記得的就是到處都亂作一團、中國軍隊似乎無處不在、美軍已經無路可退。他感到敵軍早就埋伏在附近,然後突然出現在他們的頭頂。那時他們已經到了路旁的一條水溝里,於是只好在裡面隱蔽。米勒還記得,身旁的這些部下大部分都是剛剛到來的新兵。他從來沒見過這種場面。實際上,他們不應該把這條水溝當作掩體,因為這裡毫無掩護可言,更不要誤以為自己已經脫離險境,因為現在他們毫無安全可言。同樣,不論你是站在制高點上,還是待在營部的指揮所里,都沒有絕對的安全可言。米勒知道,此時此刻最不安全的地方就是在水溝里躲避,但是裡面已經有35名士兵,一些是他排里的,另一些是其他排的。於是,他對自己的朋友赫廷格中喊道:“嗨,趕快出來,不要在這裡等死。”然後他們一起催促裡面的人全都出來。米勒估計,當時應該是11月2日凌晨3點左右。當他差不多已經讓所有的士兵都從戰壕里出來的時候,一枚手榴彈突然落了下來,炸斷了他的一條腿,血肉橫飛、腳骨破碎。米勒再也走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