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由於統治者的保護和利用,宗教在元代的勢力很盛,寺院和從事宗教活動人員的數量十分龐大,為了維持人員的生活和宗教活動的正常進行,各種宗教組織都得有一定規模的經濟收入,因此,元代的各種宗教組織都占有或多或少的資產以從事一些經營活動,這其中,以佛教的寺院經濟最具代表性。

  佛教最受元代統治者的推崇,因而寺院和僧侶的數量也最大,其從事的經濟活動無論是從種類上還是從數量上來說都是各種宗教中規模最大的。

  寺院占有許多土地,因而主要從事農業經營活動。很多寺院占有大片的田地,雇用佃戶勞作,實際上就是一個個的地主莊園。如大都城西玉泉山下的大承天護聖寺在山東擁有土地十六萬二千餘頃。這些土地都採取租佃制進行生產,派莊主監管和收取田租。

  許多寺院在經營農業的同時,還經營手工業和商業。它們占有銀、鐵、銅等礦,占有酒店、浴堂等產業,有的寺院還放高利貸,有的則從事海外貿易。

  元代高層的僧侶其生活就像世俗的地主一樣,他們經營產業,蓄積財物,甚至建造外宅,娶妻納妾。

  元代統治者對寺院經濟是積極保護的,他們不但直接賜予一些大寺院大量的土地財物,還明文規定任何人不得侵奪寺院的財產。對於寺院的經營活動,元代統治者也基本上是鼓勵的,只徵收很少的一些賦稅。

  總的來說,統治者的大力支持是元代寺院經濟比較發達的根本原因。

  第四十一章

  元代的婚姻狀態有什麼特點?

  元代的婚姻狀態呈現出一種錯綜複雜的局面,因為元朝是以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統治漢族及其他眾多的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婚姻風俗,蒙古統治者既要堅持本民族的婚俗,又要兼顧其他民族的婚俗。同時,在民間,由於長期的雜居,各民族之間的婚俗又存在著相互影響的情況。

  至元八年(1271)元廷頒布了一條關於婚姻的法律:“諸色人同類自相婚姻者,各從本俗法;遞相婚姻者,以男為主;蒙古人不在此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同一民族的人相互結婚,應遵從本民族的婚俗;不同民族的人相互結婚,所從婚俗以男方為主;蒙古人不受上一條的限制。也就是說,如果蒙古女子與別族男子結婚,則婚俗不必以男方為主。

  這條法律體現了元代婚姻的基本準則:以蒙古族為主,兼顧其他各民族。

  蒙古族有兩個很有特色的婚俗:一個是一夫多妻,《黑韃事略》中說:“成吉思汗立法,只要其種類子孫繁衍,不許有妒忌者。”出於迅速增加人口的願望,再加上長年征戰導致的青壯年男子缺少,一夫多妻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種結果。當然,一個男子妻子的多少還取決於他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一般來說,地位越高、越富有的男子,他的妻妾就越多。比如,文宗時期的權臣燕鐵木兒,他的妻妾竟多達五百多位。另一個是收繼婚,即父親死後,可以娶從母;兄弟死後,可以收其妻。成吉思汗死後,其三子窩闊台就娶走了他的寵妃木哥哈敦。這種婚俗在許多北方民族中都曾流行,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闊的文化背景的。

  由於各民族的廣泛雜居,其婚俗也在相互影響中有了一些改變。如蒙古弘吉剌氏的脫脫尼,其夫死後,前妻所生的二子都想娶她,她誓死不從,二子也只好作罷。這是一個典型的蒙古族婚俗受到漢族婚俗影響的例子。

  總之,元代的婚姻狀態就在這種多民族雜居的狀況下呈現出一種複雜的局面,但由於存在著居於統治地位的民族,婚俗的主導性也是相當清晰的。

  元朝與高麗的關係如何?

  中國和高麗(今朝鮮)的關係一直是比較友好的,經濟、文化上的聯繫很緊密,但是這種關係在蒙古族入侵高麗時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起初,蒙古軍以追擊契丹軍為名,進兵高麗,高麗王也想與蒙古保持友好關係,但蒙古統治者表面上說得好,實際上卻只把高麗當做索取財富、任意榨取的附庸、奴僕一樣看待。因此,激起了高麗人民的堅決反對與抵抗。蒙古經常入侵高麗,高麗也屢屢頑強抵抗。特別是在1247至1259年間,蒙古四次入侵高麗。最殘酷的一次是在1254年,蒙古軍擄俘高麗男女幾十萬人,殺戮者不可勝數,蒙古大軍所過,燒殺掠搶,然後蒙古將領將所掠之人進行買賣。儘管蒙古給高麗帶來了不少苦難,但始終沒有達到滅亡高麗的目的。這可以看做元與高麗關係的第一個階段。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後,比較注重與高麗的關係,元與高麗的友好關係漸漸恢復起來,並有一定的發展。

  元世祖送王植(高麗王)回國,下詔“完復舊疆,安爾田疇,保爾室家”,也不再追究以前高麗的反抗者。後來,元世祖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王植之子愖,後來愖之子又娶元公主為妃。這樣,高麗王族與元皇室結成了甥舅之好。高麗統治者樂意藉助元的強大來保護自己,以達到統治高麗的目的;元統治者也想利用高麗作為攻打日本的根據地。但終元一代,高麗是獨立的一個國家,元雖曾設征東行省於高麗,那也只是為了征日方便,基本上不怎麼管高麗內部事務。因此,元世祖之後,到中國的高麗人相當多,他們中的不少人就在中國做官、僑居。許多精通漢文的高麗學者與僧人,有的是奉命出使,有的是私人遊學,在中國,他們交結廣泛,尤其是與中國文人關係密切。比如高麗著名詩人李齊賢,長期居住在中國,師從姚遂、元明善,趙孟頫等詩人,還奉命出使四川等地,他的《益齋亂稿》就有許多有關與元人交往,歌詠中國山水、歷史、民俗風情的作品。他的作品被認為是朝鮮文字史上的優秀古典作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