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第二天早上,蔣介石派陳布雷會見了閻寶航,傳達了蔣介石同意將張學良接來的意見。閻寶航到奉化,沒有見到蔣介石,卻實現了他希望蔣能把張學良接到奉化的願望,這也是他在營救張學良行動中稍覺心安的一件事。
二十一 痴心救漢卿(3)
閻寶航在營救張學良的行動中,一直受何應欽的監視和跟蹤。他從奉化返回上海後,又去見宋子文。宋子文就曾對他說:“你不要走動了,住在我這兒吧,有特務跟著你。”閻寶航說:“我不怕這個,我還要奔走,謝謝宋先生的好意。”事實上,從這個時候起,直到抗戰勝利,何應欽曾數次威脅說閻寶航是共產黨。東北老資格莫德惠、萬福麟兩人曾為閻寶航向何應欽說情,莫德惠且以身家性命擔保。而何冷笑著對他說:“你不懂得共產黨和我們的鬥爭,你也不了解閻寶航的一切。”為了營救張學良,閻寶航痴心不變,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在閻寶航看來,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於南京後,東北軍目前沒有第二個人能駕馭全軍。當前的情況已同張下野出洋時大不相同了。那時東北軍處在抗日前沿,任何人提不出擅自行動的理由。漢卿又是代人受過,蔣不能對他過分處置。因此,漢卿委託于學忠軍長統帥東北軍,可以保持相對的獨立狀態,甚至拒絕蔣介石調東北軍南下剿共的命令。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漢卿成了階下囚,一切都得聽蔣介石的擺布。東北軍危在旦夕!這正是他捨身營救張學良的出發點。繼第一次去奉化之後,閻寶航又接連三下奉化,為營救張學良竭盡全力。
閻寶航回到上海後,便約莫德惠第二次去奉化。接著,又約李杜、蕭振瀛第三次去奉化。蕭震瀛邀道士陳鑒歧同行。這陳老道因與蔣介石是同鄉,在蔣寒微時陳曾以金錢相助,閻寶航便覺得可以利用他和蔣的關係“開導”他。一路上,閻寶航和陳鑒歧成了“一見千杯少”的朋友,不停地向他講中國時局危如累卵,同室操戈,只能使生靈塗炭,寇勢日張的道理。陳老道答應見蔣相機進言。於是,陳與蔣會面時,先給蔣介石看相,大大恭維了一番,蔣介石聽了很高興,又將手伸給陳看,陳煞有介事地嘆了口氣說:“此步運氣不佳,不宜動兵。”云云。蔣介石茫然地連聲說:“啊,啊,啊。”但閻寶航的希望和努力卻落空了。
1937年2月中旬,閻寶航約劉尚清第四次去奉化,請蔣釋張,再遭拒絕。這時,張學良住在奉化雪竇寺內,閻被允許同張會面,不過,當時的情形令閻寶航感懷頗深。他在描繪當時的情形時,這樣寫道:
山上積雪未消,寒氣侵人,日色黯淡,一踏入雪竇寺,令人不禁有淒涼蕭索之感。
劉尚清和張學良晤談半小時,退出後,我被引進一間小屋裡。屋裡升著火爐,窗戶則斜開一扇。和張相見之下,我不知話從何處說起,轉念間,急欲把前此奔走經過作簡要陳述。每入話題,張輒以手勢急加阻止。示意窗外有人竊聽。我最後說:“漢公,為國家,還要保重身體,再見罷!”張微笑點首,默不一言。
辭別下山,數十步外,回望張學良,猶佇立門前,目送我們離去,形影孤單,特務環伺。大敵當前,侵略未已,民族危機如此深重,張漢卿雖已親見內戰之停止,而身仍系囹圄。不得率領東北健兒,打回老家,收復失地,壯志未償,悵恨曷極!蔣介石背信棄義,以怨報德,對國家民族犯下滔天罪行,定將受到全國人民的最後審判。
這是閻寶航最後一次見到張學良,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當時那種痛楚的心情。他曾深有感觸地說:
西安事變和善後的奔走予我以莫大的教育和啟發,張楊在我黨影響和指導下所提出的停止內戰,實行抗日,保障人權,釋放政治犯等八大主張,使我在政治覺悟上更有所提高,使我更加認清蔣匪集團禍國殃民的內戰政策,也更進一步了解共產黨的實行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的偉大正確。
儘管閻寶航為營救張學良竭盡全力,終因蔣介石不守諾言而未能如願。這是他自認為一生中最大的憾事!若干年以後,他仍對蔣介石繼續扣押張學良而耿耿於懷。每當談起張學良,他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
全國解放以後,閻寶航始終沒有忘卻張學良。1961年12月17日,他在燈下寫下了《紀念西安事變二十五周年宴會點滴》一文。
1961年12月12日晚6時半,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舉行宴會以紀念有著歷史意義的西安事變二十五周年,應邀出席宴會的有閻寶航、南漢宸、趙壽山、申伯純、楊拯民、楊明軒、林楓、高崇民及夫人、張學思及夫人、張學銘及夫人、鄒大鵬、王一夫、趙毅、王化一、劉鼎、鄧穎超、李維漢及夫人、薛子正、童小鵬、李金德等二十餘人。北京飯店燈火輝煌,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滿面春風地步入大廳同來賓一一握手,鄧大姐親切地把閻寶航叫到她的身旁就坐。宴會進行中總理頻頻舉杯,感慨萬千,他說:“當年,東北軍有困難,西北軍有困難,我們共產黨也有困難,住在保安,困難都克服了。‘西安事變’成為歷史的轉折點。現在,我們反對修正主義又遇到了困難。但是這個困難一定能克服,大家如果同意我的話,請干一杯。”當他講到對西安事變,對張學良、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的懷念之情時,不禁?淚盈眶,深情地說:“我的眼淚是代表黨的,不是我個人的。二十五年了,楊先生犧牲了一家四口,張先生還囚禁在台灣,沒有自由,怎能使人想起他們不落淚呢?”
二十一 痴心救漢卿(3)
閻寶航在營救張學良的行動中,一直受何應欽的監視和跟蹤。他從奉化返回上海後,又去見宋子文。宋子文就曾對他說:“你不要走動了,住在我這兒吧,有特務跟著你。”閻寶航說:“我不怕這個,我還要奔走,謝謝宋先生的好意。”事實上,從這個時候起,直到抗戰勝利,何應欽曾數次威脅說閻寶航是共產黨。東北老資格莫德惠、萬福麟兩人曾為閻寶航向何應欽說情,莫德惠且以身家性命擔保。而何冷笑著對他說:“你不懂得共產黨和我們的鬥爭,你也不了解閻寶航的一切。”為了營救張學良,閻寶航痴心不變,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在閻寶航看來,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於南京後,東北軍目前沒有第二個人能駕馭全軍。當前的情況已同張下野出洋時大不相同了。那時東北軍處在抗日前沿,任何人提不出擅自行動的理由。漢卿又是代人受過,蔣不能對他過分處置。因此,漢卿委託于學忠軍長統帥東北軍,可以保持相對的獨立狀態,甚至拒絕蔣介石調東北軍南下剿共的命令。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漢卿成了階下囚,一切都得聽蔣介石的擺布。東北軍危在旦夕!這正是他捨身營救張學良的出發點。繼第一次去奉化之後,閻寶航又接連三下奉化,為營救張學良竭盡全力。
閻寶航回到上海後,便約莫德惠第二次去奉化。接著,又約李杜、蕭振瀛第三次去奉化。蕭震瀛邀道士陳鑒歧同行。這陳老道因與蔣介石是同鄉,在蔣寒微時陳曾以金錢相助,閻寶航便覺得可以利用他和蔣的關係“開導”他。一路上,閻寶航和陳鑒歧成了“一見千杯少”的朋友,不停地向他講中國時局危如累卵,同室操戈,只能使生靈塗炭,寇勢日張的道理。陳老道答應見蔣相機進言。於是,陳與蔣會面時,先給蔣介石看相,大大恭維了一番,蔣介石聽了很高興,又將手伸給陳看,陳煞有介事地嘆了口氣說:“此步運氣不佳,不宜動兵。”云云。蔣介石茫然地連聲說:“啊,啊,啊。”但閻寶航的希望和努力卻落空了。
1937年2月中旬,閻寶航約劉尚清第四次去奉化,請蔣釋張,再遭拒絕。這時,張學良住在奉化雪竇寺內,閻被允許同張會面,不過,當時的情形令閻寶航感懷頗深。他在描繪當時的情形時,這樣寫道:
山上積雪未消,寒氣侵人,日色黯淡,一踏入雪竇寺,令人不禁有淒涼蕭索之感。
劉尚清和張學良晤談半小時,退出後,我被引進一間小屋裡。屋裡升著火爐,窗戶則斜開一扇。和張相見之下,我不知話從何處說起,轉念間,急欲把前此奔走經過作簡要陳述。每入話題,張輒以手勢急加阻止。示意窗外有人竊聽。我最後說:“漢公,為國家,還要保重身體,再見罷!”張微笑點首,默不一言。
辭別下山,數十步外,回望張學良,猶佇立門前,目送我們離去,形影孤單,特務環伺。大敵當前,侵略未已,民族危機如此深重,張漢卿雖已親見內戰之停止,而身仍系囹圄。不得率領東北健兒,打回老家,收復失地,壯志未償,悵恨曷極!蔣介石背信棄義,以怨報德,對國家民族犯下滔天罪行,定將受到全國人民的最後審判。
這是閻寶航最後一次見到張學良,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當時那種痛楚的心情。他曾深有感觸地說:
西安事變和善後的奔走予我以莫大的教育和啟發,張楊在我黨影響和指導下所提出的停止內戰,實行抗日,保障人權,釋放政治犯等八大主張,使我在政治覺悟上更有所提高,使我更加認清蔣匪集團禍國殃民的內戰政策,也更進一步了解共產黨的實行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的偉大正確。
儘管閻寶航為營救張學良竭盡全力,終因蔣介石不守諾言而未能如願。這是他自認為一生中最大的憾事!若干年以後,他仍對蔣介石繼續扣押張學良而耿耿於懷。每當談起張學良,他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
全國解放以後,閻寶航始終沒有忘卻張學良。1961年12月17日,他在燈下寫下了《紀念西安事變二十五周年宴會點滴》一文。
1961年12月12日晚6時半,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舉行宴會以紀念有著歷史意義的西安事變二十五周年,應邀出席宴會的有閻寶航、南漢宸、趙壽山、申伯純、楊拯民、楊明軒、林楓、高崇民及夫人、張學思及夫人、張學銘及夫人、鄒大鵬、王一夫、趙毅、王化一、劉鼎、鄧穎超、李維漢及夫人、薛子正、童小鵬、李金德等二十餘人。北京飯店燈火輝煌,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滿面春風地步入大廳同來賓一一握手,鄧大姐親切地把閻寶航叫到她的身旁就坐。宴會進行中總理頻頻舉杯,感慨萬千,他說:“當年,東北軍有困難,西北軍有困難,我們共產黨也有困難,住在保安,困難都克服了。‘西安事變’成為歷史的轉折點。現在,我們反對修正主義又遇到了困難。但是這個困難一定能克服,大家如果同意我的話,請干一杯。”當他講到對西安事變,對張學良、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的懷念之情時,不禁?淚盈眶,深情地說:“我的眼淚是代表黨的,不是我個人的。二十五年了,楊先生犧牲了一家四口,張先生還囚禁在台灣,沒有自由,怎能使人想起他們不落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