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徐他事件之後,曹操的安全得到許褚進一步的保障,從內部對曹操發動近身行刺的事件,就很少見到了。因此,許褚到了十年之後,才又有了解救曹操於危難的機會,這是什麼樣的機會呢?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向西邊的關隴地區發展。當年八月,親自趕往關中地區的東大門潼關。潼關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面黃河的南岸邊,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關於此處的極為獨特的地理形勢,我在講述馬超的時候已有詳細描繪,這裡不再重複。當時控制關中地區的雜牌軍將領馬超等人,集中十萬兵力在此扼守,曹軍無法向西挺進。曹操採納大將徐晃的計策,繞道殺進關中。首先派先遣部隊,從潼關的東邊渡過黃河,前往北面的蒲坂縣(今山西省永濟市),再由此向西強渡黃河,在河西岸建立根據地。然後主力軍團再按這條路線如法炮製,就可以全部殺進關中。當年閏八月,先遣部隊得手,曹操隨即指揮主力,從潼關的東邊陸續北渡黃河。
就在曹操準備隨同最後一批部隊渡河的時候,馬超上萬騎兵向岸邊殺來。開始曹操很淡定,不走。身邊的許褚急得心急火燎,也不管曹操同意不同意,架起曹操就奔往河邊的渡船上。剛剛才爬上船,馬超騎兵已經趕到岸邊,箭如雨下。許褚連忙舉起硬質馬鞍,為曹操遮擋利箭。剛剛離開河岸,駕船的船老大又被飛箭射死,那船就晃悠悠向下游漂去。馬超的騎兵,沿著河岸一邊追,一邊用箭射。許褚見勢不好,立刻只用左手舉馬鞍,騰出右手來操縱船舵。他是在淮河邊上長大的,駕船對他不是難事。俗話說,藝多不壓身。關鍵時刻,他的駕船功夫還派上了用場,把船轉向北岸,曹操這才僥倖脫離險境。用曹操自己的話來說,今天差點被馬超小賊困住了。
曹操成功繞過潼關,又向南穩步推進,當年九月,推進到了渭河的南岸。從這裡向西進攻關中的中心城市長安,就沒有什麼天險阻擋了。戰局不利,馬超想對曹操玩計謀,請求割讓地盤,雙方講和退兵。曹操表面答應,暗中要用離間之計。這一日,雙方都把兵馬退後,那邊的馬超和韓遂,這邊的曹操帶著許褚,二對二,騎著馬來在戰場的中間地帶,開始講和之前的接觸。身強力壯的馬超,本想在見面時,突然出手生擒曹操,但是看到曹操身邊的那位,身材高大粗壯,面相雄壯威嚴,懷疑是著名的無敵勇士許褚,於是問道:“聽說曹公有一位號稱虎侯的勇士,他在哪裡啊?”曹操回頭一指,只見許褚怒睜雙眼,死死盯住馬超。馬超覺得沒有必勝的把握,只好打消念頭。曹操故意同韓遂單獨交談,越說越高興,越說就離開馬超越遠,好長時間才分手。馬超懷疑韓遂與曹操暗中勾結,人心就散了。不久雙方決戰,曹操一戰成功,打敗聯軍,控制關中,西北方向的版圖格局徹底改變。
細算起來,潼關之戰中,曹操的性命被許褚解救了四次之多。第一次,是曹操在岸上玩兒淡定,不是許褚架起他就往船上奔,命就沒了。第二次,上了渡船,馬超騎兵趕到,箭如雨下,不是許褚急中生智,舉起硬質馬鞍為他遮擋,命也沒了。第三次,船老大被射死,渡船沿著河邊漂流,對方騎兵在岸上追擊,不是許褚去掌舵轉向北岸,命也沒了。第四次,馬超要在碰面時搞突然襲擊,不是許褚跟得緊,命也沒了。一場大戰,竟然救了當家人的四次命,這在三國的軍事史上,堪稱絕無僅有。再加上此前擒殺徐他的那一次,總共就有五次之多。因此,戰後慶功,曹操特別提升他為武衛中郎將。中郎將是當時武將中的一類,比此前許褚擔任的校尉,級別要高。武衛這個名號,此前還沒有,是從許褚開的頭。曹操的意思,就是勉勵許褚:要用你的超級武勇,來保衛我曹操。從此,武衛中郎將,後來又升格為武衛將軍,就成為曹魏君主衛士長的專門職務名稱。
許褚的威猛、敬業,我們已經充分領略到了。如果從人性的角度去觀察,他還有什麼樣的可貴品質,能夠給後世有益的啟示呢?
後世對許褚的印象,基本上就是一個力大無窮的威猛先生,腰板兒粗,肌肉塊兒粗,性格同樣也粗,由外到內都是粗線條的角色。這也難怪,人的外貌同他的性格,往往是對應的:外貌五大三粗的威猛先生,往往性格豪放,舉止張揚,說話很沖。所以我們的文學藝術作品,也會這樣來塑造人物形象——大塊頭漢子,進了酒店把桌子猛然一拍,高叫一聲:“拿酒來!”其實,不僅後世的人們對許褚有誤解,就是在當時曹操的軍隊中,也有人對他的真實秉性並不了解。他們因為許褚力大如虎,但是話語又特別少,很木訥,似乎有點痴呆,所以送他一個外號,叫做“虎痴”。當然在潼關的馬超,當面不好這樣叫他,所以尊稱他為“虎侯”。結果這一尊稱從此流傳天下,以至於人們還以為這是許褚的真實姓名,姓虎,名侯。你會問了,有姓虎的嗎?說句題外話,這世上還真有姓虎的,而且在我們四川,姓虎的虎,往往不讀成虎字的音,而會讀成“貓(māo)”字的音,有趣吧?
那麼許褚內在的秉性,真是這樣的嗎?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請看《三國志》卷十八《許褚傳》中,對他的檔案記錄:“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雖然只有簡短的九個字,但是很值得琢磨一番。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向西邊的關隴地區發展。當年八月,親自趕往關中地區的東大門潼關。潼關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面黃河的南岸邊,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關於此處的極為獨特的地理形勢,我在講述馬超的時候已有詳細描繪,這裡不再重複。當時控制關中地區的雜牌軍將領馬超等人,集中十萬兵力在此扼守,曹軍無法向西挺進。曹操採納大將徐晃的計策,繞道殺進關中。首先派先遣部隊,從潼關的東邊渡過黃河,前往北面的蒲坂縣(今山西省永濟市),再由此向西強渡黃河,在河西岸建立根據地。然後主力軍團再按這條路線如法炮製,就可以全部殺進關中。當年閏八月,先遣部隊得手,曹操隨即指揮主力,從潼關的東邊陸續北渡黃河。
就在曹操準備隨同最後一批部隊渡河的時候,馬超上萬騎兵向岸邊殺來。開始曹操很淡定,不走。身邊的許褚急得心急火燎,也不管曹操同意不同意,架起曹操就奔往河邊的渡船上。剛剛才爬上船,馬超騎兵已經趕到岸邊,箭如雨下。許褚連忙舉起硬質馬鞍,為曹操遮擋利箭。剛剛離開河岸,駕船的船老大又被飛箭射死,那船就晃悠悠向下游漂去。馬超的騎兵,沿著河岸一邊追,一邊用箭射。許褚見勢不好,立刻只用左手舉馬鞍,騰出右手來操縱船舵。他是在淮河邊上長大的,駕船對他不是難事。俗話說,藝多不壓身。關鍵時刻,他的駕船功夫還派上了用場,把船轉向北岸,曹操這才僥倖脫離險境。用曹操自己的話來說,今天差點被馬超小賊困住了。
曹操成功繞過潼關,又向南穩步推進,當年九月,推進到了渭河的南岸。從這裡向西進攻關中的中心城市長安,就沒有什麼天險阻擋了。戰局不利,馬超想對曹操玩計謀,請求割讓地盤,雙方講和退兵。曹操表面答應,暗中要用離間之計。這一日,雙方都把兵馬退後,那邊的馬超和韓遂,這邊的曹操帶著許褚,二對二,騎著馬來在戰場的中間地帶,開始講和之前的接觸。身強力壯的馬超,本想在見面時,突然出手生擒曹操,但是看到曹操身邊的那位,身材高大粗壯,面相雄壯威嚴,懷疑是著名的無敵勇士許褚,於是問道:“聽說曹公有一位號稱虎侯的勇士,他在哪裡啊?”曹操回頭一指,只見許褚怒睜雙眼,死死盯住馬超。馬超覺得沒有必勝的把握,只好打消念頭。曹操故意同韓遂單獨交談,越說越高興,越說就離開馬超越遠,好長時間才分手。馬超懷疑韓遂與曹操暗中勾結,人心就散了。不久雙方決戰,曹操一戰成功,打敗聯軍,控制關中,西北方向的版圖格局徹底改變。
細算起來,潼關之戰中,曹操的性命被許褚解救了四次之多。第一次,是曹操在岸上玩兒淡定,不是許褚架起他就往船上奔,命就沒了。第二次,上了渡船,馬超騎兵趕到,箭如雨下,不是許褚急中生智,舉起硬質馬鞍為他遮擋,命也沒了。第三次,船老大被射死,渡船沿著河邊漂流,對方騎兵在岸上追擊,不是許褚去掌舵轉向北岸,命也沒了。第四次,馬超要在碰面時搞突然襲擊,不是許褚跟得緊,命也沒了。一場大戰,竟然救了當家人的四次命,這在三國的軍事史上,堪稱絕無僅有。再加上此前擒殺徐他的那一次,總共就有五次之多。因此,戰後慶功,曹操特別提升他為武衛中郎將。中郎將是當時武將中的一類,比此前許褚擔任的校尉,級別要高。武衛這個名號,此前還沒有,是從許褚開的頭。曹操的意思,就是勉勵許褚:要用你的超級武勇,來保衛我曹操。從此,武衛中郎將,後來又升格為武衛將軍,就成為曹魏君主衛士長的專門職務名稱。
許褚的威猛、敬業,我們已經充分領略到了。如果從人性的角度去觀察,他還有什麼樣的可貴品質,能夠給後世有益的啟示呢?
後世對許褚的印象,基本上就是一個力大無窮的威猛先生,腰板兒粗,肌肉塊兒粗,性格同樣也粗,由外到內都是粗線條的角色。這也難怪,人的外貌同他的性格,往往是對應的:外貌五大三粗的威猛先生,往往性格豪放,舉止張揚,說話很沖。所以我們的文學藝術作品,也會這樣來塑造人物形象——大塊頭漢子,進了酒店把桌子猛然一拍,高叫一聲:“拿酒來!”其實,不僅後世的人們對許褚有誤解,就是在當時曹操的軍隊中,也有人對他的真實秉性並不了解。他們因為許褚力大如虎,但是話語又特別少,很木訥,似乎有點痴呆,所以送他一個外號,叫做“虎痴”。當然在潼關的馬超,當面不好這樣叫他,所以尊稱他為“虎侯”。結果這一尊稱從此流傳天下,以至於人們還以為這是許褚的真實姓名,姓虎,名侯。你會問了,有姓虎的嗎?說句題外話,這世上還真有姓虎的,而且在我們四川,姓虎的虎,往往不讀成虎字的音,而會讀成“貓(māo)”字的音,有趣吧?
那麼許褚內在的秉性,真是這樣的嗎?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請看《三國志》卷十八《許褚傳》中,對他的檔案記錄:“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雖然只有簡短的九個字,但是很值得琢磨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