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咸豐帝臨終之前,他發現了慈禧不是個會安分守己的人,他準備效法漢武帝處置鉤弋夫人的故事來處置慈禧,但此事被李蓮英知道了,他連夜通知了醇親王福晉(慈禧的妹妹)這件事,慈禧妹妹想了一夜對策,第二天,她就進宮給咸豐請安,在談笑間把咸豐的這個疙瘩解開了,當然也就是把慈禧保護下來了。慈禧當然會記住妹妹的這份情,所以她才會立她的兒子光緒為帝,而醇親王也是官運亨通。

  奕心裡明白自己的位置,他為了表示自己對慈禧的忠心,時時處處小心翼翼,一是怕慈禧視他為心腹大患,二是怕遭人妒忌。但是,無論他多么小心,慈禧對他還是心存猜忌。光緒帝即位後,慈禧規定他們父子不能再見面,這讓醇親王夫婦心裡著實是苦不堪言,自己的親生兒子就這樣被硬生生隔離了。

  有一次,醇親王得病了,怎麼治也治不好,李鴻章聽說後便派了醫生去給他診治,但醇親王卻不讓醫生給他治病,他對醫生說:我的病治不好了,太后屢次派太醫來給我診治,藥方也都是宮裡給的,但是卻越來越重了。醇親王的這番話,誰聽了也明白,就是慈禧不讓你的病好,你就不能好。在醇王患病期間,慈禧為了表示自己對他的感情,還多次前去探望他,每次都帶著光緒一起,但卻不准他們父子說話。

  第35章 老佛爺 慈禧(2)

  慈禧對醇親王的寵,是因為他曾經為慈禧立下過大功,慈禧不感激他不行,而慈禧之所以又忌他,是因為怕他功高蓋主,不把自己放在眼裡,所以時不時的還要打擊他一下子。

  清朝最有影響的太后是誰

  要說清朝最有影響的太后,要數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了。孝莊太后在她的兒子順治朝輔佐她的兒子,順利度過了極度危險的朝政過渡期,在康熙朝,她又盡心盡力輔佐她尚年幼的孫子處理朝政,可說為清王朝早期的穩定和以後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慈禧太后,因其歷史的原因,被大家廣泛認識。她在丈夫咸豐帝去世後,充分展示了她不同尋常的政治手腕,一步一步從一個皇貴妃走上了清末的政治舞台,統治了中國長達四十八年,為清王朝的最後覆滅埋下了禍根。

  慈禧為什麼要立一位大阿哥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囚禁在瀛台,戊戌六君子也被斬首,康有為、梁啓超逃亡日本。在這個紛亂的時候,朝野內外說什麼的都有,大部分人都認為慈禧會趁這個機會換掉皇帝,立一個新皇帝出來。而慈禧本人此時也正有此意,如果大臣們和外國勢力也都支持她的話,這個光緒帝肯定是必廢無疑。

  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候,一些士紳和僑民聯合上書要求保護光緒皇帝,而且外國公使也並不支持慈禧,所以,慈禧的這個念頭只得停下來。此時,慈禧的心腹榮祿也在心裡打上了小算盤。不久後的一次早朝結束後,慈禧和榮祿單獨商討了這件事,榮祿問慈禧是不是真的打算廢了光緒帝,慈禧把自己的想法跟榮祿說了,榮祿說現在既然已經邁出了一步,就不能不走下去了,太后不妨這麼做:現在光緒帝已經年紀這麼大了,但卻一直無後,不如就這個機會選擇近支的宗室子弟,立為大阿哥,算是光緒帝的子嗣,將來可以繼承大統。慈禧一聽這個主意,甚是高興。

  不久,慈禧就召集大臣們前來聽旨,大家都以為這是要換皇帝了,但到了大殿後,才知道是要立溥俊為大阿哥。這個溥俊大阿哥是端郡王載漪的次子,此時剛剛15歲,而載漪是奕的次子,他自幼好武,而慈禧恰好想培植一名掌握兵權的貴族作為心腹,所以,在確定大阿哥的人選時,她就想到了這個溥俊。慈禧不選明顯優於溥俊的溥偉或溥倫,很明顯就是有她自己的如意小算盤。

  光緒二十七年,慈禧為了向外國列強示好,不得不向力主對八國聯軍開戰的載漪開刀,把他發配邊疆,永遠監禁。自然他的兒子溥俊也就順理成章地從太子的位子上下來了。這個所謂的立大阿哥的事情就這樣以鬧劇開始又以鬧劇結束了。

  清宮最早的攝影師是誰

  清宮最早的攝影師恐怕就是當時清政府派駐法國的使臣裕庚的兒子勛齡。裕庚是中國駐法國使臣,1902年,他的兒子勛齡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中國,此時,勛齡的妹妹德齡、容齡在慈禧身邊當御前女官。1903年,一位美國女畫家卡爾要給慈禧畫像,但慈禧身體不好不能久坐,於是便想到了先照相,然後讓卡爾照著畫,於是,德齡姐妹就把哥哥勛齡推薦了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清末的有關於慈禧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勛齡拍的。

  慈禧逃亡記

  光緒二十六年夏天,八國聯軍的軍隊浩浩蕩蕩地朝北京開來,不停的槍炮聲震得人的耳朵都發聾,紫禁城裡的慈禧自然也是坐臥不安。是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凌晨,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槍炮聲中,慈禧為了保全性命,置國家危難於不顧,帶著光緒皇帝、皇后、瑾妃、大阿哥溥俊等換了便裝,分乘三輛馬車,倉皇離開紫禁城,開始了一年零四個月的逃亡生活。

  剛開始西行逃難的時候,路上到處是潰散的官兵以及流離失所的老百姓,慈禧根本就顧不上她的這些子民們,而是顧著自己的衣食住行,因為這個時候,沒有人知道慈禧西逃了,再加上她們走得十分匆忙,沒有帶什麼銀兩,就算是帶了銀兩,到處是兵慌馬亂的,連花的地方也沒有,慈禧一行到了北京西北的懷來縣的時候,當時的知縣出城迎駕,並且進奉衣食,慈禧的情況才開始稍有好轉。等他們到了宣化,聽不到八國聯軍的槍炮聲了,慈禧才想起來還有很多後事沒有料理。因此,她連著發了幾道上諭,命慶親王奕劻火速回京和李鴻章一起與各國交涉議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