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六、兵諫華清池 1936年12月11日晚,楊虎城公館新城大樓宴會廳,燈火輝煌,觥籌交 錯。張學良、楊虎城正在這裡聯合宴請南京政府軍政大員和西安的各界名流。 男賓客們有的西裝革履,有的馬褂長袍,夫人小姐們則個個珠光寶氣,綾羅 鮮艷。張學良、楊虎城與蔣鼎文、陳誠、衛立煌等人把酒換盞,議論風生。 赴宴者誰也感覺不出異樣,想像不到幾個小時以後,這裡將發生一場震驚世 界的事變。 宴會結束後,張學良回到金家巷公館,與他的文武親信幹部舉行緊急會 議,當眾宣布 “兵諫”計劃。他激憤而嚴肅地對大家說:“我們東北軍亡省 亡家,又背了不抵抗的罵名,為全國人民所不諒解。這樣的悶氣,我們實在 受夠了。現在委員長死逼著我們東北軍去打內戰,不服從他的命令,他就要 把我們調開消滅掉。我們真是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我們再也無路可走了!” 說到這裡,他看了看大家,又繼續說道: “我已經和楊主任商量好,明晨5 時臨潼、西安一齊行動,採取非常措施,把他扣起來,請到城裡,逼著他答 應我們抗日!” 接著,張學良布置了具體行動計劃:以105師劉多荃為臨潼行動的總指 揮;以105師二旅旅長唐君堯指揮一個團包圍華清池,不使一個落網;以騎 兵6師師長白鳳翔、18團團長劉桂五、衛隊營營長孫銘九率衛隊營沖入華清 池,活捉蔣介石;同時電令駐蘭州、洛陽的東北軍部隊一齊行動。 與此同時,楊虎城也在新城積極進行準備。 12月12日凌晨4時,寒氣逼人,萬籟俱寂。華清池五間廳內,蔣介石 還在被窩內做著兩個月消滅 “共匪”的迷夢。砰!砰!砰!幾聲槍響,蔣介 石一骨碌翻起身來,他以為是紅軍打進來了,驚惶失措,衣服也來不及穿, 只披著睡袍,拖著鞋就往外跑。當他由兩名貼身侍衛攙扶著翻越圍牆時,心 慌意亂,不慎跌下牆外的深溝,摔傷了腰,碰破了腳,鞋也丟了一隻。最後 由侍衛把他背到虎畔石後休息。後來,蔣介石回到南京,為了遮掩他的醜態, 下令把這塊石頭叫做“民族復興石”,還讓人在這裡修了一個亭子,叫做“民 族復興亭”。現在,人們把這個亭子改名 “兵諫亭”。 孫銘九等衝進五間廳時,發現蔣介石已不見了,但蔣的衣帽還掛在衣架 上,公文包、假牙也都擺在桌子上。劉多荃用電話向張學良報告說,蔣介石 不見了,張學良很著急,立即要劉看看蔣的汽車還在不在。聽說汽車還在, 張學良估計蔣介石沒有逃遠,便下令搜山。 孫銘九率領衛隊營在山上搜了好一陣子。此時,天邊已露出晨光,山風 四起,枯樹野草在風中搖盪。蔣介石的一個親信侍衛聽見人聲,探出頭來觀 察,剛一露頭,“砰”的一槍就被送上了西天。蔣介石見勢不妙,連忙喊“我 在這裡,我在這裡”。孫銘九聽見喊聲跑了過來,只見蔣介石身穿一件古銅 色睡袍,白襯褲,光著頭,赤著腳,嘴裡沒牙,滿身是土,早沒了昔日盛氣 凌人、耀武揚威的神氣。蔣介石不知來的是什麼部隊,連問: “你們是哪裡 來的?”孫銘九答稱: “奉副司令命令,請委員長進城,領導我們抗日,打 回老家去。”蔣介石這才明白,搜山的是東北軍,便帶著發怒的口氣說:“叫 你們副司令來!”孫銘九說:“此地不安全,還是請委員長下山吧。”然後, 幾個士兵把他架下了山。到了華清池門口,蔣介石又耍賴,說要回自己的臥 室去,東北軍官兵堅決不依,孫銘九等人把他拖上了事先準備好的汽車。汽
車飛也似地向西安駛去,揚起一股股灰塵,一直把蔣介石押送到新城大樓。 華清池戰鬥,蔣介石的隨從人員死亡17人,東北軍有三四人受輕傷。 在臨潼方面槍聲響起之時,西安城內立即按計劃行動。十七路軍突然襲 擊,使對手猝不及防,7點鐘即順利結束戰鬥,共繳獲槍枝4000多,扣留飛 機45架,南京方面軍警憲特死亡200多人,十七路軍傷亡六七十人。南京來 西安的軍政大員蔣鼎文、衛立煌、陳誠、朱紹良、陳繼承、陳調元、蔣作賓 等全部被捕,陳誠是躲在地下室空木箱中被搜出來的。 華清池行動結束以後,張學良立即致電毛澤東、周恩來。電稱: “蔣之 反革命面目已畢現,吾等為中華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計,今已將蔣及重要將 領陳誠、朱紹良、蔣鼎文、衛立煌等扣留,迫其釋放愛國分子,改組南京政 府。兄等有何高見,速復,並望紅軍全部集結於環縣,以便共同行動,以防 胡[宗南]北進。”其後張、楊又聯名電邀中共中央派人來西安共商大計。 12日上午,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和南京政府發出通電,說明發動兵諫 的意圖,提出八項救國政治主張: (一)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 同負責救國。 (二)停止一切內戰。(三)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 (四)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五)開放民眾愛國運動。(六)保障人民集 會結社之政治自由。 (七)確實遵行總理遺囑。(八)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通電之後,張學良又分别致電南京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和蔣介石夫 人宋美齡,說明只要接受抗日要求,將保證蔣介石的安全。 張學良、楊虎城兵諫扣蔣,如同把天捅了個窟窿,西安內外正在孕育著 一場新的風暴。
七、和戰之爭 12月12日深夜11點多鐘,夜幕籠罩著南京城,市民們已經酣睡。國民 黨中央黨部大樓卻燈光通明,譯電參謀們出出進進,神色匆忙,會議室里煙 霧瀰漫,吵吵嚷嚷。這裡正在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委員會 聯席會議,討論對西安事變的處置問題。會議上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 一種意見主張討伐張學良、楊虎城,認為張、楊 “劫持統帥”、“犯上作亂”、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能過於瞻顧蔣公之安全,置國家綱紀於 不顧。”另一種意見主張和平解決,認為 “張、楊此舉,如真只以抗日為范 圍,則在國策上只有時間之出入,而無性質上之枘鑿”,還有“說服之餘地”。 如果立即進行討伐,不但 “內伐蔓延,輿情先背,而坐弱國力,益以外患, 國將不國,遑論綱紀?”兩派激烈爭辯,互不相讓,直至13日凌晨3點才作 出決議: (一)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院長,何應欽負責指揮調動軍隊;(二) 褫 (chǐ)奪張學良本兼各職,交軍事委員會嚴辦。國民黨中央又電告在德國 養病的汪精衛回國,以使國民黨內有個代替蔣介石的人物。汪精衛接到電報 後,先召集南京政府駐德、意大使,看看各國的態度,於 22日啟程回國,這 樣,在第一個回合的較量中,主戰派占了上風。 南京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一向有野心,不僅一生反共,而且一貫親日。 蔣介石被扣西安,他認為這是抓軍權繼續親日反共的大好時機。在取得調動 軍隊大權後,他立即調兵遣將,組織東西兩路集團軍,準備發動對西安的進 攻。16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任命何應欽為“討逆軍總司令”,並由南 京政府發布討伐令,同時任命劉峙為 “討逆軍”東路集團軍總司令,顧祝同 為西路集團軍總司令。17日,中央軍向華縣發動進攻,飛機連續轟炸華縣、 三原等地,只因西安天降大雪,無法飛行,才未能轟炸。 在何應欽積極布置對西安進行討伐的同時,孔祥熙、宋美齡、宋子文等 主和派也四處奔走,開展活動。他們的口號是和平營救蔣介石。孔祥熙、宋 美齡首先派與蔣介石、張學良都有私交的澳大利亞人端納去西安探明情況。 老謀深算的孔祥熙,在南京臨時主政,對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起了重要作用。 他首先爭取英、美的支持,穩定上海金融市場,從而穩定全國金融市場,安 定人心,為和平解決西安創立必要的環境。其次,採取各種措施,爭取和平 解決事變,營救蔣介石。14日上午,孔祥熙以代行政院長名義,在他的公館 召開了一個高級會議,許多人都表示贊成主和派的主張,何應欽等人也不好 公開反對,會議便確定了和平營救蔣介石的方針。 宋美齡雖然連國民黨中央委員也不是,無權參加一些高級會議,但作為 蔣介石的夫人,她在對付主戰派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3日,宋美齡與何應欽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何應欽說: “為維持國民政府威信,必須立即進兵討伐並轟炸。” 宋美齡說:“你這樣做,萬一把委員長炸死了,中央政府由誰來領導?” 何應欽說: “這是中常委的集體決定,要迅速平定叛變,不能不用快刀 斬亂麻的手段。” 宋美齡追問: “委員長的安全與國家存亡有不可分割的聯繫,國難深重 的今天,沒有委員長,就沒有統一的政府,除委員長外,哪個可以領導全國?” 何應欽也惱了: “婦道人家就知道救丈夫,國家事不許你管!” 宋美齡大嚷: “你這樣做,太辜負蔣先生了。”
車飛也似地向西安駛去,揚起一股股灰塵,一直把蔣介石押送到新城大樓。 華清池戰鬥,蔣介石的隨從人員死亡17人,東北軍有三四人受輕傷。 在臨潼方面槍聲響起之時,西安城內立即按計劃行動。十七路軍突然襲 擊,使對手猝不及防,7點鐘即順利結束戰鬥,共繳獲槍枝4000多,扣留飛 機45架,南京方面軍警憲特死亡200多人,十七路軍傷亡六七十人。南京來 西安的軍政大員蔣鼎文、衛立煌、陳誠、朱紹良、陳繼承、陳調元、蔣作賓 等全部被捕,陳誠是躲在地下室空木箱中被搜出來的。 華清池行動結束以後,張學良立即致電毛澤東、周恩來。電稱: “蔣之 反革命面目已畢現,吾等為中華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計,今已將蔣及重要將 領陳誠、朱紹良、蔣鼎文、衛立煌等扣留,迫其釋放愛國分子,改組南京政 府。兄等有何高見,速復,並望紅軍全部集結於環縣,以便共同行動,以防 胡[宗南]北進。”其後張、楊又聯名電邀中共中央派人來西安共商大計。 12日上午,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和南京政府發出通電,說明發動兵諫 的意圖,提出八項救國政治主張: (一)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 同負責救國。 (二)停止一切內戰。(三)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 (四)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五)開放民眾愛國運動。(六)保障人民集 會結社之政治自由。 (七)確實遵行總理遺囑。(八)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通電之後,張學良又分别致電南京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和蔣介石夫 人宋美齡,說明只要接受抗日要求,將保證蔣介石的安全。 張學良、楊虎城兵諫扣蔣,如同把天捅了個窟窿,西安內外正在孕育著 一場新的風暴。
七、和戰之爭 12月12日深夜11點多鐘,夜幕籠罩著南京城,市民們已經酣睡。國民 黨中央黨部大樓卻燈光通明,譯電參謀們出出進進,神色匆忙,會議室里煙 霧瀰漫,吵吵嚷嚷。這裡正在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委員會 聯席會議,討論對西安事變的處置問題。會議上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 一種意見主張討伐張學良、楊虎城,認為張、楊 “劫持統帥”、“犯上作亂”、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能過於瞻顧蔣公之安全,置國家綱紀於 不顧。”另一種意見主張和平解決,認為 “張、楊此舉,如真只以抗日為范 圍,則在國策上只有時間之出入,而無性質上之枘鑿”,還有“說服之餘地”。 如果立即進行討伐,不但 “內伐蔓延,輿情先背,而坐弱國力,益以外患, 國將不國,遑論綱紀?”兩派激烈爭辯,互不相讓,直至13日凌晨3點才作 出決議: (一)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院長,何應欽負責指揮調動軍隊;(二) 褫 (chǐ)奪張學良本兼各職,交軍事委員會嚴辦。國民黨中央又電告在德國 養病的汪精衛回國,以使國民黨內有個代替蔣介石的人物。汪精衛接到電報 後,先召集南京政府駐德、意大使,看看各國的態度,於 22日啟程回國,這 樣,在第一個回合的較量中,主戰派占了上風。 南京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一向有野心,不僅一生反共,而且一貫親日。 蔣介石被扣西安,他認為這是抓軍權繼續親日反共的大好時機。在取得調動 軍隊大權後,他立即調兵遣將,組織東西兩路集團軍,準備發動對西安的進 攻。16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任命何應欽為“討逆軍總司令”,並由南 京政府發布討伐令,同時任命劉峙為 “討逆軍”東路集團軍總司令,顧祝同 為西路集團軍總司令。17日,中央軍向華縣發動進攻,飛機連續轟炸華縣、 三原等地,只因西安天降大雪,無法飛行,才未能轟炸。 在何應欽積極布置對西安進行討伐的同時,孔祥熙、宋美齡、宋子文等 主和派也四處奔走,開展活動。他們的口號是和平營救蔣介石。孔祥熙、宋 美齡首先派與蔣介石、張學良都有私交的澳大利亞人端納去西安探明情況。 老謀深算的孔祥熙,在南京臨時主政,對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起了重要作用。 他首先爭取英、美的支持,穩定上海金融市場,從而穩定全國金融市場,安 定人心,為和平解決西安創立必要的環境。其次,採取各種措施,爭取和平 解決事變,營救蔣介石。14日上午,孔祥熙以代行政院長名義,在他的公館 召開了一個高級會議,許多人都表示贊成主和派的主張,何應欽等人也不好 公開反對,會議便確定了和平營救蔣介石的方針。 宋美齡雖然連國民黨中央委員也不是,無權參加一些高級會議,但作為 蔣介石的夫人,她在對付主戰派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3日,宋美齡與何應欽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何應欽說: “為維持國民政府威信,必須立即進兵討伐並轟炸。” 宋美齡說:“你這樣做,萬一把委員長炸死了,中央政府由誰來領導?” 何應欽說: “這是中常委的集體決定,要迅速平定叛變,不能不用快刀 斬亂麻的手段。” 宋美齡追問: “委員長的安全與國家存亡有不可分割的聯繫,國難深重 的今天,沒有委員長,就沒有統一的政府,除委員長外,哪個可以領導全國?” 何應欽也惱了: “婦道人家就知道救丈夫,國家事不許你管!” 宋美齡大嚷: “你這樣做,太辜負蔣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