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應欽上任後也考慮到這樣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和談,其次是財政(特別是 物價),再就是外交。”①

  和談是在北平(已經和平解放)舉行,1949 年 4 月 1 日正式開始。國民 黨這一方參加的是張治中、黃紹竑、邵力子、章士釗和李蒸、劉斐,以張治

  中為團長。實際上幕後仍是蔣介石在牽制。這個名單就是何應欽通過電話和 蔣介石商定的,即使劉斐是李宗仁加上的,但也由張治中到溪口取得蔣介石

  的批准。李宗仁回憶說:“我在南京出任代總統的三個月期間,本抱‘死馬 當活馬醫’的態度,欲為不可收拾的戰局盡最後的努力,期望息兵,達成和

  ① 張漢中:《我和共產黨》,第 128 頁。

  平局面,解人民於倒懸。古人說:‘盡人事而聽天命’。但是因環境特殊, 蔣先生處處在背後牽制,使我對這匹‘死馬’實未能盡應有的努力。”②還在

  國民黨方面的代表出發之前,張治中曾兩次去溪口見蔣介石聽取指示。1949 年 3 月 3 日,張治中和李宗仁、張群、吳忠信等幾個商量了和談的有關問題

  之後,同吳忠信一道去溪口見蔣介石。當時是有要蔣介石出國的意思,蔣事 先也聽到過這種動議,張治中也認為“蔣表面上是下了野,事實上還在溪口

  指揮一切”,這樣對和談不利。蔣介石在溪口一見張治中,就很氣憤地說:

  “他們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行!下野後我就是一個普通 國民,那裡都可以自由居住,何況是在我的家鄉!”張治中這次在溪口住了

  八天,同蔣介石全面地交談了有關問題,按張治中說:“上午談,下午也談, 吃飯談,逛山也談,晚上圍爐也談,這八天中,真是無所不談,一切的問題

  差不多都談過了。”③根據張治中當時的記錄,談及了六個方面的問題,即: 一是關於和談限度及代表人選的問題,蔣介石認為”確保長江以南若干省份

  的完整,由國民黨領導”,也可以考慮“必要時讓步到湖北、江西、安徽、 江蘇四省和漢口、南京、上海三城市聯合管理”,但這一點不必提出,中共

  恐怕還不是這樣看法。二是關於黨的問題,蔣介石表示竭力支持李宗仁,健 全國民黨,說到“李現在負的責任就是他的責任,李的成敗就是他的成敗,

  不過希望李、白也要具有同樣的認識,才能做到內部的團結”。而且一再表 示他不再度出山,終他的一生也不願再度執政。三是關於外交政策問題,蔣

  介石表示同意“平時蘇美並重,戰時善意中立,設法打開中蘇僵局”,蔣介 石還認為“對中日問題不宜忽視,中日兩國能夠親善合作,不但對兩國有利,

  對遠東以至世界和平有利”。四是關於特殊建議問題,蔣介石表示同意“放 棄和中共軍事鬥爭的企圖,移作政治競賽的努力”,但蔣介石又認為“共產

  黨是不願意我們這樣的,同時我們也不容易做到,我們現在應該先做最惡劣 的打算”。五是關於蔣介石的出國問題,蔣介石原來是很惱火的,最後他表

  示:“如果要希望我出國,要好好的來!他們太不了解我的個性,竟想利用 中外報紙對我施加壓力,這是不可以的,我可以自動住到國內任何地方,即

  使到國外也可以,但是絕對不能出之於逼迫。”六是關於內閣改組問題,蔣 介石同意孫科辭職,但又不同意何應欽接任,他說:“為什麼一定要提和我

  有關係的人來做院長?”“院長應該讓別人來做,何任副院長兼國防部長好 了。”後來李宗仁一天幾次電話來催,到了 3 月 10 日張治中離溪口回南京時,

  蔣介石才同意,而且寫了一封信給何應欽,交給張治中帶去。3 月 29 日,張 治中又到溪口見蔣介石。在 28 日,張治中曾對屈武說:“我們北上以前,還

  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就是我們商定的和談腹案和國防部的意見,必須向蔣 委員長匯報。這樣大的事情,必須委員長點頭才行。”張治中認為蔣介石雖

  然不是總統了,但還是國民黨的總裁,“應有向他請示的必要”,況且“蔣 雖退到溪口,但到底力量還在他手上,如果得不到他同意,即使商談得到協

  議,也沒有用”。這次同張治中一道去溪口的還有屈武。這次“空氣和上次 頗有不同”,蔣經國對屈武說:“張先生這樣熱心和談,將來是沒有好結果

  的!”又說:“張先生太天真了!現在還講和平,共產黨願意和平嗎?我看 他會死無葬身之地!”在張治中同蔣介石的交談中,蔣表示願意和平,願意

  ② 《李宗仁回憶錄》(下)第 954 頁。

  ③ 《我與共產黨》第 124 頁。

  終老還鄉。蔣介石在這時候是務全看到敗局已定,心情十分複雜,他把他的 思想在寫給蔣經國四十歲生日的題詞中表露出來。1949 年 4 月 12 日(農曆

  3 月 18 日),為蔣經國四十歲生辰書題了佳勉匾額:“寓理帥氣”,同時寫了 一個題跋:“每日晚課,默誦《孟子》養氣章,十三年未曾或問。自覺於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