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7月18日16時30分,蒙哥馬利向帝國參謀總長發去一封語調輕鬆的電報說:“今日上午戰鬥十分順利,空中轟炸成效卓著……形勢十分喜人,目前看來敵人頹勢難以挽回。”這說明當時蒙哥馬利消息閉塞巨欠考慮。那天晚上,他發表了一份特別文告,其中提到部隊時用了“突破”字樣;文告結束時還說:“蒙哥馬利將軍對這場戰鬥第一天的進展感到十分滿意。”此後兩天中發生的情況是,經過進一步激烈的戰鬥,英軍只奪取了布爾日比山脊的一部分,還有許多德軍的支撐點穿插其間,出擊線也縮短了。7月20日下午,天空雷聲隆隆,傾盆大雨把戰場上由於轟炸和裝甲碾壓造成的厚厚塵土變成了一片泥潭。這樣,進攻的坦克就不能行動了。第二天,加拿大人在其位於奧恩河東岸的陣地上打退了敵人多次兇猛的反撲。實際上,在7月20日這一天,隆美爾所負責設計的防禦地帶經受住了考驗。在同一天,希特勒向其子民們宣布,企圖殺害他的陰謀已經失敗。隆美爾後來因涉嫌陰謀而奉希特勒之命服毒自殺。也正是在7月20日這一天,“古德伍德”作戰宣告結束。

  由於人們對蒙哥馬利長遠的和近期的意圖的誤解,也由於他自己急忙地宣布了各盟國人民和領導人所翹首期望的所謂“突破”,蒙哥馬利將把柄拱手送到其反對者的手中,使自己的朋友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古德伍德”作戰已經失敗的消息引起了一片沮喪甚至失望,伴隨而來的是蒙哥馬利的宿敵們不懷好意的評頭品足,說什麼“我早就說過會有這種結局”。英國和美國的報刊從蒙哥馬利的文告中抽出“突破”、“廣闊地域”這樣至關緊要的詞語,以通欄標題刊出,幾乎無一例外地用同樣戲劇性的語調來報導這場攻勢已經終止的戰役。在“古德伍德”作戰之後、“眼鏡蛇”作戰計劃實施前夕,《紐約先驅論壇報》的大標題是,“盟軍在法國全線受阻”。這典型地說明人們的誤解和不顧事實真象已到了何等地步!

  “眼鏡蛇”作戰行動原計劃於7月19日開始,但由於通過卡朗唐沼澤地帶和聖洛附近的樹籬時行動遲緩,代價甚高,再加上狂風暴雨天氣,轟炸機不能升空作戰,進攻開始日只好往後推。7月24日,天氣開始好轉,轟炸機方能升空作戰。但當轟炸機終於來到時,目標區域上空卻又烏雲密布,戰鬥只好再推遲24小時。不幸的是,其中一個空軍大隊沒有收到返回的命令,投下的炸彈離目標足有一英里,落到了美軍第30師的頭上。儘管如此,布萊德雷還是下決心第二天繼續幹下去。

  為了支援“眼鏡蛇”作戰,蒙哥馬利命令加拿大第2軍和第7裝甲師、警衛裝甲師於7月25日3時30分開始沿通往法萊斯的公路發起攻擊。蒙哥馬利曾嚴格規定,不管“眼鏡蛇”計劃何時開始,也不管天氣狀況如何,上述進攻必須在規定時間開始。蒙哥馬利為過早地在聖洛進行轟炸而感到憂慮,並擔心這一轟炸會使德國人警覺起來。他希望加拿大人的這一進攻能使敵人認為在聖洛的轟炸只不過是一次佯動。實際上,敵人正是這樣想的,因此在7月24日和25日期間,許多德軍裝甲部隊由西向東朝著奧恩河蜂擁而來,有的還越過了奧恩河。

  7月25日9時45分突擊開始,3000多架重型、中型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對布萊德雷選定的聖洛以西的長方形地帶進行了飽和轟炸,投下的高爆炸彈、殺傷彈和燃燒彈造成了驚人的破壞。勒爾裝甲師實際上已被消滅,其司令官拜爾萊因活了下來並當了俘虜。但布萊德雷有些灰心喪氣,因為這次轟炸很不準確,第9師被炸,第30師再次遭殃,死傷幾百人,其中包括非常能幹的麥克奈爾將軍。由於部隊傷亡和必須重新編組,結果造成了戰鬥的拖延。在瘡痍滿目的原野和公路上,到處是“燒焦了的坦克殘骸、士兵們缺手斷臂的屍體和腐爛發脹的死牲口”。但不管怎樣,何林斯的那個軍畢竟突破成功了。到當天晚上,該軍前進了兩英里。7月26日,樹林斯將其兩個裝甲師投入了戰鬥,右翼的美國第8軍和左翼的第5軍開始成梯隊向前推進。7月27日,敵人的抵抗全線崩潰。到30日,美軍奪取了布列塔尼半島的大門——阿夫朗什。德軍防線一片混亂,連其後方司令員們也亂作一團。馮·克盧格不得不於7月30日親自挑起德軍第7集團軍的指揮擔子。但他所指揮的部隊四分五裂,其倖存者混雜在一起,東奔西散,流落在鄉村中,成了法國抵抗運動的獵獲物。

  與此同時,蒙哥馬利一直在檢查自己的計劃。7月27日,他同布萊德雷和登普西會晤。他為美國人的勝利喝彩叫好,並指出:“其他一切地方的一切行動都必須為著協助美國人的作戰。”因此,他放棄了原先由英國人和加拿大人向卡昂和奧恩河以東繼續進攻的打算。其理由是,這裡的作戰已達到目的,不大可能有更多的德軍師團上鉤。蒙哥馬利指出,英國人戰線上的3個德軍裝甲師都擺在中部和東面,他命令登普西在英國人戰線的正西面從科蒙地區全速發動一次6個師的攻勢。第2天,蒙哥馬利獲悉“眼鏡蛇”戰役進展的消息後,他告訴登普西“加大油門向維爾挺進”。蒙哥馬利之所以發出這樣的命令是因為他確信,當德國人在美國人的打擊下撤退時,他們首先會從科蒙開始向東,然後到達奧恩河的內陸河區,最後在卡昂和法萊斯之間的高地落腳。登普西的進攻叫作“藍上衣”作戰,於7月30日開始。它具有兩個令人感興趣的特點:第一,各級指揮都很內行,使這次戰役能正常進行。第二,如同在阿拉曼的“增壓”作戰和在馬雷斯的鉗形攻勢左翼一樣,“藍上衣”作戰極好地表明,從戰略上說,蒙哥馬利顯得固執、呆板(一旦他的決心已下);但從戰術上說,一旦有突然出現的機會或遭到意外的挫折時,他卻能在戰鬥中很快地審時度勢,重新調整部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