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岳飛冷笑道:“岳某對天盟誓,我從沒有過半分謀反之心,現在既然由你負責調查,就請你秉公而斷,萬不要誣陷忠良,否則我到了陰間地府也要找你討回公道。”(“對天盟誓,吾無負於國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損陷忠臣。吾到冥府,與汝等面對不休。”)

  万俟哼了一聲,說:“有沒有謀反之心你自己最清楚,我來問你,當年你游天竺山,在石壁上題有‘寒門何日得載富貴乎!’說說吧,你這麼寫,什麼意思?什麼意思?”(“相公既不反,記得游天竺日,壁上留題曰,‘寒門何載富貴’乎?”)

  陪審的羅振等人也叫道:“寫這種文字,反意昭然若揭!”(“既出此題,豈不是要反也!”)

  ……

  岳飛見四周環坐的全是秦檜的門下,知道多說無益,仰天長嘆道:“我已落到了秦檜國賊的手上,既然一口咬定我是國家的敵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吾方知既落秦檜國賊之手,使吾為國忠心,一旦都休!”)說完,緩緩閉上了雙眼。

  万俟之流背地耍陰招有水平,當面胡扯的能力還差點,岳飛一旦拒絕說話,他們的審訊工作就不知如何進行下去了。

  “用刑!”

  岳飛笑道:“用什麼刑?唯有一死而已。”(“有死而已!”)

  万俟當然想讓他死,但必須得找到他必須死的理由,而這個理由,看來只能從酷刑中提煉了。

  接下來的審訊,完全是一場赤裸裸的折磨。

  從史料上的記載來看,万俟很可能是個心理變態的人,他想出了花樣繁多的酷刑,比如用鐵鉤扎穿琵琶骨,把人吊起來,或是用蘸著鹽水的鐵刷去刷犯人,皮膚會隨著慘叫聲一同脫落,稱為“披麻問”、“剝皮拷”。

  岳飛一生征戰疆場,身上的傷疤不下百餘處,可是承受刑拷,卻是第一次。

  大棍落到身上,皮開肉綻,他虎目圓睜,咬緊牙關,不作一聲。

  第一次審訊結束,岳飛遍體鱗傷。國之棟樑竟受如此酷刑,可悲!

  但万俟並不罷休,之後他又進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審訊,十幾次審下來,審到他本人都體力不支了。但無論他怎麼毆打、侮辱、拷問,岳飛始終不作一聲。無論拷打多少次,折磨多少回,無論是怎麼樣窮凶極惡的質問、慘無人道的酷刑,沉默是岳飛唯一的反應。

  万俟幾乎一無所獲,實際上也不可能有什麼收穫,因為岳飛本來就沒有任何罪行。而且,面對嚴刑拷打,岳飛表現得相當倔強,自始至終,不發一言。

  單憑王俊的那一紙粗糙不堪的狀書,也實在不足以定岳飛的死罪。

  看來,万俟同志要成功地讓岳飛“招供”,難度相當大。

  史稱:“自十三日赴逮,坐系凡兩月,無一事問飛。憂懼,不知所為。”從十月到十二月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裡,万俟絞盡腦汁拷問岳飛,審訊卻毫無進展。万俟實在急眼了,在眾多的爪牙之中,秦大人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實在是莫大的信任,為不讓秦大人失望,他必須繼續拷打。

  莫須有

  岳飛入獄的消息在朝野一傳開,很多忠義之士不顧趙構和秦檜的專制淫威,仗義執言,冒死進諫,奮力營救岳飛。

  宗室齊安郡王趙士褭按輩分算,他是趙構的“皇叔”,有感於岳飛的忠義,慷慨進諫說:“中原尚未收復,便禍及忠義之士,這是忘祖、不想回復故土之舉。臣願以全家的性命確保岳飛無罪。”(“中原未靖,禍及忠義,是忘二聖,不欲復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飛無他。”)

  大理寺左斷刑少卿薛仁輔、大理寺丞何彥猷、李若朴等人,力辯岳飛無辜,要求司法部門必須儘快放人。

  甚至,一個叫范澄的福建書生,聽說岳飛下獄,焦急萬分地向朝廷寫了一封長信,以劉宋名將檀道濟之死為鑑,力勸趙構收回成命,免除岳飛的罪責。信的結尾說:“我與岳飛無任何瓜葛,不曾有何私交,只是出於公義而已。”(“臣之與飛,素無半面之雅,亦未嘗漫刺其門而受一飯之德,獨為陛下重惜朝廷之體耳。”)

  韓世忠此時已被免去了樞密使的職務,改任閒職醴泉觀使。因為他的存在對金人構成的威脅沒有岳飛大,命好,更僥倖沒被兀朮看中,沒有指定要他死,上次得岳飛從中提醒,哭著鬧著找趙構“自辯”,總算躲過了一劫。

  現在他的處境也同樣危險,故而努力夾緊尾巴做人,“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游西湖以自樂,平時將佐罕得見其面”。可是聽說了岳飛的冤案,坐不住了,拼著一死,闖入秦府找秦檜論理。

  “你說岳飛父子謀反,證據呢?拿出證據來!”

  “證據就是岳雲寫給張憲的那封信!”

  “信呢?”

  “張憲燒了!”

  “燒了,那就是沒證據了,沒證據豈能定人死罪?!”(“嗚呼,書既焚矣,是果有書乎!”)

  “沒證據就不能定人死罪?幼稚!”秦檜狡辯,“實話告訴你吧,岳飛是非死不可,雖然他並不一定有謀反之舉。”(“飛子云與張憲書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