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憤怒歸憤怒,為今之計,還是保命要緊。

  於是劉備收攏殘兵趁夜翻山逃亡。然而要命的是,對劉備生平頗有研究的陸遜,深知其逃跑的本事,早已布下了天羅地網,水陸兩棲追兵伺候這位“逃跑天王”,年輕的孫桓更是為了一解被圍攻的悶氣,率軍翻山直趨夔道,打算鎖住劉備的退路。

  不過,“逃跑天王”終究是“逃跑天王”,越是到絕境,脫逃的道具和手段越多。

  從馬鞍山撤退時,一名驛站管理員放火焚燒了大量鎧甲車輛,堵塞山路,為劉備擋下了東吳的追兵。程畿也在長江上孤軍奮戰江東無敵艦隊,用自己的生命稍微阻擋了一下江東水軍前進的步伐,為劉天王的脫逃爭取了寶貴時間。劉備同時還選擇了偏僻的路線脫逃,最終避過孫桓的追擊。

  歷經千辛萬苦,劉備終於抵達秭歸,稍稍收攏敗兵,但不久江東追兵再次追至,劉備不敢再戰,他拋棄所有的輜重,再往西撤,一路回到當初的東征基地魚復。

  當初在巫縣之戰吃虧的東吳將領李異、劉阿窮追不捨,率軍直追到魚復外的南山,所幸此時留守江州的趙雲和漢昌長馬忠率軍前來支援,這才擋下了追兵,穩定住戰局。

  就這樣,這場在三國史中著名的“夷陵之戰”,最終以劉備的慘敗畫上句點。

  清點戰損,怎一個“慘”字了得:荊州將領馮習、張南、傅彤與武陵蠻頭目沙摩柯陣亡,前往荊南招降的馬良也不幸殉難,劉寧與杜路投降孫權,荊州兵團死傷數萬,輜重幾乎全部喪失。

  此外,劉備還因此喪失了兩名優秀的巴地將領:程畿在水戰中遭遇江東艦隊圍攻,力戰而死;巴將之首的黃權,則因長江水道被封鎖,無法撤回蜀地,無奈之下只好率軍向曹魏投降。

  而相較於劉備的慘敗,東吳方面幾乎零戰損。經過此戰,陸遜一舉成名,其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和領導才能展露無遺。無可否認,他是繼周瑜之後,東吳方面顯現出來的又一顆閃耀的軍事明星。

  讚美之詞過後,我們再來看看苦主劉備。

  劉備在夷陵之戰後,也間接地承認了自己對戰敗所負有的領導責任。由於黃權投降曹魏,蜀漢的執法單位馬上逮捕了黃權的所有家人,請求依律處罰,但劉備卻嘆了口氣說:“到了今天這步田地,是我負黃權,不是黃權負我。”於是下令釋放黃家人,維持原來的待遇。四十年後,黃權的兒子黃崇在抵擋鄧艾發起的滅蜀之戰時,與諸葛瞻一同在綿竹戰死。

  夷陵一戰,稍微可以稱幸的是吳班、陳式、廖化、輔匡這些活下來的將領。經過這場極具震撼性的軍事教育,他們在各自日後的軍旅生涯中都有更加成熟的表現。另外一位是向朗的弟弟向寵,在這場大潰敗中,他的部隊保持得最完整,因此受到劉備嘉獎,任中部督,典領禁軍。程畿、黃權所留下的巴將位置,後來則由馬忠、王平取代。

  夷陵之戰損失最慘重的,當屬劉備自己,他不但差點輸掉了全副家當,也幾乎燃盡了自己的生命。時間大神已經收起了對劉備的眷顧,他的傳奇也即將告一段落。

  病危永安

  很多人以為夷陵大敗之後劉備就翹辮子了,其實不然,夷陵之戰結束於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六月,距劉備的死期還有將近十個月的時間。十個月的時間,還將發生很多故事。

  話說劉備在戰敗後並沒有回到成都,而是留在了魚復,並將縣名改為“永安”。這地方有二百五十年前公孫述所興建的白帝城遺址,扼守瞿塘峽險要,於是劉備便在遺址附近重新築營,命名為永安宮。

  劉備不回成都並不是覺得戰敗丟臉,他並沒有完全放棄東征的希望。然而,令他氣憤的是,那些他原本期望在戰前出現的變局,直到此時才發生。

  夷陵一戰大獲全勝,令東吳諸將士氣大振,除了李異、劉阿帶著少數兵力侵入蜀中外,徐盛、潘璋、宋謙等將領都紛紛向孫權上書表示:都已經打到了這個程度,劉備手到擒來,此刻應乘勝追擊才是。

  不過,陸遜、朱然、駱統等軍事高層否決了這項提議,原因當然不是因為諸葛亮的八陣圖(詳見《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而是他們了解自己的陣營中存在著許多安全隱患。

  夷陵大勝後,孫權將繳獲的蜀漢印綬、敵軍首級等戰利品送交給曹丕,還列了一張有功人員的名單,要曹丕多少意思一下。曹丕並沒有照單全收,他回送給孫權一些皮草、名馬、鎧甲等,順便附贈自己親手所寫的《典論》和詩文。與此同時,他又派出高級官員侍中辛毗、尚書桓階來到武昌,目的自然是要孫權將孫登送去洛陽當人質。

  孫權當然不買帳,他舉了東漢初年隗囂的例子,說隗囂當年送兒子隗恂去洛陽當人質,結果落得個子死父亡的悲慘下場,所以還是不送為妙。

  這下子曹丕可氣炸了,當初是你自己說要送兒子來當人質的,結果到頭來又不認帳,做人怎麼可以這麼沒誠信?看我怎麼收拾你!

  曹丕所採取的手段,當然是武力征服。

  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曹丕動員了三路大軍伐吳,以曹休、張遼、臧霸為東路,出洞口(約在安徽省和縣),進攻京口(今天鎮江);中路則是曹仁和他的兒子曹泰,目標是巢湖湖畔的江防重鎮濡須塢;西路則是主力軍,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等部隊所組成,進取江陵;曹丕自己也來到宛城,坐鎮指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