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一個叫隗囂的人,在隴西地區(甘肅省東部)以地方軍閥姿態盤踞。這個人當然沒有坐視赤眉軍通過,而是予以迎擊。

  只以數量為依恃、毫無編制可言的赤眉軍,遇到較有編制的軍隊,當然一下子就被攻破。他們被隴西軍打得落荒而逃,一路奔回長安。

  長安已無糧食供給他們。

  “金銀財寶倒多得是!”

  “在哪裡?”

  “在地底下!我們可以挖出來!”

  “你說的是什麼地方的地底下?”

  “當然是皇陵!皇帝的墓穴里有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啊!”

  “咱們趕快挖出那些金銀財寶,回山東老家吧!”

  “對!回山東老家去!”

  赤眉軍之敗兵殘卒遂挖掘漢諸帝陵墓,劫了財寶就往東跑。

  在洛陽的光武帝當然不會坐失這個機會。對方是毫無作戰計劃、一心只想逃回山東故鄉的烏合之眾。攻打這樣的軍隊,當然必勝無疑。

  結果,光武帝軍獲得大勝。赤眉皇帝劉盆子以下的幹部大半降服。這是建武三年之事。

  光武帝朝成為真正皇帝之路邁進一大步了。

  趁赤眉軍向西之空檔,占據部分赤眉軍地盤且自稱皇帝的劉永及其黨羽張步,於建武五年為光武帝所平定。

  剩下的只有隴之隗囂和蜀之公孫述兩個軍閥。

  沒東西吃的農民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有效匯集他們的精力、使之走向正當途徑時,將會發揮極大力量。可惜的是,赤眉軍和綠林軍都沒有這樣的指導者。

  樹立農民政權之可能性因而消失,揭竿而起的農民大都被光武帝這類豪族利用。光武帝建立的後漢王朝,可說是搶奪得來的政權。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在各以皇帝自稱的光武帝與四川公孫述之間,還有隗囂軍閥。被兩位皇帝夾著的隗囂正迷途於何去何從。他於是命令部下馬援前往偵察。

  ——靠哪一邊較為有利,你親自到這兩個地方去觀察後做判斷吧!

  馬援和公孫述是兒時朋友。所以他先到了公孫述所在的四川。對幼時朋友的來訪,公孫述擺出皇帝的架子,對待馬援如臣屬。馬援回來後報告道——

  公孫述只是井底之蛙。

  我們今日常用的成語“井底之蛙”,便是出自馬援這個報告。

  馬援後來出仕於光武帝之下,以軍人身份非常活躍。馬援建議棄公孫述投靠光武帝,隗囂未予採納,卻採取見風轉舵態度。結果,光武帝派兵攻打,隗囂敗死。

  平定隴之隗囂後,光武帝決定攻打蜀之公孫述。“得隴望蜀”一詞出現於他這時候寫給遠征軍司令官的信中。這句話後來用於形容人的貪心不足。

  蜀於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被平定。

  “時候差不多了……”

  陰麗華心想。

  丈夫劉秀討伐公孫述後,成了真正的皇帝。現在是輪到她當真正皇后的時候了。她已生有孩子。自己成為皇后時,孩子便是皇太子,也將成為下一代皇帝。

  她開始有所計劃,但這個計劃沒有必要了。

  這是因為皇后郭氏自我毀滅的緣故。

  郭皇后認為丈夫成為皇帝,完全是靠自己一族之庇蔭。光武帝最初的情形確實如此,但占據洛陽以至於平定天下,都是以他自己的力量達成的。深居大內的郭皇后卻不知道這一點。

  郭皇后的母親是真定王的女兒,也就是說,她是以皇族身份下嫁的。而且,丈夫郭昌英年即逝,她向來習慣於家中掌權。郭皇后自然也以之為榜樣。

  由於母親任性,所以這個女兒也學了母親的作風。她認為此乃理所當然。

  光武帝漸漸變得無法忍受郭皇后的態度。他對這個女人原本就沒有什麼愛情可言。他過去傾心的是另外一個女人。他以“娶妻應如斯”心理娶了陰麗華,而陰麗華也正在身邊。

  皇帝到陰麗華所居宮殿的次數越來越多。

  郭皇后對此深感妒忌。

  陰麗華是非常內斂的人,極端厭惡華美。提到三十年前去世的父親時,她一定會眼淚簌簌而下。

  “我也是九歲喪父,但老頭子的模樣我早已忘得一乾二淨,所以一點沒有悲戚之情。陰麗華的孝心實在可嘉……”

  光武帝每每以自己作為對照,讚許她的孝心表現。

  “你喜歡陰麗華,對不對!”

  郭皇后時常歇斯底里似的對他喊著。

  “這是國家的多難之秋。我希望家庭能平和圓滿,不然還能埋首於國家政事嗎?”

  頗能壓抑自己的光武帝,忍耐度還是有限的。

  “是啊!因為作為女人或母親,陰麗華都比你強幾十倍!”

  光武帝說完這句話後,看都不看一眼郭皇后,掉頭就走。

  後來,光武帝以“皇后有呂、霍之風”為由,對三公宣布廢后。呂后和霍後是過去險些使漢王朝垮台的惡女。以“有其風”為由廢后,還有比這更具決定性的方式嗎?

  陰麗華當然被立為皇后。

  皇太子劉強也喪失其地位,後來被降為東海王。喪失皇后稱號的郭聖通,她的第二個兒子劉輔是中山王,而她也被移到中山,被稱為“中山王太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