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治年間,地方督撫勢力坐大,對朝廷的詔令總是選擇性執行。查禁那些流行書,對多數官員來說,是賣力不討好。這個市場太龐大了,因此多數地方官並沒有認真執行。但在丁日昌的轄區內,當然不一樣,那可是真刀真槍地干。

  丁日昌建議的這次禁書,強度遠遠超過前朝歷次——其一是有專門的機構,即“設官書局”,刊印《牧令書》(相當於政策彙編)、《小學》等宣揚王朝官方意識形態的書,希望以此來沖抵“淫邪之書”對士民的危害。其二是禁書的範圍特別廣,共計一百五十六種。《水滸傳》《西廂記》自然是重點禁絕書目。丁氏在全省發布的飭文稱:“《水滸》《西廂》等書,幾於家置一編,人懷一篋。原其著造之始,大率少年浮薄,以綺膩味風流,鄉曲武豪,借放縱為任俠,而愚民鮮識,遂以犯上作亂之事,視為尋常。”其三是不但禁小說,而且禁戲曲本子,禁一些劇目公演。在一百五十六種禁書之外,增加一百一十一種《小本淫詞唱片目》,一些折子戲、彈詞、民間小調,如《楊柳青》《男哭沉香》《龍舟鬧五更》《揚州小調嘆十聲》《王大娘補缸》等皆列入禁絕目錄。

  丁日昌在同治年間的官場堪稱能吏,歷史卻對其禁絕《水滸傳》等書的“政績”開了兩個殘酷的玩笑——

  一是他設局張榜,轟轟烈烈查禁書,為那些禁書起到了很大的GG作用。時人議論道:“按以上各書,羅列不可為不廣,然其中頗有非淫穢者。且少年子弟,雖嗜淫艷小說,奈未知真名,亦無從遍覽。今列舉如此詳備,盡可按圖而索,是不啻示讀淫書者以提要焉夫!”

  二是他生了個坑爹的兒子,其行為給了老爸“淨化文化環境”的工作莫大的諷刺。丁日昌的長子丁惠衡,是個捐班知府,最喜眠花宿柳。丁日昌大規模禁書第二年的十月,丁惠衡和堂兄弟(即丁日昌的侄子)丁繼祖狂妓院時,和太湖水師後營右哨勇丁徐有得、劉步標爭風吃醋,大打出手。沒占著便宜的丁氏兄弟叫來親兵營兵丁,將徐有得用軍棍打傷致死。這事鬧大了,丁日昌上奏自請處分,朝廷命兩江總督馬新貽(這是老佛爺安排到湘軍勢力範圍兩江來“摻沙子”的)審理此案,丁惠衡逃逸。而一心要抑制湘軍勢力的馬新貽要追查到底。不久,馬新貽在校場檢閱後回官署的途中被張汶祥刺死。此時,丁惠衡尚沒有歸案。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刺馬案”。朝野許多人懷疑張犯乃受丁氏父子指使,報復馬新貽。此案最後不了了之,張汶祥被處死,案件到底也沒能查個水落石出。受降級處分的丁日昌正逢母親病逝,於是借丁憂之名離開官場,五年後復起。

  不知當時朝野人士聽到丁日昌公子嫖娼與人鬥毆,擅用親兵將人打死的消息後,會不會在想:這丁家少爺如此品行,是受《金瓶梅》的毒害,還是受《水滸傳》的影響呢?

  古代如何防止“高考移民”

  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七月的一天,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已經六十七歲了,但一點也不糊塗,精力也好。他在宮內接見浙江解餉官紹興府通判張廷泰。通判,只是一個正六品官,能得見天顏,可謂皇恩浩蕩了。

  可麻煩就出在皇恩浩蕩上,最高領導人照例會問地方官的籍貫、出身、履歷等等以示親切關懷。張回答說他是順天府人氏(今北京),可精明的乾隆帝聽出了紹興口音。這在當時是大事。一則本地人在本地當官,違反迴避制度;二是張某可能是冒順天府籍在京師參加的科考。儘管張廷泰回奏:“幼曾隨父至紹興住居數年,遂習其土音。”乾隆還是大怒,下旨曰:“順天應試,例有審音御史、驗看月官,則特派九卿、科道,皆宜悉心詢察。且朕於各官引見,奏對履歷,為時無幾,尚能辨其語音。諸臣審音驗看時,如果留心聽察,南北音聲無難立辨。皆由諸臣視此等事不以為意,遂至混淆莫辨,殊失敬事之義。”意思是說,我就憑兩句話聽出了張某說的是南方口音,你們那些“審音御史”是吃乾飯的嗎?

  何謂“審音御史”呢?這是專門為打擊“科考移民”,即“冒籍”而設置的。

  古代中國十分重視籍貫,即使是父祖做大官,其子弟依然要回原籍參加科考(有國子監生員的資格可以在順天府參加鄉試)。清朝對考試報名地點有嚴格規定,祖父在某地入籍在二十年以上,當地有祖墳、田產、住宅,才能在當地報名應試,後來改為考生本人入籍二十年以上方准應試。朝廷如此防範“冒籍”乃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平衡大一統帝國各地的利益,維護政治穩定。

  宋代已出台措施防止“冒籍”,但由於當時版圖沒有明清兩代大,各地經濟、文化發展相對平衡,因此這一規定並不十分嚴厲。到了明、清兩代就不一樣了,帝國疆域廣闊,士子眾多,而各地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極不平衡,因此對某些地方進行政策性傾斜是必要的。鄧雲鄉在《清代八股文》中介紹:“舉人各省均有定案。一般只一百幾十或零幾名,因此文化發達的省份和文化較差的邊遠省份,在考試難易上大不相同,在程度上也不大一樣。像江南江寧試場(即貢院)、浙江杭州等試場,都一萬多號舍,應試者都過萬人……邊遠省份,參試者少,中試名額亦少。如貴州中額三十六,甘肅中額三十,參試者人數與中試名額比例,大省如順天、江南(包括江蘇十之六、安徽十之四)、浙江、福建等,大約均是百分之一強的機會,即一百零幾名中才能取中一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