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消息靈通的皇室觀察家,如橋本明就說,這場拉鋸戰之所以能有結果,都是因為神魂顛倒的德仁向雅子許下了承諾,一個他無法實現的承諾。橋本是個矮小整潔的男人,有著充滿斑痕的臉和“慵懶”的雙眼,看起來將近50歲,但實際上卻已經70多歲了。他也是皇室的退休職員,和明仁天皇一起上學、念大學。他的“聲望”來源之一就是於學生時期和明仁一起在半夜偷溜外出,在五光十色的銀座大口吃蛋糕、暢飲咖啡,讓警察發了瘋似的尋找當時失蹤的皇太子。

  我們借用綠丘辦公大樓35樓的會議廳進行訪談。綠丘大樓位在市中心的神谷町,站在35層樓可以鳥瞰常在夏天瀰漫東京的白色光化濃霧①,而劃破濃霧的是市立垃圾焚化爐的超現實水泥尖頂。

  第六章 緣定三生(9)

  橋本相信雅子曾嘗試告訴德仁,她想要將人生貢獻於公職,尤其是以外交官的身份促進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企圖藉此安撫德仁的求愛,而他則認為如果她答應的話:

  她會成為皇室的外交官,陪著他到海外訪問。他利用外交官角色(承諾)當作誘餌,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錯誤。皇室成員不過是種象徵,並非外交事務的一部分,因此不可能成真,他做出了不可能實現的承諾。他笨到給予這樣的承諾,而她也笨到相信他。

  歷經三年努力發展事業,也許雅子開始發現在外務省開拓事業比想像中更為艱辛、難以應付。年老的天皇親信入江說:“她開始感覺到在外交官僚體制下的實際生活和她所想的不同,無論她多有才華,外務省最高也只會把她升遷到部門主管的位置。”

  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雅子最終受到以下三個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了心意。首先,她的父親不再反對這樁婚事,他的應允最受雅子重視。周旋在可怕的媒體之餘,他必然也暗自為恢復家族名聲而感到驕傲,畢竟他們自從身為武士的祖先撤離村上堡後即逐漸衰弱。其次,就雅子的事業而言,她也許深信能在丈夫的協助下,將君主體制現代化,並發展出適合自己的角色。最後一點,德仁是個迷人、有教養的男子,兩人有許多共同興趣,而他瘋狂地愛著她,承諾會保護她。其實,他也沒有真的長得那麼難看。

  1992年12月12日,雅子前往東宮,向德仁深深鞠躬行禮,並給了德仁他從第一次見面就一直等待的答覆。對於西方人來說,她的答覆可能會顯得過分矯飾與奉承,但這就是日本平民對皇室的尊敬用語:“如果我可以作為您的支柱,我會謙遜地接受。既然我已全然接受,必會盡力讓皇太子殿下高興,使我往後回顧人生時會認為‘這是段美好的人生’。”相對地,德仁保證:“我會永遠在你身邊,此生我會盡所有力量來保護你度過一切困難。”大家都知道困難來自何處,德仁承諾保護雅子免受他母親精神崩潰、生活悲慘之苦。德仁向父母告知這個重要的消息後,橋本是第三個接到通知的人。努力不懈的德仁嘆氣道:“真是漫長的一條路啊!”

  在訂婚的消息發布之前,需先計劃好幾個星期的時間,直到婚禮之前,亦需6個月準備禮俗相關事宜。聖誕節當天,雅子再度前往東宮與德仁相會,並且再次覲見未來公婆。1月8日,大總管穿著晨禮服,面色莊重地造訪小和田一家並正式提親。1月19日,令人敬畏的宮內廳和當時首相、參眾兩議院之議長、最高法院之*官、宮內廳長官和天皇,共同宣布正式同意這樁婚事。

  事情來來去去,宮內廳十分訝異竟然無法掌控信息外泄,宣布婚事的時機從他們手中溜走。日本媒體忠實地履行承諾,並未報導德仁的羅曼史,但卻被外國報紙搶走獨家,成為最後的恥辱。各家媒體都答應同時發布這項消息,並且早已組成陣容龐大的記者小組,負責搜集相關報導的背景資料,只要宮內廳一點頭,他們隨即可以提槍上陣。然而,《華盛頓郵報》的湯姆·里德(Tom Reid)接獲線人的情報,於是在1993年1月7日發布了消息。

  雖然僅刊登在報紙內頁且篇幅不大,但當外電消息傳回日本後,所有的牛鬼蛇神全都出動了。如果你認為西方國家迷戀名人的話,那日本媒體根本就是全面陷入瘋狂。

  第六章 緣定三生(10)

  6家東京電視台暫停播出原有時段的脫口秀和武士劇,取而代之的是沒完沒了的各種評論。他們大肆剖析雅子各個階段的生活,從莫斯科幼兒園時期到外務省歷經風霜的辦公桌和具有墨漬指印的電話、從寵物約克夏犬巧克力的血統到最愛的麻婆豆腐、從壘球的高超技巧到愛馬仕的絲巾品味,有個頻道開闢了一個節目介紹雅子式的領結打法,甚至財經新聞也來湊熱鬧,報導雅子哈佛經濟學論文的摘要。親朋好友的家也突然遭媒體包圍。雅子的昔日好友原久美回家後,發現四周都是黑色媒體車,記者不斷地把麥克風和攝影機朝她的面前推擠。她打電話給雅子,雅子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們家上面還有直升機呼嘯盤旋。巧克力想要上廁所,但是我們根本沒辦法出門。”

  新聞雜誌推出充滿奉承阿諛的特別專題報導。《新聞周刊》點出雅子是“日本的新一代甜心”。日本商會會長石川六郎熱情地說:“這是本世紀最棒的消息。”同樣特別的美譽則來自雅子國外的朋友、同事和老師。《時尚》雜誌引述了雅子的良師益友、哈佛大學日本研究教授蘇珊·法爾(Susan Pharr)的話:“日本從來沒有出現像傑奎琳·甘迺迪或邱吉爾這類的人。每當我們想到日本,就會想到面無表情又極其死板的官員。雅子可以改變這一點。”雅子再一次肩負極大的期望。但不出所料,時至今日,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時,尷尬的法爾拒絕我,不願再次提及當初所發表的見解。同一篇文章亦引用雅子的哈佛朋友、當時在日本上智大學教授政治學的豬口邦子(現為日本國會議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