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來勢洶洶的張、馬部隊很快便攻下武都郡的首府下辨,氐部落五萬餘人因此響應,一時間聲勢浩大。
曹魏的援軍則於稍後抵達,這回曹操所派出的統帥是他的堂弟曹洪,但實際負責戰略的,則是年輕的騎督尉、有“曹家千里駒”之稱的曹休。他是曹操的遠房族子,漢末時帶著母親到江東避難,後來從荊州輾轉投靠曹操。
曹操對曹休相當喜愛,經常帶著他出征,又讓他接了曹純過世留下的缺位,統領虎豹騎。下辨之役中曹休的正式軍銜是參軍,但曹操已私下協調,由他負責實際的作戰指揮,曹洪也樂得當個名義上的統帥,畢竟與風頭正勁的劉備軍作戰,並無必勝之把握,一旦虧輸,有人背黑鍋總不是件壞事。
當時吳蘭屯駐下辨,張飛駐於固山,形成掎角之勢。這期間張飛玩了點小心眼兒,故意放出消息,說蜀軍將繞道截斷曹軍後路,令曹軍諸將驚疑不定。
年輕的主事者曹休卻不為所動,他說:“如果敵人真要斷我退路,應該機密行事才對,今天張飛高調聲張,可見這只是陰謀詭計而已。趁敵軍分散,我們應該集中兵力,先攻擊吳蘭,只要擊破他,張飛必定撤退。”
曹洪同意這個戰略,立刻動員進攻下辨,結果蜀軍大敗,將領任夔被斬,吳蘭逃亡後被氐人所殺,雷銅有可能也在本戰中陣亡。失去側翼的張飛與馬超無力支撐,在建安二十三年三月撤退。
武都戰線雖然失利,但並沒有打消劉備侵奪漢中的積極性,他率領部隊北上陽平,直接對上“征西三人組”。
劉備命將領陳式攻打馬鳴道,自己則率軍攻擊駐紮在廣石的張郃,不過這兩路作戰仍然不順利,陳式被徐晃擊敗,劉備也一直與張郃僵持不下。一直到了七月,北方傳來曹操親征的消息,劉備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這才向成都方面請求增援。
還是老樣子,在成都主持後勤工作的仍舊是後衛諸葛亮。本來主子在禁區要球,他本應大腳開出才對,然而這回他卻猶豫了。
諸葛亮是個謹慎的政治家。劉備前後幾場對外作戰,已經使蜀中百姓的不滿意度達到了臨界點,那一年,三蜀之一的犍為郡發生馬秦、高勝之亂,聚眾達數萬人之多。南中越嶲夷帥高定也派兵攻擊新道縣。這些叛亂雖然都被李嚴弭平,但已顯示出巴蜀內部危機重重。
鑑於此,諸葛亮特地向犍為人,時任州從事、代理蜀郡太守的楊洪徵求意見,想不到楊洪竟然反應異常激烈:“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關鍵,沒有漢中就沒有蜀,這是擺在家門口的禍事。今天這種情況,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派兵增援,還有什麼好考慮的?”
既然蜀地代表都不怕,諸葛亮也就沒什麼好客氣的了。成都後備部隊終於在建安二十三年下半年送達漢中前線,為原本不振的劉備軍注入活血。
而另一方面,前來增援漢中的曹操,在同年九月抵達長安後,卻停駐不前,沒有立即增援漢中。
就在這一消一長之間,漢中情勢已悄悄地向劉備一方傾斜。
攻取漢川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當真是複雜紛亂的一年。
剛被打了一劑強心針的劉備軍重振士氣。不過劉備並不急著進攻,反而在新年剛過完後,便突然南撤,渡過漢水,來到南岸的定軍山脈,沿山勢設立營寨,並由陣中第一悍將黃忠搶占山區高地,掌握地形優勢。劉備的這招“以退為進”,正好戳中了夏侯淵的“阿喀琉斯之踵”。
夏侯淵,字妙才,夏侯惇之弟,是個性子急躁、決策果斷的統帥,早年便以行軍快速著稱,在曹軍中有“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稱號。過去幾年裡,他“虎步關右”,見著西涼軍或氐人部落就打,連曹操的命令也不等,所向披靡。想不到來到漢中後,竟被劉備軍壓著打,在陽平關一縮就是一年,胸中的怨氣早就快從耳朵眼兒里噴出來了。此時他見敵軍後撤,立刻熱血上腦,與張郃率軍出擊,南渡漢水,準備在定軍山一舉殲滅對手。
夏侯淵此番出城野戰,正中了劉備的下懷。
卻說夏侯淵來到定軍山下,安下陣勢,由張郃守東圍,他自己守南圍。誰知劉備使了個“聲東擊西”之計,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寒夜,突然偷襲南圍,焚燒了敵軍的防禦措施,製造混亂,然後再以少量兵力挑戰東面的張郃。
深夜混戰中,夏侯淵誤判情勢,率兵前往支援張郃,但這一調動卻被高處的黃忠所掌握。黃忠趁夏侯淵調兵之際,率軍向山下突襲,定軍山的深夜一時間“金鼓振天,喊聲動谷”。夏侯淵完全被攻了個冷不防,當場陣亡。
一戰擊斃曹軍主帥、諸曹夏侯名將,定軍山一役可以算得上是黃忠的成名之作。羅貫中大概覺得這樣的戰績還不足以令黃忠夠資格當五虎上將,於是在漢中爭奪戰中,又加入了“計奪天盪山”的情節,讓黃忠敗張郃、斬韓浩、射夏侯尚,過足了英雄癮。
其實在歷史上,黃忠屬於“斗將”型的將領,作戰經常“先登陷陣,勇冠三軍”,和劉備一樣,屬於實戰派。另外以資歷而論,他在劉表時期就已經是名動一方的戰將,算得上荊州將領的老前輩,因此黃忠雖然在劉備手下一直沒有統率大兵團獨立作戰的經驗,但劉備仍給他與關羽、張飛、馬超相同的地位。
曹魏的援軍則於稍後抵達,這回曹操所派出的統帥是他的堂弟曹洪,但實際負責戰略的,則是年輕的騎督尉、有“曹家千里駒”之稱的曹休。他是曹操的遠房族子,漢末時帶著母親到江東避難,後來從荊州輾轉投靠曹操。
曹操對曹休相當喜愛,經常帶著他出征,又讓他接了曹純過世留下的缺位,統領虎豹騎。下辨之役中曹休的正式軍銜是參軍,但曹操已私下協調,由他負責實際的作戰指揮,曹洪也樂得當個名義上的統帥,畢竟與風頭正勁的劉備軍作戰,並無必勝之把握,一旦虧輸,有人背黑鍋總不是件壞事。
當時吳蘭屯駐下辨,張飛駐於固山,形成掎角之勢。這期間張飛玩了點小心眼兒,故意放出消息,說蜀軍將繞道截斷曹軍後路,令曹軍諸將驚疑不定。
年輕的主事者曹休卻不為所動,他說:“如果敵人真要斷我退路,應該機密行事才對,今天張飛高調聲張,可見這只是陰謀詭計而已。趁敵軍分散,我們應該集中兵力,先攻擊吳蘭,只要擊破他,張飛必定撤退。”
曹洪同意這個戰略,立刻動員進攻下辨,結果蜀軍大敗,將領任夔被斬,吳蘭逃亡後被氐人所殺,雷銅有可能也在本戰中陣亡。失去側翼的張飛與馬超無力支撐,在建安二十三年三月撤退。
武都戰線雖然失利,但並沒有打消劉備侵奪漢中的積極性,他率領部隊北上陽平,直接對上“征西三人組”。
劉備命將領陳式攻打馬鳴道,自己則率軍攻擊駐紮在廣石的張郃,不過這兩路作戰仍然不順利,陳式被徐晃擊敗,劉備也一直與張郃僵持不下。一直到了七月,北方傳來曹操親征的消息,劉備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這才向成都方面請求增援。
還是老樣子,在成都主持後勤工作的仍舊是後衛諸葛亮。本來主子在禁區要球,他本應大腳開出才對,然而這回他卻猶豫了。
諸葛亮是個謹慎的政治家。劉備前後幾場對外作戰,已經使蜀中百姓的不滿意度達到了臨界點,那一年,三蜀之一的犍為郡發生馬秦、高勝之亂,聚眾達數萬人之多。南中越嶲夷帥高定也派兵攻擊新道縣。這些叛亂雖然都被李嚴弭平,但已顯示出巴蜀內部危機重重。
鑑於此,諸葛亮特地向犍為人,時任州從事、代理蜀郡太守的楊洪徵求意見,想不到楊洪竟然反應異常激烈:“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關鍵,沒有漢中就沒有蜀,這是擺在家門口的禍事。今天這種情況,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派兵增援,還有什麼好考慮的?”
既然蜀地代表都不怕,諸葛亮也就沒什麼好客氣的了。成都後備部隊終於在建安二十三年下半年送達漢中前線,為原本不振的劉備軍注入活血。
而另一方面,前來增援漢中的曹操,在同年九月抵達長安後,卻停駐不前,沒有立即增援漢中。
就在這一消一長之間,漢中情勢已悄悄地向劉備一方傾斜。
攻取漢川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當真是複雜紛亂的一年。
剛被打了一劑強心針的劉備軍重振士氣。不過劉備並不急著進攻,反而在新年剛過完後,便突然南撤,渡過漢水,來到南岸的定軍山脈,沿山勢設立營寨,並由陣中第一悍將黃忠搶占山區高地,掌握地形優勢。劉備的這招“以退為進”,正好戳中了夏侯淵的“阿喀琉斯之踵”。
夏侯淵,字妙才,夏侯惇之弟,是個性子急躁、決策果斷的統帥,早年便以行軍快速著稱,在曹軍中有“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稱號。過去幾年裡,他“虎步關右”,見著西涼軍或氐人部落就打,連曹操的命令也不等,所向披靡。想不到來到漢中後,竟被劉備軍壓著打,在陽平關一縮就是一年,胸中的怨氣早就快從耳朵眼兒里噴出來了。此時他見敵軍後撤,立刻熱血上腦,與張郃率軍出擊,南渡漢水,準備在定軍山一舉殲滅對手。
夏侯淵此番出城野戰,正中了劉備的下懷。
卻說夏侯淵來到定軍山下,安下陣勢,由張郃守東圍,他自己守南圍。誰知劉備使了個“聲東擊西”之計,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寒夜,突然偷襲南圍,焚燒了敵軍的防禦措施,製造混亂,然後再以少量兵力挑戰東面的張郃。
深夜混戰中,夏侯淵誤判情勢,率兵前往支援張郃,但這一調動卻被高處的黃忠所掌握。黃忠趁夏侯淵調兵之際,率軍向山下突襲,定軍山的深夜一時間“金鼓振天,喊聲動谷”。夏侯淵完全被攻了個冷不防,當場陣亡。
一戰擊斃曹軍主帥、諸曹夏侯名將,定軍山一役可以算得上是黃忠的成名之作。羅貫中大概覺得這樣的戰績還不足以令黃忠夠資格當五虎上將,於是在漢中爭奪戰中,又加入了“計奪天盪山”的情節,讓黃忠敗張郃、斬韓浩、射夏侯尚,過足了英雄癮。
其實在歷史上,黃忠屬於“斗將”型的將領,作戰經常“先登陷陣,勇冠三軍”,和劉備一樣,屬於實戰派。另外以資歷而論,他在劉表時期就已經是名動一方的戰將,算得上荊州將領的老前輩,因此黃忠雖然在劉備手下一直沒有統率大兵團獨立作戰的經驗,但劉備仍給他與關羽、張飛、馬超相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