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四十三章(1)

  第四十三章小白樓一夜1963年夏秋間,導演武兆堤和演員田方、作曲家劉熾突然一起找到公木家裡來,這使公木很驚訝。

  劉熾和田方、武兆堤都是公木延安時期的老朋友。導演武兆堤出生在美國匹茲堡,5歲時隨父母回到中國。19歲那年他隻身去了延安,成為一名文藝兵。在此之前,他已經和蘇里聯合導演了中國文學講習所前副所長邢野編劇的影片《平原游擊隊》。

  經過十幾年的風雨,老戰友相見,公木非常激動。但當他們說明來意:請他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的電影《英雄兒女》創作主題歌的歌詞,卻被公木拒絕了。

  劇本是根據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改編的,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的故事。

  電影裡的男主角,僅開演17分鐘就光榮犧牲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基本都是在圍繞一首主題歌的創作而展現。當片中的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壯烈犧牲後,她長歌當哭,就想以歌唱的方式緬懷與寄託自己對哥哥的感情。當她在創作中遇到困難時,甚至部隊最高首長也介入到了歌曲的創作中。隨著影片情節的發展,有的觀眾以為“王芳”就是《英雄讚歌》的“作詞、作曲”和“主唱”。幾十年之中,她幾乎完全成為這首著名歌曲的“形象代表”。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起初,導演把作詞的任務交給了編劇毛烽。可毛烽在作詞上並非如導演想像的那樣得心應手。於是,武兆堤和作曲家劉熾一起拜訪了公木。

  當時公木雖然已經被摘“帽”,但是在政治上仍然不被信任。他不無顧慮地說:我可是剛摘帽的“右派”,歌詞讓我來寫合適嗎?編導武兆堤堅定地說:既然“摘帽”了,我們就不怕,這首歌詞的創作非你莫屬。公木實在架不住幾個人反覆相勸,終於答應下來。但武兆堤他們見他答應得不是太痛快,還是有點不放心,後來死拉硬拽,把公木拉進了長春電影製片廠著名的小白樓。

  這座小白樓原本是一偽滿軍政大臣的別墅,因位置有些四處不靠,就劃給了長影,正好用來接待一些大牌演員、作家。《保密局的槍聲》導演常彥回憶:“那個時代,幾乎所有著名電影人一來到長影就住進小白樓,我親眼看著這裡逐漸變成了中國電影人的聖地。”長影輝煌時,這座建築是神奇的。那時往往一個看上去很一般的劇本帶進小白樓,幾天以後就成了經典名劇。長影幾乎所有優秀影片都是在小白樓創作出來的。像《英雄兒女》、《冰山上的來客》、《千萬不要忘記》、《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牡丹》、《車輪滾滾》、《創業》等等。

  這棟二層小樓坐落在長影大院的西北角。在長影屬於邊緣地帶。比較安靜。二樓便是外請作家招待所,統共七八個房間,頂多能住十來個人。大多數外地作者去長影改劇本,常常是被安排到長春紅旗街長影的大招待所,只有名氣大的作家和劇本接近成熟的作者,才有幸能住上小白樓。

  公木住的這間房有二十多平方米,擺了兩張床,兩個寫字檯還綽綽有餘,他在這裡住了一夜,就以最快的速度寫出了4段歌詞。由於這首歌是接受電影編導的邀請寫下的。寫什麼內容,用什麼形式寫,寫多麼長,對歌詞的要求都要聽從編導的安排,並要和作曲者協商。當公木聽編導講述了一遍《英雄兒女》的故事情節和所需要突出的主題思想後,他的思緒不由地回到戰火紛飛的前沿陣地上,他又想到自己在上世紀50年代初寫的詩作《烈士贊》的最後兩節:“當你抱起爆炸筒/和敵人一同粉碎——/敵人永遠化作腳下的污泥/你就變為一顆燦爛的金星//你在天的高空里照耀/你在戰士的頭頂上照耀/你在蔭庇我們的國旗上照耀/你在人民的心坎里照耀。”

  1965年,《英雄讚歌》發表,當時叫《英雄的讚歌》

  雖說故事情節是聽來的,卻已經融入自己的心靈世界,同自己的思想感情打成了一片,這樣《英雄讚歌》的初稿就在公木的心底醞釀成熟了,借著迷濛的星光,這首歌詞一揮而就。構思與《烈士贊》一個路數,是由“勇士輝煌化金星”生發出來的:第一段由王芳激昂唱王成,第二段唱王成的英勇雄姿,第三段唱王成的壯烈犧牲,第四段唱對英雄烈士的讚頌。四段按順序一氣呵成,前三段緊緊扣住電影的故事情節,最後一段由具體上升到一般,升華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讚歌。不過,等到與編導和作曲共同推敲定稿的時候,《英雄讚歌》變成了三段,根據劉熾的建議,公木把第四段改為“和詞”,分別放在前三段每一段的後面,反覆唱三遍,這樣重章迭詠的表現手法,在《詩經》國風中極為普遍,反覆循環,盪氣迴腸,更加深化了讚頌的情誼。並且公木把改作“和詞”的一段壓縮為四句,並改換一個更響亮的韻腳,這樣唱起來更有精神、更有氣魄。前三段每段的第二句,都重複三個字,如“側耳聽”、“裂長空”、“天地崩”都是根據作曲的需要添加的。這樣一首充滿陽剛壯烈之氣的歌詞便產生了?

  第四十三章(2)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

  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