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才下令將衛立煌釋放。”②

  至此,東北全境被人民解放軍解放了,蔣介石的東北衛立煌集團四十七 萬部隊(僅第五十二軍的幾千人乘招商局的一隻登陸艇脫逃)被解放軍全部 解決。

  當瀋陽被人民解放軍解放,杜聿明等在葫蘆島商量駐島部隊如何撤退的 時候,蔣介石已在南京要國防部擬了一份《徐蚌會戰計劃》,派國防部第三

  廳的副廳長許胡軒將此計劃送給杜聿明看,並附上一封親筆信。蔣在信上說:

  “目前徐蚌戰役關係國家存亡,許副廳長帶來的計劃如弟同意的話,請到蚌 埠指揮。”11 月 9 日,杜聿明到了南京,第二天就帶著“赴刑場之心情”到

  徐州前線指揮,徐州“剿總”的部隊已集結了七十五萬人,其中正規軍有六 十五萬以上。徐州“剿總”總司令是劉峙,號稱“福將”,唯一的能耐是經

  得起蔣介石的辱罵,許多國民黨將領說:“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 將把守,不派虎,也應派一狗看守,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會守不住。”

  1948 年 11 月 6 日,人民解放軍先圍殲徐州以東新安鎮碾莊地區的黃伯

  ① 轉引自《蔣總統秘錄》第 3081 頁。

  ② 《李宗仁回憶錄》(下)第 907 頁。

  韜兵團。黃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但在當時是蔣在華東戰場上的主力之一。黃 也自知不是黃埔嫡系,更無別的靠山,所以戰則爭先,退也守法。在華東戰

  場上,無論賣命上或在戰鬥成果上,黃伯韜都是首屈一指的打手,博得了蔣 介石的歡心,親授予“青天白日勳章”。當時黃伯韜曾向劉峙建議:“我軍

  分布於隴海沿線,戰線遼闊,且四面八方均有敵情,備左則右寡,備前則後 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唯有效拿破崙的團式集中法,集結各兵團於徐

  州四周,然後掌握戰機,趁陳劉大軍尚未會合之前,而各個擊破之。”後來 又向劉峙建議採用“以徐州為中心,集結各兵團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備戰,進行深溝高壘,各兵團互相銜接”的烏龜戰術,劉峙據此向蔣介石請 示,蔣在深夜批准了這一建議。於是,黃伯韜的第七兵團放棄海州,撤退徐

  州。但已經晚了,在碾莊遭人民解放軍圍困。黃伯韜說:“國防部作戰計劃 一再變更,處處被動,正是將帥無才,累師三軍。這次會戰如垮,什麼都輸

  光了。”就在人民解放軍發起攻擊的 6 日這一天,黃伯韜對蔣介石派到淮海 前線的“欽差”(名義上是總統特派戰場巡視官)李以劻說:“共軍先打他

  這個兵團是肯定的,而且陳毅的主力達四十萬,集中來打他這個十五萬人的 兵團,本兵團是必敗的;這次是主力決戰,關係存亡,誰也走不了;我受總

  統知遇之隆,生死早置之度外,絕不辜負總統期望。”黃又十分感嘆地對李 說:“國民黨是鬥不過共產黨的,人家對上級指示奉行到底,我們則陽奉陰 違。”從 7

  日至 22 日,黃伯韜兵團被圍困在碾莊,四面應戰。徐州派去的解 圍部隊,在人民解放軍鉗制打援的戰略布置下,離碾莊三十里外就不能越雷

  池一步。蔣介石曾三次寫親筆信用飛機投給黃伯韜,多方鼓勵。結果,黃伯 韜兵團被人民解放軍全殲,僅逃出散兵不足三千人,黃也自殺。

  由於以前對黃伯韜的吹擂太大,黃部的毀滅愈益引起震驚。徐州“剿總” 失去了有力的打手,戰鬥力削弱,各兵團提起解放軍,已談虎色變。南京驚

  慌失措,官員紛紛搬家南徙,有逃奔香港和國外的,大有朝不保夕、土崩瓦 解之勢。

  當黃伯韜兵團被我軍圍困時,蔣介石就調黃維兵團(屬華中白崇禧集團 的第十二兵團),由河南信陽出發,取道阜陽、蒙城,向宿縣前進,準備到

  徐州作為戰略預備,結果在 11 月 23 日到達宿縣西南之南平附近的雙堆集時。 披人民解放軍包圍。蔣介石見此狀,一面嚴令黃維死守待援,不得輕動,黃

  維兵團意識到這種“死守”就是“守死”;一面要華中“剿總”的宋希濂兵 團趕快北上增援,但白崇禧不干,還是杜聿明帶了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

  個兵團由徐州南下。結果,杜聿明的三個兵團在永城東北的陳官莊,被人民 解放軍重重包圍,陷於黃維兵團的同樣命運。黃維採用了“四面開弓,全線

  反撲,覓縫鑽隙,衝出重圍”的碰運氣突圍法,全部被解放軍殲滅,黃被活 捉。

  1948 年 11 月 28 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放棄徐州,劉峙 在 29 日飛離徐州,留下一付攤子由杜聿明收拾。12 月 2

  日,蔣介石電勉杜 聿明:“決心急進不可避戰迂迴”,電文說:吾弟應速決心於兩日內迅速解

  決濉溪口、馬莊一帶匪部,為各個擊破之惟一良機”,“此時應決心速覓匪 之主力而殲滅之,為唯一急務也。”又說:“匪對弟部又將形成四面合圍之

  勢,無任繫念。務望嚴督各軍,限兩日內分路擊退當面之匪,嚴令其達成所 賦予之任務,若時日延長,則二十萬以上兵員之糧秣醫藥,決難空投接濟,

章節目錄