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強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並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在於他善於戰勝自己的軟弱。一代球王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緊張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場上的佼佼者,但卻無端地懷疑自己,恐懼他人。後來他設法在球場上忘掉自我。專注踢球,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從此便以銳不可擋之勢進了一千多個球。球王貝利戰勝自卑的過程告訴我們:不要懷疑自己、貶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諸行動,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會從緊張、恐懼、自卑中解脫出來。因此,發憤圖強,積極取進,是醫治自卑的良藥。

  其實個性不合才正常

  先生愛濫買東西,家中堆積如山。床頭放滿,就堆放地上;地上堆滿,就占走廊。妻子疲於打掃整理,於是每次出門或旅行,丈夫一買東西,兩人就開始吵架。

  談起這一點,做妻子的恨得牙痒痒。

  妻子個性耿直,說話坦誠,一說話必得罪人,得罪人後還不認錯。而丈夫卻認為世間根本沒有對錯的道理,只有保持和諧的需求;於是,太太整天想熱戰而苦無對手,因為丈夫採取冷戰態度,彼此話不投機,婚姻關係日趨冷漠。談起老婆,丈夫一臉無奈,令人同情。

  無論你結婚多久,但一旦談起婚姻里的個性衝突,也許所有婚姻都會無一倖免。

  這豈非怪事?

  當初兩情相悅,自認個性相合、才會非君莫嫁,非卿不娶。為什麼結婚幾年後才來抱怨對方與自己的種種不合?是愛情使人盲目?還是結了婚的人變得更獨具慧眼?使他(她)在別人眼中還不錯的配偶,卻有許多獨到的批判?個性不合的故事,有千種萬狀,形形色色,其複雜、其特異,常令局外人訝異,這隨手拈來的兩個範例,就是局內人深受其苦,而旁觀者很難了解的「不合」僵局。

  所以,我們不免要問,既然會個性不合,當初為何會結婚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婚姻中為何有那麼多不合?就是因為彼此結婚了!若和一位個性不介的人只做朋友,很多個性的難纏處根本沒有機會碰觸到;個性不合的同事或上司,再不合,也有職位權限的約束,必須維持表面的合作及安全的距離。

  但是,在非常封閉、親密的婚姻關係里,距離很近,短兵相接,個性不合的潛在因子完全得以自由彰顯,那可就難纏了。

  由於利害與共,做朋友時不見得構成麻煩的不合之處,都會突顯成大問題;由於關係密切,別人可以一笑置之的差異,婚姻中人卻可能因長年累月的忍受而感到痛苦難耐。在婚姻里,「最好的和最壞的都給你」是常見的遊戲。

  如果和同事吵架了有後遺症,和朋友吵架對方會掉頭而去,大不了你也可以與他斷交。

  只有配偶和小孩,無論你怎麼罵他,只要還沒有到撕破臉的地步,他(她)都不能一走了之。

  「看我能勉強你到什麼程度而你不會走掉?」這又是婚姻里的另外一種遊戲。所以,「不合」成了大問題。

  既已結了婚,不能像換個公司或與人拆夥那樣瀟灑地向「不合」說再見,只能在發現「不合」的事實後想辦法與之共同生活?

  而且,要小心維護,不要讓與「不合」勉強共處的怨氣及無奈侵略了愛情的地盤,使婚姻中的「不合」現象擴大,而感情的相合逐漸消失。

  妙的是婚前的「相合」,也可能正是婚後的「不合」。恨丈夫亂買東西的老婆,婚前可能正是因為對丈夫的慷慨印象深刻而心許;討厭老婆直話直說的丈夫,當初就是因為欣賞這個女人談戀愛的坦誠大方啊!

  既能載舟,便能覆舟。婚前的「相合」,可能就是婚後的「不合」,只是我們在選擇對象的條件而心動時,常常見樹不見林,沒有遠見而已。

  快樂由心生

  小和尚來問師父:「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父說:「用功。」

  小和尚再問:「如何用功?」

  師父說:「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小和尚再問:「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師父說:「不同。」

  小和尚再問:「何故不同?」

  師父說:「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素,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小和尚再也不問了。

  修行到心無空礙,卻不是容易事。一位唯心論的學者,平夙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綁架,繫於暗室十有餘日,備受凌辱,釋出後他對人說:「意志自由固然不誣,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體自由更為重要。」

  常聽人說煩惱即菩提,我們凡人遇到煩惱只是深感煩惱,不見菩提。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說「心本無生因境有」。總之,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內心坦然,則無往而不樂。

  吃飯睡覺,稀鬆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哲理。

  快樂是在心裡,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後,梁任公先生曾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工作過程之中,有苦惱也有快樂,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願以償」的快樂便是至高無上的幸福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