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咸豐帝人生的三大過失

  縱觀整個大清朝,前期的幾個皇帝都是比較積極開創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盛世。到了乾隆後期,衰敗之相已經逐漸顯露出來了,後來的守成皇帝嘉慶、道光也沒有進一步挽救大清朝,而是一步一步地眼看著祖輩們打下來的江山逐漸從自己手裡失去。到了咸豐朝,由於英法聯軍的入侵,大清朝已經基本上算得上是國破家亡了。

  歷數咸豐帝的過失,主要有三點。其一,是錯坐了皇帝的寶座。跟咸豐同時競爭皇帝寶座的還有皇六子奕,而這個皇六子奕明顯比咸豐有才華,有抱負,但就因為不會討好父皇道光,就被會做表面文章的咸豐搶走了皇位。如果這個皇位由奕來做的話,也許當時的大清朝會有另一番景象。

  其二,是錯離了皇都北京。在咸豐朝,內有太平天國鬧事,外有英法聯軍入侵,可謂是內憂外患。咸豐十年,當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後,咸豐暗示大臣奏請木蘭圍獵,於是,咸豐匆忙中逃往了承德避暑山莊。這個時候,如果他有一點才、德的話,也不應該丟下皇城逃跑,而是應該帶領廣大的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侵略軍。就是他的這個錯誤,使得我們的圓明園被焚掠一空。

  他的另一個過失就是錯定了顧命大臣。咸豐十一年,咸豐在熱河病重,他在臨終前立了自己幼小的兒子同治為帝,同時任命了顧命八大臣為輔臣。他的這個決定沒有平衡當時朝堂上的各方權力和政治關係直接導致了辛酉政變的發生,在已經千瘡百孔的大清朝的身上又加上了人為的一道疤痕。

  咸豐帝的后妃們

  咸豐帝一生共立有三位皇后,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是咸豐的原配夫人,孝貞顯皇后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孝欽顯皇后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還有四位貴妃、四位妃子、四位嬪、三位常在。咸豐比較寵愛的是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和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這兩位受寵的妃嬪分別為咸豐生了一子一女。

  第29章 穆宗 同治(1)

  剿滅了太平軍和捻軍後,大清朝曾經有一度的欣欣向榮,史稱“同治中興”。但可惜的是,這種假象只是臨終之前的迴光返照而已,無論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挽回大清朝的一片頹勢。更何況,主持大清大局的不是這個年輕的皇帝,而是那個利慾薰心的慈禧太后。

  出生在紫禁城的最後一位皇帝

  清穆宗同治帝,是中國整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正統的先皇的兒子繼承皇位的皇帝,從同治帝以後,中國封建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先皇兒子做皇帝的事情,而且,自此後,紫禁城裡也再沒有響起嬰兒的哭聲。

  咸豐六年新年剛過,皇帝寵愛的懿嬪馬上就要臨產了,宮裡上下都一片忙亂。咸豐帝雖然生性好色,而且後宮也是佳麗成群,但奇怪的是後宮竟無人生下一男半女,只有麗妃曾經為自己生過一個女兒,這讓這個“天子”十分焦急。當他一聽說自己寵愛的懿嬪有喜的時候,真是高興得無法形容,本來宮裡規定,有后妃懷孕必須從懷孕後八個月開始準備各項分娩事宜,但為了這個可能是自己唯一兒子的出生,咸豐帝從老早就開始命人做準備了。所有的嬤嬤、姥姥等一應俱全,咸豐帝甚至還恩准懿嬪的母親入宮來照顧懿嬪。

  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儲秀宮裡終於傳出了大家期盼已久的嬰兒的哭聲。咸豐帝期盼已久的兒子終於降生了。聽完太監來報後,高興萬分的咸豐帝馬上下令冊封有功的懿嬪為懿妃,儲秀宮的太監也都跟著升職了。全部參與懿妃生產的有功之人,都有封賞。一時間,紫禁城裡喜氣洋洋。

  但是,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成了紫禁城裡的一次絕響。自此後,紫禁城裡再也沒有響過嬰兒的哭聲。儘管咸豐帝的玫貴人在咸豐八年曾生有一子,但很快就夭亡了。從此,同治成了咸豐帝的獨苗。咸豐十二年七月,在內憂外患中不知如何自處的咸豐帝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唯一的兒子同治便坐上了龍椅,成為了大清國最後一個皇位繼承自先皇的皇帝。

  一生戎馬倥傯的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晚清的一代大將,博爾濟吉特氏,出身於蒙古貴族。道光五年襲科爾沁郡王爵,歷任御前大臣、都統等職。他在咸豐、同治兩朝多次帶兵打仗,立下了赫赫戰功,是被清政府“倚為長城”的重臣。他一生戎馬倥傯,基本都是在戰馬上度過的。同治二年,在攻打捻軍的時候被捻軍圍斬。

  同治年號的意義

  咸豐十一年七月,病困交加的咸豐帝憂憤而亡。他的獨生兒子同治繼承了帝位。在同治帝剛一即位的時候,按例都要先起一個年號,於是,咸豐帝彌留之際任命的顧命八大臣便商議了一下,決定起年號為“祺祥”,意思就是河流通暢,山川茂盛,物阜民豐,形容大清江山一片美好景象的意思。

  這個年號獲得兩宮太后的欽准後,肅順等人立刻下令鑄制“祺祥重寶”銅錢,只等小皇帝舉行登基大典後,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發行了。但可惜的是,這個“祺祥”雖是個好的意思,但卻並沒有給大清朝也沒有給肅順等人帶來好運,不久,慈禧聯合恭親王奕發動辛酉政變,八大顧命大臣被殺的被殺,被放逐的被放逐,於是,這個“祺祥”的年號和“祺祥重寶”都還沒等正式頒行,就胎死腹中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