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建安二十五年初,曹操過世,孫權派浩周回到北方,向曹丕傳達自己的“赤膽忠心”,孫權表示:之前邊境的軍事衝突都是誤會,純屬擦槍走火,希望能建立雙方軍事互信機制,曹魏應該坦誠相告邊界軍隊部署的情形與目的,避免再有類似的衝突發生。

  曹丕看了孫權的信,半信半疑,孫權之前背盟的記錄不少,誰也不敢保證這次是真的。浩周先生就在這時派上了用場,他拍胸脯保證,孫權一定是真心投降,而且這次必定願意將兒子孫登送來洛陽當人質。也不知道浩先生哪根筋不對,他居然還向曹丕發下毒誓:要是孫權不歸降,我全家死光光。

  大概就是因為浩周這種拿身家性命作保的氣勢,曹丕最終接受了孫權的投降。當年底,曹丕即任帝位,又派浩周出使孫權,要求孫權送交質子。

  當浩周告訴孫權他是用身家性命為其擔保時,孫權痛哭流涕地說:“浩兄,你用全家性命為我擔保,我……我還有什麼話好說?”他的確是無話可說,但將兒子送去做人質這種蠢事卻是萬萬不會做的。

  浩周回去後,孫權前前後後又給浩周(不是給曹丕)寫了好幾封信,首先強調自己一定會送兒子過去,但兒子年紀太小,需要管教,稍後再說。過了一陣子又說,會派宗室重臣孫桓一起過去。又過了一陣子,說連江東元老張昭老先生也要陪同去洛陽,時間就在今年的十二月份,說得有鼻子有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一套很高明的催眠技巧,它讓浩周和曹丕覺得整件事一直在向前發展,但其實什麼都沒做。

  其實當時洛陽朝廷中,也有人建議曹丕應該配合劉備攻打江東,例如劉曄,他很明確地分析道:如果曹魏此時出兵江東,東吳必亡,到時蜀漢獨木難支,不可能和曹魏對抗。但曹丕當時已被孫權的“催眠術”給忽悠住了,不但沒想過要去開孫權的後門,甚至還反過來想要跟孫權聯手,一同攻打蜀漢。

  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十一月,劉備巫縣大捷之後不久,“魏吳同盟”正式確立。曹丕降詔,封孫權為吳王、大將軍、荊州牧、都督交州,外加至高無上的“九錫”,表明了在吳、蜀之戰中,曹魏力挺東吳的態度。

  當年濡須之戰,曹操和孫權對陣時,見江東軍陣列嚴謹,曾發出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公道地講,這句話算是曹操的肺腑之言,但曹操只將劉表的兒子噁心了一把,好像忘了將自己的兒子拿出來比較一番(孫權比曹丕大四歲而已)。或許孰優孰劣曹操心知肚明,只是開不了口罷了。

  這場外交大戰,最終以劉備的徹底失敗,孫權的徹底勝利而告終。與曹丕成功締結了盟約之後,孫權終於將懸著的一顆心放了下來,全副身心對付他的前妹夫劉備。

  公元222年,三十九歲的陸遜被任命為大都督,率領韓當、朱然、潘璋、宋謙、徐盛、鮮于丹、孫桓等將領,約五萬大軍進駐猇亭。在這裡,新一代的江東鱷魚頭領,將為劉備搭建一座華麗、燦爛,也是最後的戰爭舞台。

  紙上談兵

  擺平了曹丕,江東軍展開了第一次反擊。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正月,江東軍在老將宋謙的率領下,擊破蜀軍五個堡壘,擊斃蜀軍負責將官,為江東在巫縣失利後挽回了一些顏面。

  然而這次反擊徹底激怒了劉備,當時他應該已經得知“曹吳聯盟”的消息,知道短時間內,曹丕不會對江東下手。這麼一來,要取得勝利就只剩下一個最原始的方法:血淋淋的軍事戰爭。

  就在宋謙反擊之後,劉備下令總動員,蜀漢大軍水陸並進,大舉進入荊州西界。劉備率領陸軍親自進駐秭歸,水軍則由吳班與陳式統領,進屯夷陵,控制長江兩岸。次月,蜀軍繼續前進,江南主力部隊直推進到夷道縣的猇亭,江北的側翼軍團則在黃權的帶領下進入夷陵境內。

  劉備另外派馬良由佷山前往南方的武陵郡,串聯當地的原住民。武陵蠻頭目沙摩柯接受招撫,帶領部族北上加入戰局,零陵和桂陽兩郡的原住民也紛紛響應。一時間,荊州西、南兩面已樹起無數“漢”字大旗,時隔多年,劉天王仍舊魅力不減,可喜可賀。

  相較起來,江東軍就顯得不太爺們了,統帥陸遜帶著主力部隊一直龜縮於猇亭,整天只會向孫權放大話,說什麼夷陵是要害,一定要守住(廢話)。劉備以往作戰敗多勝少(這倒是實話),這次放棄水軍單用陸軍,又用過時的陣法,憑藉至尊(孫權)的護佑,一定可以擊敗敵軍云云。這一番話,怎麼聽都像是在吹牛。

  唯一比較有膽量的是年輕的孫桓。他父親孫河原本姓俞,因長期追隨孫策,被賜姓孫。十五歲那年,孫桓曾在京口見過前來借荊州的劉備,在他的印象中,劉備只是個混得不咋樣的落魄大叔,點頭哈腰向孫權討碗飯吃。

  十年之後,二十五歲的孫桓首次披掛上陣,官拜安東中郎將,投入對蜀軍的戰鬥。年輕氣盛的他依照少年時的印象行事,率領部隊單挑在夷道的蜀軍前鋒。然而劉備並非他所想像那樣,是個靠乞討過活的落魄大叔,結果孫桓一戰不利,反陷入蜀軍的包圍。

  按理說,像孫桓這種“少爺”級的官二代,遇難非救不可,否則這黑鍋鐵定是要背的。但說來也奇怪,陸遜卻好像壓根兒就不把孫桓受困當做一回事,他按兵不動,絲毫沒有出兵救援的跡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