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時,蒙哥馬利還告訴艾森豪,作為最高統帥,他不能把自己降為地面部隊總司令投入地面戰鬥。最高統帥應運籌帷幄,對涉及陸海空三軍、行政管理、政治問題等整個錯綜複雜的全局了如指掌。陸地戰鬥可由別人代替他指揮。他們在諾曼第就是因為有了統一而不分散的地面作戰指揮,才打了大勝仗。這一點十分重要。但考慮到美國輿論,可以請布萊德雷負責地面戰鬥的統一指揮,他本人樂於當他的副手。

  但無論蒙哥馬利怎麼說,艾森豪仍然頑固地堅持一種鉗形攻勢:一路沿蒙哥馬利所竭力推崇的北線衝擊,另一路向東,向阿登高原以南衝擊,最終目標是由薩爾進入德國。蒙哥馬利無法說服艾森豪讓美軍停下來,以便為北面的40個師的進攻保障物資供應。艾森豪所能作出的最大讓步也只不過是向蒙哥馬利提供一點有限的增援部隊。此外,艾森豪還拒絕了蒙哥馬利要再設地面部隊總司令的主張。

  蒙哥馬利的爭辯毫無結果,“寬大正面”戰略勢在必行。蒙哥馬利雖不信服,但照例服從了,因為他現在僅處於和布萊德雷同樣的地位。

  正當他陷於這一糾紛並感到失望的時候,他於8月31日晚收到了首相的一封信。信上寫道:“非常高興地通知閣下,經我提議,英王陛下極為愉快地批准,自9月1日起晉升閣下為陸軍元帥。王室對閣下親臨法國指揮這場值得紀念的也許是決定性的一戰所建立的卓越功勳,深表嘉獎。”

  這是蒙哥馬利在戰爭期間第二次在戰場上晉級提升。第二天早上,英國廣播電台在新聞節目中發布了這個消息。艾森豪立即向蒙哥馬利發去一份熱情洋溢的賀電。這多少使他心裡好受了些。當蒙哥馬利越是想到應該動手做些什麼時,他就越感到“寬大正面”戰略不對頭,因為它違反了集中兵力的原則,意味著更多的傷亡和戰爭的拖延。但英國的經濟和人力狀況要求盟軍在1944年就取得勝利,不能再拖。因此,蒙哥馬利決心說服艾森豪接受他的“單一衝擊”戰略。由於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在“單一衝擊”戰略還是“寬大正面”戰略這兩個針鋒相對的方針上的爭論,使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好幾個月一直不好。那麼,蒙哥馬利的“單一衝擊”戰略究竟有什麼可取之處呢?在德國人被趕出諾曼第之後的那些日子裡,似乎可以肯定,第三帝國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德軍第7集團軍的人員和裝備的損失非常巨大,要在節節勝利的盟軍和德國邊境之間築起一道強大的屏障是難以想像的。盟軍的40個師一齊出動,可以說是一支無堅不摧的力量。毫無疑問,倫敦對蒙哥馬利的戰略是完全贊同的。在伊斯梅左右工作的伊恩·雅各布爵士從公正的立場看問題,他認為“當時所有在倫敦的美國人都覺得,正確的戰略是在魯爾的北面進行單一衝擊,進入德國北部平原,其他各線停止不動”。

  儘管蒙哥馬利的設想在軍事上百分之百地可行,但在政治上卻是絕對地不可行。8月23日,艾森豪在與蒙哥馬利談話時曾一語道破天機。他說:“美國公眾對這種做法絕對不會贊成,而輿論足以贏得戰爭。”不僅美國公眾不贊成,也很難想像羅斯福、馬歇爾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會同意這種似乎是背叛的行為。雖然艾森豪曾不止一次地提醒蒙哥馬利注意,但他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在高層戰略中,政治因素有時會與純軍事考慮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因遭到挫折而悶悶不樂的蒙哥馬利決心進行一次作戰以表明他也能像巴頓一樣迅速前進。結果,蒙哥馬利的坦克部隊在一周之內向東橫掃了250英里。在地圖上用粗大的箭頭表示的衝殺看起來的確很壯觀,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大部分進軍都是機械化奔馳,同美國人大踏步前進的情況一模一樣。當警衛裝甲師於9月3日突入布魯塞爾、第11裝甲師於9月4日衝進安特衛普時,在那些對戰爭厭倦透頂的居民中引起了狂喜。這兩個師遇到一些局部抵抗,不過,這已絲毫稱不上是一條戰線了,德國人已無力建立戰線。一切顯得輕鬆愉快,令人振奮。在這些大都市的街道上,酒液飄流,人們熱烈擁抱、親吻解放者。

  這是英軍及其統帥欣喜若狂的時刻。然而,在一片狂喜之中卻有兩個人及時看到了此時應該做些什麼事。一個是艾森豪的海軍上將伯特倫·拉姆齊爵士。就在第11裝甲師突入安特衛普並完好無損地奪取了碼頭的那一天,拉姆齊向盟軍最高統帥部發了一份“加急”電報。這份電報的抄件馬上分送第21集團軍群、英國海軍部和英國海軍總司令諾爾。拉姆齊的電報寫道:“一、若要安特衛普和鹿特丹港很快開放,必須阻止敵人:1.進行破壞;2.在斯海爾德河和鹿特丹至荷蘭灣之間的新航道中布雷並實施封鎖。二、安特衛普和鹿特丹港極易被布上水雷,遭到封鎖。若敵人的行動得逞,開通上述兩港所需的時間將無法估計。”另一個人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及其參謀部立即覺察到,通往安特衛普的航道與占領這個城市本身同樣重要,因此他下令通過布雷、炮擊和派兵,使斯海爾德河不能通行。在這一點上,蒙哥馬利和艾森豪的反應都非常遲鈍。

  如果蒙哥馬利要使自己北面的集團軍群得到所需要的供應,那他就應該立即看到,要是沒有安特衛普,就根本不可能將重型武器運到歐洲。從這一點和其他重要方面看,蒙哥馬利本應像拉姆齊和希特勒那樣認識到斯海爾德河的極端重要性,認識到不能利用安特衛普就意味著勝利無望。然而,他卻沒有做到這一點。艾倫·布魯克覺察到了這一點,他在10月5日的日記中寫道:“我覺得這一次蒙蒂的戰略出了毛病,他首先應把安特衛普穩拿在手,而不應首先向阿納姆方向推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