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精神的偉大。”總而言之,蔣介石在反省、思痛。同時,他在台灣著手搞了 一些改革,搞了一些經濟建設,促進了台灣經濟的發展。
1975 午 4 月 5 日,蔣介石在台灣病逝,了結了他的一生。
① 《蔣總統秘錄》第 3098 頁。
末了的一點論述——怎樣評價蔣介石?
蔣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向國內外遊人開放後,參觀的人紛 紛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怎樣評價蔣介石?”蔣介石已經作古,在我寫的這
本書里,實際上只講了蔣介石的前半生,即在大陸上的活動,因此在這裡也 只能概括地評論一下蔣介石的前半生。
蔣介石在大陸上的幾十年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的過程。大體上可分 為五個歷史階段:
第一個歷史階段是辛亥革命時期(不太確切),時間是從 1911 年至 1922 年。在此時期,蔣介石是一個肯定性的人物。他投身辛亥革命,參加反袁斗
爭,幫助孫中山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有人說他在上海交易所搞投機買賣時 還參加流氓活動,這實在是根據不足。至於說他按照陳其美的旨意晴殺了陶
成章,這的確是他歷史上極不光彩的一頁。但究其實質,此事並非如有人所 說是“反革命殺了革命”,而是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內部爭權的一場鬥爭。
第二個歷史階段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時間是從 1923 年至 1927 年。 這個時期情況比較複雜,在 1927 年 3
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拿下上海、南京之前, 蔣介石是一個基本上肯定的人物。為什麼說是“基本上”呢?因為在此期間
他製造了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兩起旨在反共的陰謀事件。但還不能就此 將他以後的歷史一概否定,因此後不久,他在 1926 年 7 月又擔任了北伐軍的
總司令,領導北伐(起碼可以說參與領導北伐),立下了一定的功勳。1927 年 3 月以後,直至“四一二”、“七一五”,蔣介石自己否定了自己的革命
歷史,叛變了革命,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這是應該完全否定的。 第三個歷史階段是南京十年,時間從 1927 年至 1937 年。這個時期里,
蔣介石是一個基本上否定的人物。他幹的事情的核心內容是反共反人民。他 先後發動五次對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殘酷“圍剿”,在全國實行法西斯獨裁
統治,白色恐怖籠罩著整個中國大地。但是歷史人物絕不象舞台人物那樣簡 單,不是紅臉,就是白臉。在這個時期里,他領導過第二次北伐(過去人們
把這說成是“新軍閥同老軍閥的狗咬狗”,那麼到底要不要把北洋軍閥徹底 消滅呢?),促使東北易幟;他戰敗了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搞垮胡漢
民、汪精衛、孫科,將全國政權表面上統一在青天白日旗幟之下(當然蔣介 石沒有也不可能統一中國)。尤其是 1931 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民族矛盾
日漸加深,蔣介石的政權及其所代表的階級集團的利益、後台老板英美帝國 主義的在華利益,均受到威脅,因此,蔣介石也開始轉變了,日漸把矛盾的
主要方面由國內的階級矛盾(對付中國共產黨)向國外的民族矛盾(對付日 本帝國主義的入侵)轉化。這個轉化是有一個過程的,從“九一八”到“一
二八”,再到長城抗戰,再到“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蔣介石的態度一直 在不斷地變,最後決定:“今後我絕不剿共。”正因為蔣在變,所以中國共
產黨的策略路線也在變,這是“天變道亦變”。假如蔣變我不變,那麼中國 共產黨的策略路線就是“左”傾關門主義;假如蔣不變我變,那麼中國共產
黨的策略路線就是右傾投降主義,蔣變我就變,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策略路 線,這就是毛澤東的正確路線。“九一八”後,中國共產黨的策略路線就開 始變,尤其是
1935 年《八一宣言》的發表,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加快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步伐。對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後的轉化,不能
完全否定。這就是為什麼說南京十年的蔣介石是一個基本否定的人物,而不
是完全否定的人物。 第四個歷史階段是抗日戰爭時期,也就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時間從
1937 年至 1945 年。這個時期里,蔣介石是一個基本上肯定的人物。無論在 武漢失守前還是失守後,蔣介石始終在抗戰陣營里,說領導也好,說參與領
導也好,說參加也好,他成了反法西斯陣營中中國戰區(不同於中國戰場) 的最高統帥。說是“基本上”,總還有否定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反共。反共
這一點,蔣介石也是始終不變的。
第五個歷史階段是新內戰時期,時間從 1945 年至 1949 年。這個時期里, 蔣介石是一個完全否定的人物。他錯誤地估計了形勢,錯誤地估計了中國共
產黨,也錯誤地估計了他自己。於是,他急急忙忙地挑起了一場新的內戰, 置人民死活而不顧,把老本都拿出來同中國共產黨拼,最後被趕出了大陸。
蔣介石在大陸上的活動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有肯定,也有否定, 有基本肯定,也有基本否定。最後的歷史結論是:蔣介石是一位逆歷史而動
1975 午 4 月 5 日,蔣介石在台灣病逝,了結了他的一生。
① 《蔣總統秘錄》第 3098 頁。
末了的一點論述——怎樣評價蔣介石?
蔣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向國內外遊人開放後,參觀的人紛 紛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怎樣評價蔣介石?”蔣介石已經作古,在我寫的這
本書里,實際上只講了蔣介石的前半生,即在大陸上的活動,因此在這裡也 只能概括地評論一下蔣介石的前半生。
蔣介石在大陸上的幾十年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的過程。大體上可分 為五個歷史階段:
第一個歷史階段是辛亥革命時期(不太確切),時間是從 1911 年至 1922 年。在此時期,蔣介石是一個肯定性的人物。他投身辛亥革命,參加反袁斗
爭,幫助孫中山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有人說他在上海交易所搞投機買賣時 還參加流氓活動,這實在是根據不足。至於說他按照陳其美的旨意晴殺了陶
成章,這的確是他歷史上極不光彩的一頁。但究其實質,此事並非如有人所 說是“反革命殺了革命”,而是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內部爭權的一場鬥爭。
第二個歷史階段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時間是從 1923 年至 1927 年。 這個時期情況比較複雜,在 1927 年 3
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拿下上海、南京之前, 蔣介石是一個基本上肯定的人物。為什麼說是“基本上”呢?因為在此期間
他製造了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兩起旨在反共的陰謀事件。但還不能就此 將他以後的歷史一概否定,因此後不久,他在 1926 年 7 月又擔任了北伐軍的
總司令,領導北伐(起碼可以說參與領導北伐),立下了一定的功勳。1927 年 3 月以後,直至“四一二”、“七一五”,蔣介石自己否定了自己的革命
歷史,叛變了革命,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這是應該完全否定的。 第三個歷史階段是南京十年,時間從 1927 年至 1937 年。這個時期里,
蔣介石是一個基本上否定的人物。他幹的事情的核心內容是反共反人民。他 先後發動五次對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殘酷“圍剿”,在全國實行法西斯獨裁
統治,白色恐怖籠罩著整個中國大地。但是歷史人物絕不象舞台人物那樣簡 單,不是紅臉,就是白臉。在這個時期里,他領導過第二次北伐(過去人們
把這說成是“新軍閥同老軍閥的狗咬狗”,那麼到底要不要把北洋軍閥徹底 消滅呢?),促使東北易幟;他戰敗了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搞垮胡漢
民、汪精衛、孫科,將全國政權表面上統一在青天白日旗幟之下(當然蔣介 石沒有也不可能統一中國)。尤其是 1931 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民族矛盾
日漸加深,蔣介石的政權及其所代表的階級集團的利益、後台老板英美帝國 主義的在華利益,均受到威脅,因此,蔣介石也開始轉變了,日漸把矛盾的
主要方面由國內的階級矛盾(對付中國共產黨)向國外的民族矛盾(對付日 本帝國主義的入侵)轉化。這個轉化是有一個過程的,從“九一八”到“一
二八”,再到長城抗戰,再到“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蔣介石的態度一直 在不斷地變,最後決定:“今後我絕不剿共。”正因為蔣在變,所以中國共
產黨的策略路線也在變,這是“天變道亦變”。假如蔣變我不變,那麼中國 共產黨的策略路線就是“左”傾關門主義;假如蔣不變我變,那麼中國共產
黨的策略路線就是右傾投降主義,蔣變我就變,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策略路 線,這就是毛澤東的正確路線。“九一八”後,中國共產黨的策略路線就開 始變,尤其是
1935 年《八一宣言》的發表,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加快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步伐。對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後的轉化,不能
完全否定。這就是為什麼說南京十年的蔣介石是一個基本否定的人物,而不
是完全否定的人物。 第四個歷史階段是抗日戰爭時期,也就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時間從
1937 年至 1945 年。這個時期里,蔣介石是一個基本上肯定的人物。無論在 武漢失守前還是失守後,蔣介石始終在抗戰陣營里,說領導也好,說參與領
導也好,說參加也好,他成了反法西斯陣營中中國戰區(不同於中國戰場) 的最高統帥。說是“基本上”,總還有否定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反共。反共
這一點,蔣介石也是始終不變的。
第五個歷史階段是新內戰時期,時間從 1945 年至 1949 年。這個時期里, 蔣介石是一個完全否定的人物。他錯誤地估計了形勢,錯誤地估計了中國共
產黨,也錯誤地估計了他自己。於是,他急急忙忙地挑起了一場新的內戰, 置人民死活而不顧,把老本都拿出來同中國共產黨拼,最後被趕出了大陸。
蔣介石在大陸上的活動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有肯定,也有否定, 有基本肯定,也有基本否定。最後的歷史結論是:蔣介石是一位逆歷史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