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忽悠,您就接著忽悠吧。韓、岳二人不說話,拜謝而出。

  武裝已經卸載,北伐中原夢已空,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

  然而,岳飛錯了。

  恰恰相反,其實一切才剛剛開始。

  真正的暴風雨就要來了。

  如此兒女親家

  對這次收兵奪權行動,朝中很多文臣表示出了擔心。監察御史張斌就勸誡趙構說:“去歲罷劉光世,致淮西之變,今雖有善為計者,陛下必不信,然要須有術。”的確,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出現比准西之變更大的動亂,那就弄巧成拙,玩火自焚了。

  為此,趙構和秦檜自始至終捏了一把汗。

  直到順利解除了三大將的兵權,趙構和秦檜這才長鬆了一口氣。

  但僅僅只這樣,還是不夠的。

  接下來,趙構和秦檜又開始策劃一件更加不可思議、更加喪心病狂、更加驚世駭俗的事情。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五月,行動展開。

  出任樞密副使不到半個月的岳飛接到朝廷的詔令,命他和樞密使張俊一起到淮南東路檢閱韓世忠的舊部。

  趙構說了,現在國家多艱,寇盜猖獗,前沿軍隊雖然在行陣方面訓練有素,戰守方面卻遺無良策,你們兩人替我去走一走,看一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戰守措施,加強完善各項軍事守備。並讓他們到秦檜辦公的政事堂接受各項具體任務。

  在政事堂,秦檜先是裝模作樣地說:“這是個簡單任務,只不過是查閱楚州軍隊,清點軍中實有人數。”(“捃摭世忠軍事。”)但語鋒一轉,又神秘兮兮地叮囑他們:“此去一切謹慎行事,小心生變,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就可以採取有效的自衛措施。”(“且戒令備反側。”)

  張俊調皮地眨了眨眼,含笑不語。

  岳飛大不以為然,慨然道:“韓世忠已經將兵權交回朝廷,楚州的軍士就是朝廷的軍隊,怎麼可能有兵變之事發生?你秦相公特別吩咐我們要採取自衛措施,目的是什麼?”(“公相命飛以自衛,果何為者?”)

  秦檜愣住了,他沒想到岳飛會有此一問,好大一會兒,才惱羞成怒地說:“你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你們此行名為檢閱,實是搜集韓世忠的過錯,網羅罪狀,吞併他的軍隊。就算沒有兵變,你們也要想辦法激發兵變,這樣才能送韓世忠下死牢,懂了嗎?”(“激其軍,使為變,因得以罪世忠耳!”)

  岳飛臉色大變,大義凜然地答道:“原來是這樣,那你找錯人了。”(“若使飛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於公相者。”)

  秦檜被嗆得作聲不得。

  回來的路上,岳飛滿腦子迴蕩的都是秦檜剛才的話,憤慨不已。

  他想起了幾天前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韓世忠治下的淮東軍總領胡紡狀告軍中大將耿著,說耿著在楚州胡亂散布謠言,要求上級部門嚴查此事。

  按說,這是一個很無聊的案件,同僚互相攻訐,狀告的核心是散播流言,擱平時,撲騰幾下就會風平浪靜。

  可是從剛才秦檜的話來看,現在的淮東軍已經進入一個非常時期,出現了這種事,就不可等閒視之了。

  岳飛敏銳地察覺出,這裡面埋藏著一個極其惡毒的陰謀。

  他決定介入調查此事。

  很快,岳飛就了解到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胡紡狀告耿著捏造“二樞密來楚州,必分世忠之軍”的謠言,妖言惑眾、擾亂軍心,指控耿著是想趁此機會發動叛亂,“謀還世忠掌兵柄”。為此,秦檜已經逮捕了耿著,成立了專案組,大力嚴查。

  顯然,逮捕耿著只是個開始,最終的目標是陷害韓世忠。而站在胡紡背後的陰影就是秦檜。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種活生生、血淋淋的劇目在中國歷史上不知上演過多少次,岳飛也深知趙構是“大名之下,難與久居”之人,自己無意留戀功名,只求功成身退,退隱山林。可是,現在大宋強敵在側,兔未死,鳥未盡,危險期還未過,怎麼就開始卸磨殺驢,謀殺起大將來了?

  岳飛仰天長嘆道:“我與韓世忠同忠於王事,如果眼睜睜地看著他無辜入獄,實在有負於他啊。”(“吾與世忠同王事,而使之以不辜被罪,吾為負世忠!”)

  當日就寫信飛報韓世忠,讓他早作準備。

  韓世忠看了岳飛的信,大吃一驚,飯也不吃,連滾帶爬地進宮面見趙構,抹著滿臉的鼻涕眼淚為自己辯解,趙構也不想逼人太甚,故作吃驚的樣子說:“竟然會有這等事?!”(安有是!)回頭下詔讓秦檜放了韓世忠一馬。

  秦檜看了韓世忠的狼狽相,很是解氣,雖然趙構有旨,但梁子已經結下了,豈肯輕易放過?他指使手下的黨羽向趙構“累言韓世忠之罪”,決意要把韓世忠置於死地。

  可趙構“留章不出”,不再理會。

  韓世忠終於死裡逃生,躲過一劫。

  至此,很多人都說趙構知恩圖報,感念苗劉之變時韓世忠的救駕大恩,放了韓世忠一條生路。

  這是一個善意的猜測,完全不了解趙構的為人。

  真正的原因是趙構覺得對韓世忠已完全達到鉗制和打壓的目的,不必趕盡殺絕。要說救命甚至救國之恩,岳飛數次千里迢迢入淮救駕,功勞並不比韓世忠小,卻最終難免一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