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秦檜一夥沒有得到趙構的首肯,不敢再肆意捏造罪名加害韓世忠,草草結案,將耿著杖脊刺配吉陽軍牢城,事件告一段落。
五月中旬,張俊、岳飛二人檢閱楚州的行動開始了。
岳飛在三大將中年紀最小,十年來蕩平江西、湖、廣巨寇,收復襄漢六郡,屢建奇戰,得以脫穎而出,躋身於五大帥之列,資歷比他老得多的張俊、韓世忠因此“益懷忿疾”,憤憤不平。岳飛覺察到了他們的情緒變化,從大局出發,以晚輩自居,主動給他們寫信問候,交流感情,或贈送一些戰利品,以示敬意。長此以往,韓世忠終於被岳飛感動,盡釋前嫌,伸出了友誼之手。而張俊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認為岳飛是在假殷勤。岳飛曾給他送了一艘繳獲的大樓船,也被他認定對方是在向自己挑釁、炫耀戰功。總之,岳飛“待之益恭”,他就愈加“橫逆自若”。可以預見,他們楚州之行不會愉快。
路經鎮江,張俊突然心血來潮,提議把韓世忠駐紮在該處的親兵拆散,分別編插到別的部隊中去。他對岳飛說:“皇上留韓世忠在行朝,而派咱們來,用意就是讓咱們瓜分了他的軍隊,這一點,你應該想得到吧?”(“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軍,朝廷意可知也。”)
岳飛斷然道:“不然,國家所賴以恢復中原者,就靠我們這幾個人了。萬一主上復令韓太保統軍,我等以何面目以見他?”(“不然,國家所賴以圖恢復者,為自家三四輩。儻主上復令韓太保典軍,吾儕將何顏以見之?”)
張俊氣得乾瞪眼,對岳飛怨恨不已。
說起來,張俊和韓世忠早年都是王淵的部下,兩個人還是兒女親家,張俊的二女兒嫁給了韓世忠的二兒子,張俊的五子又娶了韓世忠的小女兒,關係很亂,應該說兩家的交情不錯。然而,張俊為了搞垮韓世忠,竟會表現得這麼積極、活躍和迫不及待。
六月十六日,兩人到達楚州(今江蘇淮安市)。
岳飛逕入楚州城內拜謁英雄趙立的英魂,張俊在楚州城外的“招待所”住下。
第二天清早,韓家軍的中軍統制王勝集結本部兵馬,全身披掛,開向張俊的住所。
心懷鬼胎的張俊遠遠見了盔甲鋥亮的王勝,不由得驀然起懼,大聲斷喝:“為什麼要頂盔帶甲?”
王勝莫名其妙:“不是說樞使前來點軍嗎?不敢不帶甲呀。”
張俊一跺腳,叫道:“脫了,快脫了。”
王勝吩咐全軍缷下了戰甲,張俊兀自心有餘悸,心中恨恨不已。
岳飛得報,從城內出來,和張俊一起,按照軍籍名冊點閱韓家軍全部兵馬,他驚奇地發現,韓世忠的軍隊人數不過三萬多人,竟在楚州與金人周旋了十餘年,非但逼得金人不敢冒犯,且尚有力進軍山東,不由大感佩服。
軍隊檢閱完畢,張俊沒能挑出什麼毛病,哪裡肯甘心,拉著岳飛的手沿城池巡查,好不容易看到有幾處城牆牆體毀壞,他如獲至寶,激動萬分地對岳飛說:“該死!這個韓世忠真該死!楚州城池殘破不堪,也不知道修一修,如果金兵來了,如何是好?”岳飛聽到後很不以為然,沒有搭腔。
張俊又道:“韓世忠治軍不力,消極怠工,連一道城牆都修不好,還談什麼保家衛國,抗擊敵人,要我說,這簡直是尸位素餐,白白浪費納稅人的錢糧,早該撤職查辦!”夠了,岳飛忍不住嗆了他一句:“我們蒙受國家厚恩,應當奮發努力,以圖恢復中原;如果只是為了防守退保而一味致力於修築城池,怎麼激勵將士向前?”(“吾曹蒙國家厚恩,當相與努力,恢復中原;今若修築楚州城池,專為防守退保之計,將如何去激勵將士?”)
張俊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
回到朝廷,張俊為了整倒岳飛,就賊喊捉賊、惡人先告狀,極其無恥地歪曲岳飛的話,向岳飛扣屎盆子,說岳飛感覺到將士沒有駐守楚州的心思,就迎合他們,到處公開宣稱:楚州城早晚會守不住的,城池就沒必要修建了。(“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他。”)
不久,張俊又以“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在淮北,恐為金人所得”為由,命人拆毀城池,強令當地居民遷往鎮江府,搞得天怒人怨,史稱“人不樂遷,莫不垂涕”。
張俊的表現,讓趙構和秦檜很高興,兩人迅速將他納入“整人小組”的組委名單中。
得到鼓勵的張俊興奮得忘乎所以,將韓世忠的淮東軍全軍撤還鎮江,並將其中最為精銳的背嵬親軍拆散,抽調至臨安府屯駐。
然後又轉過矛頭,準備向岳飛下手……
風雨欲來
《伊索寓言》里有這樣一頭野驢,和獅子合夥去打獵,打獵結束,自己也成了獅子獵品中的一部分。張俊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就是這樣的一頭可恨、可悲,又可憐的驢。
趙構和秦檜聯手導演了一出蹩腳的“杯酒釋兵權”後,雖然已經順利地剝奪了幾個軍界大牌的兵權,但他們並不會就此罷手。
要知道,三人的兵權雖然被解除了,但他們的軍隊還原封不動地駐守在防區上,且以這三個人的影響,軍隊還有被他們策反的可能。尤其是岳飛和韓世忠,他們多年來與將士們一起浴血沙場,患難與共,情同手足且威望素著。將士對他們“有念舊而不能忘者”比比皆是。岳飛的軍隊班底更是由其本人在宜興駐軍期間親自組建起來的,活脫脫就是一支私人武裝。
五月中旬,張俊、岳飛二人檢閱楚州的行動開始了。
岳飛在三大將中年紀最小,十年來蕩平江西、湖、廣巨寇,收復襄漢六郡,屢建奇戰,得以脫穎而出,躋身於五大帥之列,資歷比他老得多的張俊、韓世忠因此“益懷忿疾”,憤憤不平。岳飛覺察到了他們的情緒變化,從大局出發,以晚輩自居,主動給他們寫信問候,交流感情,或贈送一些戰利品,以示敬意。長此以往,韓世忠終於被岳飛感動,盡釋前嫌,伸出了友誼之手。而張俊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認為岳飛是在假殷勤。岳飛曾給他送了一艘繳獲的大樓船,也被他認定對方是在向自己挑釁、炫耀戰功。總之,岳飛“待之益恭”,他就愈加“橫逆自若”。可以預見,他們楚州之行不會愉快。
路經鎮江,張俊突然心血來潮,提議把韓世忠駐紮在該處的親兵拆散,分別編插到別的部隊中去。他對岳飛說:“皇上留韓世忠在行朝,而派咱們來,用意就是讓咱們瓜分了他的軍隊,這一點,你應該想得到吧?”(“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軍,朝廷意可知也。”)
岳飛斷然道:“不然,國家所賴以恢復中原者,就靠我們這幾個人了。萬一主上復令韓太保統軍,我等以何面目以見他?”(“不然,國家所賴以圖恢復者,為自家三四輩。儻主上復令韓太保典軍,吾儕將何顏以見之?”)
張俊氣得乾瞪眼,對岳飛怨恨不已。
說起來,張俊和韓世忠早年都是王淵的部下,兩個人還是兒女親家,張俊的二女兒嫁給了韓世忠的二兒子,張俊的五子又娶了韓世忠的小女兒,關係很亂,應該說兩家的交情不錯。然而,張俊為了搞垮韓世忠,竟會表現得這麼積極、活躍和迫不及待。
六月十六日,兩人到達楚州(今江蘇淮安市)。
岳飛逕入楚州城內拜謁英雄趙立的英魂,張俊在楚州城外的“招待所”住下。
第二天清早,韓家軍的中軍統制王勝集結本部兵馬,全身披掛,開向張俊的住所。
心懷鬼胎的張俊遠遠見了盔甲鋥亮的王勝,不由得驀然起懼,大聲斷喝:“為什麼要頂盔帶甲?”
王勝莫名其妙:“不是說樞使前來點軍嗎?不敢不帶甲呀。”
張俊一跺腳,叫道:“脫了,快脫了。”
王勝吩咐全軍缷下了戰甲,張俊兀自心有餘悸,心中恨恨不已。
岳飛得報,從城內出來,和張俊一起,按照軍籍名冊點閱韓家軍全部兵馬,他驚奇地發現,韓世忠的軍隊人數不過三萬多人,竟在楚州與金人周旋了十餘年,非但逼得金人不敢冒犯,且尚有力進軍山東,不由大感佩服。
軍隊檢閱完畢,張俊沒能挑出什麼毛病,哪裡肯甘心,拉著岳飛的手沿城池巡查,好不容易看到有幾處城牆牆體毀壞,他如獲至寶,激動萬分地對岳飛說:“該死!這個韓世忠真該死!楚州城池殘破不堪,也不知道修一修,如果金兵來了,如何是好?”岳飛聽到後很不以為然,沒有搭腔。
張俊又道:“韓世忠治軍不力,消極怠工,連一道城牆都修不好,還談什麼保家衛國,抗擊敵人,要我說,這簡直是尸位素餐,白白浪費納稅人的錢糧,早該撤職查辦!”夠了,岳飛忍不住嗆了他一句:“我們蒙受國家厚恩,應當奮發努力,以圖恢復中原;如果只是為了防守退保而一味致力於修築城池,怎麼激勵將士向前?”(“吾曹蒙國家厚恩,當相與努力,恢復中原;今若修築楚州城池,專為防守退保之計,將如何去激勵將士?”)
張俊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
回到朝廷,張俊為了整倒岳飛,就賊喊捉賊、惡人先告狀,極其無恥地歪曲岳飛的話,向岳飛扣屎盆子,說岳飛感覺到將士沒有駐守楚州的心思,就迎合他們,到處公開宣稱:楚州城早晚會守不住的,城池就沒必要修建了。(“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他。”)
不久,張俊又以“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在淮北,恐為金人所得”為由,命人拆毀城池,強令當地居民遷往鎮江府,搞得天怒人怨,史稱“人不樂遷,莫不垂涕”。
張俊的表現,讓趙構和秦檜很高興,兩人迅速將他納入“整人小組”的組委名單中。
得到鼓勵的張俊興奮得忘乎所以,將韓世忠的淮東軍全軍撤還鎮江,並將其中最為精銳的背嵬親軍拆散,抽調至臨安府屯駐。
然後又轉過矛頭,準備向岳飛下手……
風雨欲來
《伊索寓言》里有這樣一頭野驢,和獅子合夥去打獵,打獵結束,自己也成了獅子獵品中的一部分。張俊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就是這樣的一頭可恨、可悲,又可憐的驢。
趙構和秦檜聯手導演了一出蹩腳的“杯酒釋兵權”後,雖然已經順利地剝奪了幾個軍界大牌的兵權,但他們並不會就此罷手。
要知道,三人的兵權雖然被解除了,但他們的軍隊還原封不動地駐守在防區上,且以這三個人的影響,軍隊還有被他們策反的可能。尤其是岳飛和韓世忠,他們多年來與將士們一起浴血沙場,患難與共,情同手足且威望素著。將士對他們“有念舊而不能忘者”比比皆是。岳飛的軍隊班底更是由其本人在宜興駐軍期間親自組建起來的,活脫脫就是一支私人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